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适应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设情境讨论质疑想象联系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031-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有益于思维的启发和拓展,是思维创新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形式新颖、内容生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够促使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和教师一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变成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创设讨论情境,丰富学生思维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容易突破原有的“你听我说”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极大地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发现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如何具体实施呢?可以在课堂上就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俟机突破教学难点。也可以在每一单元内容完成之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现状与社会现实,设计相关问题,组织一堂讨论课,主要培养学生对身边社会问题的认识、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既需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又需要用学过的知识,认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构建和谐社会。
  例如,针对中学生上网的现象,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争辩中,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拓展了思维空间,锻炼了的辩证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运用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学起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实践证明,怀疑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是创新的导火线。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陶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解疑,而且要善于设疑。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他们就会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国内外存在的许多热点、焦点问题是学生所关心和容易困惑的。教师及时和学生一道探讨这些热点、焦点问题,既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列举若干似是而非的事例,精心设计一些“错误”,形成一个个“陷阱”,迷惑学生,让学生不断生疑,大胆质疑,经历心理冒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生突破壁垒,于柳暗花明之中豁然开朗,品尝胜利的喜悦,此中真意已心领神会,妙在此时无声胜有声。
  (2)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与思维定式的差异,对同一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孰对孰错?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促使生生互动,相互对照、相互启发、相互协商、在合作探索中体验共同创造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发散思维。
  (3)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讲“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时,学生阅读教材似乎一目了然,提不出问题。我马上抛出问题“价值是否就是凝结在劳动产品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如果不是,凝结在劳动产品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怎样才能成为价值?”学生为了迎接教师的挑战,需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在相互交流中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思维也得到了不断升华。
  
  3 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一切发展想象力的空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寻找切口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例如在讲到“对家乡的热爱”时,我从材料“上海学生设计南浦大桥”得到启示,提出问题“现在兰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处在大发展之中,请你以市长的身份,展望50年后兰州的美景。”
  这种情境,学生觉得新鲜,兴趣也很高,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描绘自己心中的大兰州。有的侧重生态环境的治理,有的侧重青少年成长的各种场所的建设,有的侧重交通运输的改善,有的侧重科技的发展,有的侧重经济建设,有的侧重学校的发展,有的侧重住宅小区的完善……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言出乎预料,让人惊叹其想象力的神奇和年轻的生命中所蕴含的不尽潜能。
  
  4 创设联系实际情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家乔治布什指出:“正确的教学起始于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例来说明一些政治理论,能够吸引学生,启发学生,具有点石成金、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
  例如在讲“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一问题时,考虑到学生对该问题既熟悉又觉得比较抽象,我先结合事实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理应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社会为人民群众享有社会财富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接着阐明,职业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最后运用雷锋、孔繁森、李向群等英雄模范人物及身边的普通劳动者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政治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书本知识要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创新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教师要在教学中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教学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发展潜力很大,只要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和想象力空间,他们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发展。
其他文献
《大学化学》是一门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创新性教育的探索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和总结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从思想到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性教育
针对电类专业"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从微处理器的选择,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和双语教学及其英文教材选取等方面,结合部分课堂教学案例,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本文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提出了消除障碍,实现新制度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的一系列具体对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数学课堂更不例外,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空间,通过更新更有效
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着这样的原则,我们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一直不断的探索和努力着。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问题也由此而产生了入学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不能如期完成,教师费劲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每次课教师既要讲授新课,又要忙于组织教学,这种教学使部分
目的:了解HBsAg/TP联合检测金标试纸条在无偿献血者采血前筛查TP的应用效果,以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应用HBsAg/TP联合检测金标试纸条初筛前、后的无偿献血者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作为当前项目运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研究课题,如何正确地识别分析风险并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对通信工程项目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通信工
目的:讨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72h内的64例患者资料,总结DWI显现出的病灶数量、分布及DWI图像
航运业是运输行业中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船舶节能减排的问题。船舶节能减排的设计不仅可以降低运输及生产成本,同时还
体育公开课对于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可以用来借鉴,但是,上体育公开也要有讲究,要宣传已经成熟的教育理念,要运用成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执教者要上出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