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学生。然而,有关资料表明,全国两亿中小学生中有2000万学困生,也就是说,每1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名学困生。所以,长期以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笔者认为,学困生除了学习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之外,主要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能较好地获得知识技能、建立自信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实践表明,难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情境都并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难度控制在中等水平,即50%左右,是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所以,在教学日常中,教师就有必要创设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但这些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力所能及,通过努力克服可以完成。同时,教师在创问题设情境时,一定要注意熟悉教材内容,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充分了解学困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建构适当跨度。教学时,要根据具体需要灵活使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或结束阶段,将问题情境以设问、作业等方式提出,或从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为契机引进,从而充分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二、恰当地选择学习材料,注重其趣味性和科学性
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首先,一定要注重学习材料的科学性。科学性的意思是,一方面选择的内容一定要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另一方面一定要符合学困生现有的知识背景,难度要合理,要遵循学困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的材料只有具有科学性,学困生的学习目标才更加明确,才能准确学习,学困生也因此会产生主动接受的学习动机,不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学习材料的选择还要注重趣味性。显然,枯燥无味的学习材料并不能对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巨大的推助力,而选择一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实用性强的材料时,就相当于选择了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强大推助器。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学习自控能力未形成,尤其是学困生,由于一贯的学习习惯,面对一些或抽象或复杂或乏味的问题,对学习就更没有信心和主动性可言。但是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并善于接受一些新鲜的、有吸引力的问题,选择具有强大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恰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适时反馈学困生的学习结果,做到正确评价
教师应适时反馈学困生的学习结果,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和进步,知道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知识的成效,这对学困生来说,会增强其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会增加其自信心,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反馈,使学困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他们会设法及时改正,激励其上进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和检测试卷等,充分利用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学困生进一步进步的愿望。同时,对学困生的书面评语和口头评语要具体,不能空洞无力,说了半天结果却让他们听得一头雾水,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启发性,让学生从中切实感受到鼓舞与激励。
四、准确地进行表扬和批评,激励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所起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其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肯定和表扬的作用明显是要高于否定和批评的作用。然而,几乎所有教师对学困生的肯定和表扬是不够的,相反,在学困生学习中犯下错误或有不足时,教师常常对学困生进行普遍地批判和指责,这不但没能起到激励学困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反而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做到客观、工作、及时,言语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如对于自信心差的同学要多加鼓励,而对于一有成绩就自满和过于自信心的同学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鼓励的同时还应该指出其不足。
五、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强化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尤其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需求就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完成任务的决心也会大大提升。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或按能力,或按项目,使学困生也有施展才能和获胜的机会,让他们在竞赛获得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和自信心,从而达到强化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目的。当然,竞赛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控制好一个度,掌握好最佳时机,过多的竞赛活动也会给学困生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困生负担,到时不但起不到强化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作用,反而可能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副作用。
六、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困生继续努力
成败归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所以,针对学困生,在他们完成某一个任务时,教师可以利用归因方式来改变学困生今后的行为。
总之,激发学生学困习动机的策略是综合的、灵活的,从学困生学习动机发展趋势来看,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做好长期努力的打算。同时,由于在一个班级,学困生毕竟还是少数,在面对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时,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一定还要灵活,要处理好个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学困生而耽搁其他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每个教师自身也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善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学习与思考,善于在实践中利用多种策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惟有这样,学困生在学习中才有可能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富有成效。
【作者单位:国泰君安渭源希望小学 甘肃】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实践表明,难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情境都并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难度控制在中等水平,即50%左右,是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所以,在教学日常中,教师就有必要创设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但这些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力所能及,通过努力克服可以完成。同时,教师在创问题设情境时,一定要注意熟悉教材内容,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充分了解学困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建构适当跨度。教学时,要根据具体需要灵活使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或结束阶段,将问题情境以设问、作业等方式提出,或从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为契机引进,从而充分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二、恰当地选择学习材料,注重其趣味性和科学性
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首先,一定要注重学习材料的科学性。科学性的意思是,一方面选择的内容一定要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另一方面一定要符合学困生现有的知识背景,难度要合理,要遵循学困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的材料只有具有科学性,学困生的学习目标才更加明确,才能准确学习,学困生也因此会产生主动接受的学习动机,不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学习材料的选择还要注重趣味性。显然,枯燥无味的学习材料并不能对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巨大的推助力,而选择一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实用性强的材料时,就相当于选择了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强大推助器。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学习自控能力未形成,尤其是学困生,由于一贯的学习习惯,面对一些或抽象或复杂或乏味的问题,对学习就更没有信心和主动性可言。但是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并善于接受一些新鲜的、有吸引力的问题,选择具有强大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恰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适时反馈学困生的学习结果,做到正确评价
教师应适时反馈学困生的学习结果,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和进步,知道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知识的成效,这对学困生来说,会增强其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会增加其自信心,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反馈,使学困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他们会设法及时改正,激励其上进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和检测试卷等,充分利用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学困生进一步进步的愿望。同时,对学困生的书面评语和口头评语要具体,不能空洞无力,说了半天结果却让他们听得一头雾水,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启发性,让学生从中切实感受到鼓舞与激励。
四、准确地进行表扬和批评,激励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所起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其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肯定和表扬的作用明显是要高于否定和批评的作用。然而,几乎所有教师对学困生的肯定和表扬是不够的,相反,在学困生学习中犯下错误或有不足时,教师常常对学困生进行普遍地批判和指责,这不但没能起到激励学困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反而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做到客观、工作、及时,言语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如对于自信心差的同学要多加鼓励,而对于一有成绩就自满和过于自信心的同学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鼓励的同时还应该指出其不足。
五、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强化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尤其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需求就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完成任务的决心也会大大提升。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或按能力,或按项目,使学困生也有施展才能和获胜的机会,让他们在竞赛获得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和自信心,从而达到强化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目的。当然,竞赛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控制好一个度,掌握好最佳时机,过多的竞赛活动也会给学困生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困生负担,到时不但起不到强化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作用,反而可能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副作用。
六、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困生继续努力
成败归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所以,针对学困生,在他们完成某一个任务时,教师可以利用归因方式来改变学困生今后的行为。
总之,激发学生学困习动机的策略是综合的、灵活的,从学困生学习动机发展趋势来看,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做好长期努力的打算。同时,由于在一个班级,学困生毕竟还是少数,在面对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时,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一定还要灵活,要处理好个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学困生而耽搁其他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每个教师自身也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善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学习与思考,善于在实践中利用多种策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惟有这样,学困生在学习中才有可能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富有成效。
【作者单位:国泰君安渭源希望小学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