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
一、研究对象界定
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是第一人称,听话者是第二人称,说话者与听话者以外的为第三人称。
英语的形态在音义结合中有形式上的对应,即单数为原形,复数加s或es,为量范畴。而汉语的形态则是用虚词和语序来表示,人称代词没有形态,所谓的人称代词单复数是指意义层面上表示数量的语义范畴,即1个为单数,多于1个为复数。
“不对称”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是在沈家煊先生的《不对称和标记论》一书中,该书认为“凡是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就是对称”,“凡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不对称”。
在日常言语交际及书籍的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称代词在使用时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用复数形式表示单数意义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人称代词形式与意义上的对称与不对称。人称代词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表达的意义与其传统形式的语法意义相对比,一致则对称,不一致则不对称。我们可以概括为形式上单数对应意义上单数、形式上复数对应意义上复数为对称现象,形式上单数对应意义上复数、形式上复数对应意义上单数为不对称现象。
二、研究成果综述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论述人称代词的变换类型时将这种现象概括为第一、二人称代词之间的变换,如“我”变成“我们”,“你”或“你们”变成“我”。
孙汝建(1981)将这一现象归为人称代词活用的三个类型之一,主要阐述了第一、二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变换现象,没有说明该现象的原因。
张炼强(1982)从“数”和“人称”两个方面总结了22个变换类型,并分为扩大式、缩小式、转移式、扩大转移式、缩小转移式五种。
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将该现象称为“人称代词的灵活用法”,并论述了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灵活用法。
沈志刚(1993)将这种现象总结为“固有的‘个体’‘群体’意义临时互换”,并论述了“我们”换成“我”、“我”换成“我们”、“你”换成“你们”的三种意义临时互换现象。
李艳(2010)将人称代词变换的表现形式概括为“数的变换”、“人称的变换”及“数与人称共同变换”三种类型。
三、人称代词单复数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及意义
(一)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的单复数不对称现象最为突出,分为“我实指我们”、“我们实指我”两种。
1.“我”实指“我们”
(1)我国的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科学。(《教育学》)
(2)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我省应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粮食收购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中国农民调查》)
(3)本报讯 1993年,我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1994年报刊精选》)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我国”、“我省”、“我市”都是在单数人称代词后搭配表示非个人所有的名词,即属于全体公民的国、省、市等,在这种情况下,单数形式“我”表示复数意义“我们”。这种情况通常在书面语中运用,口语中则直接使用复数形式。
2.“我们”实指“我”
(1)对这些特殊规律,我们将在本书有关章节中具体加以阐述。(丁锦宏《教育学》)
(2)我们可以给历史学——中国特色的历史学——的定义作如下确定和简要说明……(《历史》)
以上二个例句中的“我们”都是用复数形式表示单数意义,这种情况一般出自报告人作报告而非被提问时、论文行文中、科研成果或专业性教材、书籍中。在陈述得出的结论或给出的定义时往往用“我们”代替“我”,利于被倾听、阅读者接受,避免生硬。既显示出说话者或写作者的谦虚,也是一种学术规范。
(二)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的不对称情况只有“你实指你们”这一种,具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
1.听说你校正在举办微机培训班,我想先回家参加培训,然后再来广东打工。(1995年人民日报二月份)
2.“我是榆树交警队,你校王锐同学在今天晚上遇到了车祸,伤势很重,昏迷不醒,正在市医院抢救,请设法通知家长。”(1998年人民日报)
3.我省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那么你省有哪些缺点?(《读者》合订本)
这一类的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与第一人称原因相同。
第二类:
4.心理学家Maslach指出:“当你的全部世界仅仅是你的工作而无其他时,那么当你的工作出现问题时,你的整个世界就会彻底地陷落。”(《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开发》)
5.事实上,批判功能和辩护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关键在你为谁辩护。(《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一类单数形式人称代词表示复数意义的情况通常出现在告知类文章中,这里的“你”一般指的是与作者相对的所有阅读该文章的读者,是泛指而非特指,表达复数意义。通常具有传授、说教、讲道理的意味。
(三)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单复数不对称的现象只有“他/她实指他们/她们”这一种。
1.“这老师教哪班?”“教他班。”
2.“谁家移民了?”“她家移民了。”
这一组语料是笔者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遇到并记录下来的,该现象通常出现在口头的言语交际中,其中对话中的“他/她”一定在言语交际的现场。原因与第一、二人称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相同。
(四)使用条件不对称
虽然第一、第二、第三人称都有着人称代词单复数不对称现象,其形式一致但每种情况的制约条件却不同。同样是单数形式表达复数意义,第一、二人称的不对称在书面语或口语中都经常发生,而第三人称的不对称现象却只能在口语中产生,并且对话中提及的“他/她”一定在现场,是一种不对称的制约条件。
一、研究对象界定
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是第一人称,听话者是第二人称,说话者与听话者以外的为第三人称。
英语的形态在音义结合中有形式上的对应,即单数为原形,复数加s或es,为量范畴。而汉语的形态则是用虚词和语序来表示,人称代词没有形态,所谓的人称代词单复数是指意义层面上表示数量的语义范畴,即1个为单数,多于1个为复数。
“不对称”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是在沈家煊先生的《不对称和标记论》一书中,该书认为“凡是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就是对称”,“凡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不对称”。
在日常言语交际及书籍的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称代词在使用时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用复数形式表示单数意义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人称代词形式与意义上的对称与不对称。人称代词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表达的意义与其传统形式的语法意义相对比,一致则对称,不一致则不对称。我们可以概括为形式上单数对应意义上单数、形式上复数对应意义上复数为对称现象,形式上单数对应意义上复数、形式上复数对应意义上单数为不对称现象。
二、研究成果综述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论述人称代词的变换类型时将这种现象概括为第一、二人称代词之间的变换,如“我”变成“我们”,“你”或“你们”变成“我”。
孙汝建(1981)将这一现象归为人称代词活用的三个类型之一,主要阐述了第一、二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变换现象,没有说明该现象的原因。
张炼强(1982)从“数”和“人称”两个方面总结了22个变换类型,并分为扩大式、缩小式、转移式、扩大转移式、缩小转移式五种。
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将该现象称为“人称代词的灵活用法”,并论述了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灵活用法。
沈志刚(1993)将这种现象总结为“固有的‘个体’‘群体’意义临时互换”,并论述了“我们”换成“我”、“我”换成“我们”、“你”换成“你们”的三种意义临时互换现象。
李艳(2010)将人称代词变换的表现形式概括为“数的变换”、“人称的变换”及“数与人称共同变换”三种类型。
三、人称代词单复数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及意义
(一)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的单复数不对称现象最为突出,分为“我实指我们”、“我们实指我”两种。
1.“我”实指“我们”
(1)我国的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科学。(《教育学》)
(2)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我省应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粮食收购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中国农民调查》)
(3)本报讯 1993年,我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1994年报刊精选》)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我国”、“我省”、“我市”都是在单数人称代词后搭配表示非个人所有的名词,即属于全体公民的国、省、市等,在这种情况下,单数形式“我”表示复数意义“我们”。这种情况通常在书面语中运用,口语中则直接使用复数形式。
2.“我们”实指“我”
(1)对这些特殊规律,我们将在本书有关章节中具体加以阐述。(丁锦宏《教育学》)
(2)我们可以给历史学——中国特色的历史学——的定义作如下确定和简要说明……(《历史》)
以上二个例句中的“我们”都是用复数形式表示单数意义,这种情况一般出自报告人作报告而非被提问时、论文行文中、科研成果或专业性教材、书籍中。在陈述得出的结论或给出的定义时往往用“我们”代替“我”,利于被倾听、阅读者接受,避免生硬。既显示出说话者或写作者的谦虚,也是一种学术规范。
(二)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的不对称情况只有“你实指你们”这一种,具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
1.听说你校正在举办微机培训班,我想先回家参加培训,然后再来广东打工。(1995年人民日报二月份)
2.“我是榆树交警队,你校王锐同学在今天晚上遇到了车祸,伤势很重,昏迷不醒,正在市医院抢救,请设法通知家长。”(1998年人民日报)
3.我省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那么你省有哪些缺点?(《读者》合订本)
这一类的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与第一人称原因相同。
第二类:
4.心理学家Maslach指出:“当你的全部世界仅仅是你的工作而无其他时,那么当你的工作出现问题时,你的整个世界就会彻底地陷落。”(《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开发》)
5.事实上,批判功能和辩护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关键在你为谁辩护。(《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一类单数形式人称代词表示复数意义的情况通常出现在告知类文章中,这里的“你”一般指的是与作者相对的所有阅读该文章的读者,是泛指而非特指,表达复数意义。通常具有传授、说教、讲道理的意味。
(三)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单复数不对称的现象只有“他/她实指他们/她们”这一种。
1.“这老师教哪班?”“教他班。”
2.“谁家移民了?”“她家移民了。”
这一组语料是笔者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遇到并记录下来的,该现象通常出现在口头的言语交际中,其中对话中的“他/她”一定在言语交际的现场。原因与第一、二人称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相同。
(四)使用条件不对称
虽然第一、第二、第三人称都有着人称代词单复数不对称现象,其形式一致但每种情况的制约条件却不同。同样是单数形式表达复数意义,第一、二人称的不对称在书面语或口语中都经常发生,而第三人称的不对称现象却只能在口语中产生,并且对话中提及的“他/她”一定在现场,是一种不对称的制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