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节课的目标在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等式的性质,是后续学习解方程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学观察得到等式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能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为今后解较复杂的方程以及证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打下基础。结合学校智慧课堂开展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
关键词:“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 1.观看微课
微课1,微课2。
2.带着下列问题预习课本P81-P82内容。
(1)一般的等式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
(2)等式两边加(减) ,结果仍相等。
(3)等式两边乘 ,或除以同一个 的数,结果仍相等。
(4)解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把方程逐步转化为 的形式。
3.完成自学小测
(1)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由a=b得a+3=b-3 B.由a=b得3a=4b
C.由a=b得a+m=b+m D.由a=b得[12]a=[13]b
(2)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由a=b得a+5=b+5 B.由a=b得6a=6b
C.由a+m=b+m得a=b D.由2a=3a得2=3
(3)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x-4=16正确的是( )。
A.两边同加4 B.两边同减4
C.两边同乘4 D.两边同除以4
(4)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4x=16正确的是( )。
A.两边同加-4 B.两边同减-4
C.两边同乘-4 D.两边同除以-4
4.自习和小测结果统计分析:
(1)整体情况 (2)每小题正确率 教师:
1.通过ipad检查学生昨晚自学情况,并对小测进行批改和统计;
2.分析自学小测中学生的答对情况;
学生:
3.了解自己的自学效果;
4.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把思考带入新课的学习。 1.通过布置自学,培养学生自学提前预习习惯;
2.并通过自学让学生回忆小学已学过的等式性质,为本节新课作准备和增强效果。
3.设置两道小测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二、学习新知 1.等式的性质1。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性质1吗?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
我们发现,在天平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可乐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这个量,可以是具体的数(比如20g,50g,……),也可用式子(比如m g)表示,在上一章书的学习中已经用字母表示数或式子一样可以参与运算。
数学经常用符号语言来表示事实或结论。
问题1:你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等式的性质1吗?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符号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1.
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同一个数(或式子)用c表示,你能用式子的形式表示等式的性质1?
[如果a=b,那么a±c=b±c。 ]
(1)教师强调,a、b、c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式子。
(2)齐声朗读性质1。
2.等式的性质2。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性质2吗?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问题3:为什么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一定不能是0?
问题4:仍然用a=b来表示等式,你能用式子的形式表示等式的性质2吗?
[如果a=b,那么ac=bc; ]
[如果a=b,且c[≠]0,那么[ac=bc]。 ]
(1)教师强调,等式两边的是同一种运算。
(2)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不能是0。
(3)齐声朗读性质2。
3.总结等式的性质:(黑板板书式子)。
练习1:回答下列问题,并说出它们的依据:
(1)由a=b,能否得到a-3=b-3?
(2)由2a=3b,能否得到8a=12b?
(3)由a-7=b+1,能否得到a=b+8?
(4)由ac=bc,能否得到a=b?
(5)如下圖,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而且线段AC=BD,那么线段AB和CD相等吗?为什么?
练习2: 请利用等式的性质,完成下列变形过程:
4a =5b+3a
=5b+3a-3a
a=5b
分析:结果的左边只有字母a,右边只有5b,怎么通过等式的性质变形得到结果?
变式:完成下列变形过程。
6x-12=18
6x-12 =18+12
=
6x÷ = ÷6
x=
分析:结果的左边只有字母x,怎样可以通过等式的性质变形得到结果? 教师:
1.通过4个问题,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以及符号语言来表示等式的性质;
2.黑板上板书等式的性质的内容;
学生:
3.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4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
4.完成2个练习以及变式; 1.设置4个问题使学生逐步接受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表示的过程。 2.通过4个问题的提问和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归纳能力。
3.提供2个练习的思考,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式子变形的技能,为解方程做好铺垫。 三、新知运用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3)-[13]x-5=4
分析:解方程就是要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等式的性质1、2是重要的依据。
思考1:怎样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
思考2:-5x的系数是什么?怎样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
思考3:把第(3)小题的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要分为几步?
教师提问,学生齐声回答,课件展示过程。
练习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5=6
(2)0.3x=45
(3)2-[14]x=3 教师: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2.对解方程的过程板书展示。
学生:
3.认真思考,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4.完成练习3。 在学生熟悉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式子变形后,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地一元一次方程。 四、运用延伸 1.解关于x的方程: ax=5。
2.如下图,两个长方形的其中一个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请问∠1和∠2相等吗?为什么?
3.要把等式(a-2)x=5化成[x=5a-2],a满足的条件是 。
分析:要把等式(a-2)x=5化成[x=5a-2],需要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2),根据等式的性质2,必须a-2[≠0],因此a[≠2]。
4.下列每一步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请指出哪一步:
2(x-3)+3x=6(x-1)
2x-6+3x=6x-6…①
5x-6=6x-6…②
5x-6+6=6x-6+6…③
5x=6x…④
5=6…⑤
德育渗透:遵循数学法则运算才能有正确的结果。生活学习要秉承认真科学的态度,才能学得更好。
5.等式的性质小测
(1)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由a=b得a+5=b+5
B.由a=b得[-a9=-b9]
C.由x+2=y+2得x=y;D.由-3x=-3y得x=-y
(2)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a=b,那么a+c=b-c。
B.如果[ac=bc],那么a=b。
C.如果a=b,那么[ac=bc]
D.如果a2=3a,那么a=3
(3)由方程x+5=16得到x=11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在两边( )。
A.同时加5 B.同时减5
C.同时乘5 D.同时除以5
(4)由方程-4x=36得到x=-9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在两边( )。
A.同时加-4 B.同时减-4
C.同时乘-4 D.同时除以-4
(5)方程2x-7=5的解是( )。
A.-1 B.-6 C.6 D.10 教师:
1.呈现延伸练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1小题的讨论,并通过ipad由小组长提交讨论结果,全班展示。
3.利用第4小题进行德育渗透。
4.利用ipad做好小测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
1.认真思考,口答第1、2、3小题,小组合作探究第4小题。
2.完成小测。 1.实现从数字到字母的过程,同时检验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掌握程度。
2.必要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3.通过小测了解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 1.在运用等式的性质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
(1)等式两边必须进行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或式子,乘(或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数。
(3)等式两边不能除以0。
2.解决问题:回顾昨晚小测的四道题,正视自己的问题(错题)是否得到解决?
(1)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由a=b得a+3=b-3 B.由a=b得3a=4b
C.由a=b得a+m=b+m D.由a=b得[12a=][13]b
(2)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由a=b得a+5=b+5 B.由a=b得6a=6b
C.由a+m=b+m得a=b D.由2a=3a得2=3
(3)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x-4=16正确的是( )。
A.两边同加4 B.两边同减4
C.两边同乘4 D.两边同除以4
(4)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4x=16正确的是( )。
A.两边同加-4 B.两边同减-4
C.两边同乘-4 D.两边同除以-4 教师:
课件展示与提问;
学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1.课堂小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促使学生整理、提炼和促进消化。
2.有效地回应并解决本课时开头遗留的问题,实现课时的完整性。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83习题3.1第4题;
2.(补充)解关于x的方程: ax=b。
分析:根据a、b是否为0分类讨论该方程的解。当学生出现异议时,小组合作讨论该题的解法。 教师:
布置作业。
学生:
记录与完成作业。 分层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程度,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 ]
參考文献
[1]林少杰.中学数学教学顶层设计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2]课程改革的理论、实施与评价[M].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004.
[3]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教育研究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关键词:“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 1.观看微课
微课1,微课2。
2.带着下列问题预习课本P81-P82内容。
(1)一般的等式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
(2)等式两边加(减) ,结果仍相等。
(3)等式两边乘 ,或除以同一个 的数,结果仍相等。
(4)解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把方程逐步转化为 的形式。
3.完成自学小测
(1)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由a=b得a+3=b-3 B.由a=b得3a=4b
C.由a=b得a+m=b+m D.由a=b得[12]a=[13]b
(2)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由a=b得a+5=b+5 B.由a=b得6a=6b
C.由a+m=b+m得a=b D.由2a=3a得2=3
(3)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x-4=16正确的是( )。
A.两边同加4 B.两边同减4
C.两边同乘4 D.两边同除以4
(4)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4x=16正确的是( )。
A.两边同加-4 B.两边同减-4
C.两边同乘-4 D.两边同除以-4
4.自习和小测结果统计分析:
(1)整体情况 (2)每小题正确率 教师:
1.通过ipad检查学生昨晚自学情况,并对小测进行批改和统计;
2.分析自学小测中学生的答对情况;
学生:
3.了解自己的自学效果;
4.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把思考带入新课的学习。 1.通过布置自学,培养学生自学提前预习习惯;
2.并通过自学让学生回忆小学已学过的等式性质,为本节新课作准备和增强效果。
3.设置两道小测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二、学习新知 1.等式的性质1。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性质1吗?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
我们发现,在天平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可乐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这个量,可以是具体的数(比如20g,50g,……),也可用式子(比如m g)表示,在上一章书的学习中已经用字母表示数或式子一样可以参与运算。
数学经常用符号语言来表示事实或结论。
问题1:你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等式的性质1吗?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符号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1.
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同一个数(或式子)用c表示,你能用式子的形式表示等式的性质1?
[如果a=b,那么a±c=b±c。 ]
(1)教师强调,a、b、c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式子。
(2)齐声朗读性质1。
2.等式的性质2。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性质2吗?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问题3:为什么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一定不能是0?
问题4:仍然用a=b来表示等式,你能用式子的形式表示等式的性质2吗?
[如果a=b,那么ac=bc; ]
[如果a=b,且c[≠]0,那么[ac=bc]。 ]
(1)教师强调,等式两边的是同一种运算。
(2)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不能是0。
(3)齐声朗读性质2。
3.总结等式的性质:(黑板板书式子)。
练习1:回答下列问题,并说出它们的依据:
(1)由a=b,能否得到a-3=b-3?
(2)由2a=3b,能否得到8a=12b?
(3)由a-7=b+1,能否得到a=b+8?
(4)由ac=bc,能否得到a=b?
(5)如下圖,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而且线段AC=BD,那么线段AB和CD相等吗?为什么?
练习2: 请利用等式的性质,完成下列变形过程:
4a =5b+3a
=5b+3a-3a
a=5b
分析:结果的左边只有字母a,右边只有5b,怎么通过等式的性质变形得到结果?
变式:完成下列变形过程。
6x-12=18
6x-12 =18+12
=
6x÷ = ÷6
x=
分析:结果的左边只有字母x,怎样可以通过等式的性质变形得到结果? 教师:
1.通过4个问题,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以及符号语言来表示等式的性质;
2.黑板上板书等式的性质的内容;
学生:
3.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4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
4.完成2个练习以及变式; 1.设置4个问题使学生逐步接受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表示的过程。 2.通过4个问题的提问和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归纳能力。
3.提供2个练习的思考,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式子变形的技能,为解方程做好铺垫。 三、新知运用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3)-[13]x-5=4
分析:解方程就是要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等式的性质1、2是重要的依据。
思考1:怎样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
思考2:-5x的系数是什么?怎样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
思考3:把第(3)小题的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要分为几步?
教师提问,学生齐声回答,课件展示过程。
练习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5=6
(2)0.3x=45
(3)2-[14]x=3 教师: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2.对解方程的过程板书展示。
学生:
3.认真思考,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4.完成练习3。 在学生熟悉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式子变形后,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地一元一次方程。 四、运用延伸 1.解关于x的方程: ax=5。
2.如下图,两个长方形的其中一个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请问∠1和∠2相等吗?为什么?
3.要把等式(a-2)x=5化成[x=5a-2],a满足的条件是 。
分析:要把等式(a-2)x=5化成[x=5a-2],需要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2),根据等式的性质2,必须a-2[≠0],因此a[≠2]。
4.下列每一步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请指出哪一步:
2(x-3)+3x=6(x-1)
2x-6+3x=6x-6…①
5x-6=6x-6…②
5x-6+6=6x-6+6…③
5x=6x…④
5=6…⑤
德育渗透:遵循数学法则运算才能有正确的结果。生活学习要秉承认真科学的态度,才能学得更好。
5.等式的性质小测
(1)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由a=b得a+5=b+5
B.由a=b得[-a9=-b9]
C.由x+2=y+2得x=y;D.由-3x=-3y得x=-y
(2)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a=b,那么a+c=b-c。
B.如果[ac=bc],那么a=b。
C.如果a=b,那么[ac=bc]
D.如果a2=3a,那么a=3
(3)由方程x+5=16得到x=11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在两边( )。
A.同时加5 B.同时减5
C.同时乘5 D.同时除以5
(4)由方程-4x=36得到x=-9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在两边( )。
A.同时加-4 B.同时减-4
C.同时乘-4 D.同时除以-4
(5)方程2x-7=5的解是( )。
A.-1 B.-6 C.6 D.10 教师:
1.呈现延伸练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1小题的讨论,并通过ipad由小组长提交讨论结果,全班展示。
3.利用第4小题进行德育渗透。
4.利用ipad做好小测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
1.认真思考,口答第1、2、3小题,小组合作探究第4小题。
2.完成小测。 1.实现从数字到字母的过程,同时检验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掌握程度。
2.必要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3.通过小测了解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 1.在运用等式的性质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
(1)等式两边必须进行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或式子,乘(或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数。
(3)等式两边不能除以0。
2.解决问题:回顾昨晚小测的四道题,正视自己的问题(错题)是否得到解决?
(1)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由a=b得a+3=b-3 B.由a=b得3a=4b
C.由a=b得a+m=b+m D.由a=b得[12a=][13]b
(2)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由a=b得a+5=b+5 B.由a=b得6a=6b
C.由a+m=b+m得a=b D.由2a=3a得2=3
(3)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x-4=16正确的是( )。
A.两边同加4 B.两边同减4
C.两边同乘4 D.两边同除以4
(4)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4x=16正确的是( )。
A.两边同加-4 B.两边同减-4
C.两边同乘-4 D.两边同除以-4 教师:
课件展示与提问;
学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1.课堂小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促使学生整理、提炼和促进消化。
2.有效地回应并解决本课时开头遗留的问题,实现课时的完整性。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83习题3.1第4题;
2.(补充)解关于x的方程: ax=b。
分析:根据a、b是否为0分类讨论该方程的解。当学生出现异议时,小组合作讨论该题的解法。 教师:
布置作业。
学生:
记录与完成作业。 分层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程度,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 ]
參考文献
[1]林少杰.中学数学教学顶层设计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2]课程改革的理论、实施与评价[M].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004.
[3]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教育研究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