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改革,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课堂结构、师生地位和活动方式诸方面的改变。下面是我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以资和同仁商榷。
一、加强自学阶段的监控和管理
1、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控制。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一致,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学习目标合理设置学习内容,内容要适中,难易要适度,训练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梯度,必要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训练内容。既要让优等生能“吃饱”,又要让后进生能“吃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都学有所得,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习任务要尽量限时完成,避免拖拉。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时调整学习过程的节奏缓急和进度。
2、学习状态和学习形式的控制。学习活动要活而不乱、严密有序地进行,为大多数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形式应该先是独立学习,不能一开始就合作讨论,否则会让部分后进生产生依赖心理成为永久的听众、看客,导致后进生越来越差。独立学习后再进入小组讨论,讨论期间要培养学生会倾听、会思辨、会整理、会记录、会触类旁通,会举一反三。
3、协调好小组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教师要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好中差学生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等要素。
二、做好学生展示、反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
1、在学生展示时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的点与面,不能一直让好学生展示,使课堂成了好学生表演的舞台,要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大胆展示,必要时教师和小组长要指定或者强制后进学生展示,多次强制会使后进学生的胆量、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当然也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让优等学生展示难度大的,后进学生展示容易的,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二是知识的点与面,教师在指导、巡视过程中,发现所有学生都掌握的知识点就取消展示反馈的机会。把时间让给大多数学生共同的难点、疑点问题,让他们在展示、反馈、评价、争辩中求证、探索,获取真知灼见。
2、对学生的展示和反馈要找准共性。当学生展示反馈时,不但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聆听,在聆听中理解,在聆听中吸收,在聆听中领悟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便于做好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和倾听,以便于帮助纠错和评价。对同一个问题和知识点学生展示、反馈的很完整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到另一个问题上去。对学生共同存在的疑点教师要立即整理,重点解决好所有学生有共性的学习难点。
三、真正解决好教师怎样讲和讲什么的问题
教师应把握好“讲”的尺度,千万不能什么都讲。叶圣陶先生说过:“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教师的讲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补充和更正式的讲述。对教材上不足的,有知识缺漏和争议的地方教师要进行补充性的讲述,同时对学生练习及反馈中存在的错误思路,错误结论教师要予以及时纠正。从学生的板演和调查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多方面综合看,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在哪里,这些地方就要重点突破,教师要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既要精讲又要讲透。
2、点评式的讲解。教师的点评常常有三个方面:一是解答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二是对学生展示中表达不准确的语言、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以及练习和作业中不规范的书写进行规范性的讲评。三是讲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线索,在点评中开发学生的思维。
3、归纳总结性的讲解。不要就题讲题,不要就知识点讲知识点,而要一类一类地讲,一步一步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即由这一道题或几道题,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归纳出理论知识,总结出解题步骤或规律,再指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性的讲解。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根据教材的范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再用这个规律去指导实践,把学生领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作用。
一、加强自学阶段的监控和管理
1、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控制。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一致,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学习目标合理设置学习内容,内容要适中,难易要适度,训练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梯度,必要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训练内容。既要让优等生能“吃饱”,又要让后进生能“吃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都学有所得,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习任务要尽量限时完成,避免拖拉。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时调整学习过程的节奏缓急和进度。
2、学习状态和学习形式的控制。学习活动要活而不乱、严密有序地进行,为大多数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形式应该先是独立学习,不能一开始就合作讨论,否则会让部分后进生产生依赖心理成为永久的听众、看客,导致后进生越来越差。独立学习后再进入小组讨论,讨论期间要培养学生会倾听、会思辨、会整理、会记录、会触类旁通,会举一反三。
3、协调好小组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教师要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好中差学生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等要素。
二、做好学生展示、反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
1、在学生展示时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的点与面,不能一直让好学生展示,使课堂成了好学生表演的舞台,要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大胆展示,必要时教师和小组长要指定或者强制后进学生展示,多次强制会使后进学生的胆量、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当然也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让优等学生展示难度大的,后进学生展示容易的,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二是知识的点与面,教师在指导、巡视过程中,发现所有学生都掌握的知识点就取消展示反馈的机会。把时间让给大多数学生共同的难点、疑点问题,让他们在展示、反馈、评价、争辩中求证、探索,获取真知灼见。
2、对学生的展示和反馈要找准共性。当学生展示反馈时,不但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聆听,在聆听中理解,在聆听中吸收,在聆听中领悟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便于做好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和倾听,以便于帮助纠错和评价。对同一个问题和知识点学生展示、反馈的很完整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到另一个问题上去。对学生共同存在的疑点教师要立即整理,重点解决好所有学生有共性的学习难点。
三、真正解决好教师怎样讲和讲什么的问题
教师应把握好“讲”的尺度,千万不能什么都讲。叶圣陶先生说过:“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教师的讲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补充和更正式的讲述。对教材上不足的,有知识缺漏和争议的地方教师要进行补充性的讲述,同时对学生练习及反馈中存在的错误思路,错误结论教师要予以及时纠正。从学生的板演和调查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多方面综合看,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在哪里,这些地方就要重点突破,教师要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既要精讲又要讲透。
2、点评式的讲解。教师的点评常常有三个方面:一是解答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二是对学生展示中表达不准确的语言、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以及练习和作业中不规范的书写进行规范性的讲评。三是讲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线索,在点评中开发学生的思维。
3、归纳总结性的讲解。不要就题讲题,不要就知识点讲知识点,而要一类一类地讲,一步一步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即由这一道题或几道题,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归纳出理论知识,总结出解题步骤或规律,再指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性的讲解。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根据教材的范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再用这个规律去指导实践,把学生领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