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3年,当莱特兄弟驾驶着“飞行者”跃入蓝天的时候,可能他们也没想到,仅仅11年后,空战的序幕就拉开了,主角就是机载机枪。此后飞机与机载机枪之间开始了近百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从主角到配角,从渐渐淘汰到割舍不下,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称霸50载 写就空战辉煌
早期的飞机不是用来作战的。有人曾做过数学计算,认为在空中射击会导致飞机失控,甚至坠毁,这一度影响了机载武器的发展。一战初期,各参战国装备的飞机主要用作侦察和指挥,大家在空中相互之间还会礼貌性地打个招呼。然而,当德国飞行员汉斯被法国飞行员安德烈羞辱后,相互对射代替了挥手致意,德国人还曾创造过在飞机上用快速装填步枪击落过法军飞机的先例。
随着空中遭遇的频繁,对密集火力的需求开始强烈起来,机载机枪出现了。第一位将机枪搬上飞机的是美国人刘易斯。刘易斯的发明被英军列装,命名为MK1式7.7毫米刘易斯轻机枪。随后,法国、比利时等国也开始在飞机上装备刘易斯机枪。
一战初期,飞机基本上都是木制结构,机翼负载能力有限,无法安装武器,武器前射时会打到螺旋桨,因此当时的机枪都是横放的,只能向两侧和尾部射击,空战效果十分有限。1915年,法国飞行员罗兰·卡罗斯和飞机设计师索尼安一起设计楔形防弹钢板,实现了机枪向前射击,卡罗斯驾驶的飞机击落了多架德国“信天翁”飞机。此事让德国紧急进行机枪前射技术研究,同年5月就设计出了福克尔控制装置,将飞机发动机与机枪发射机构相连,当螺旋桨不在枪口位置时,才可击发。德国飞机在空战中从劣势转变为绝对优势,装备了MG13式派拉贝鲁姆航空机枪的福克-E型飞机被称作“福克灾难”,极大地推动了机载机枪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是机载机枪发展的黄金时期,机载机枪绝对是空战的霸主。各国为获得空战优势,纷纷研制口径大、射速高的机枪,机载机枪的安装和操作方式也得到了改进,出现了遥控枪塔,可由雷达控制,实现自动瞄准。
20世纪50年代,直升机在战场上大量应用后,各国以不同的形式配备航空机枪,主要有吊舱和舱门两种方式。60年代,在越南战场上,装备了舱门机枪的直升机对付地面上的越军步枪手、机枪手甚至是火箭筒手等,效果显著。为大幅度提高射击频率,广泛采用多根枪管,除利用自身的火药燃气驱动,还用电机、液压等外能源驱动。
2005年9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挺航空机枪——QJK99-12.7-1装备军用“小羚羊”武装直升机,2007年开始批量生产。由于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舰艇上配备的直升机打击能力不足,缺乏威慑力,因此,2010年3月4日,第五批护航编队舰载直升机右侧挂载了QJK99-12.7-1型单管航空机枪。
除直升机外,无人机上的机载机枪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17年英国研制成功第一架无人机开始,人们就一直憧憬着无人化作战时代的到来。但是让无人机完成对地面目标攻击、打击敌方飞机,甚至于打击敌无人机,为其配备武器就十分重要。机载机枪可以弥补其它机载武器系统的不足,特别是在未来的反恐作战中,作为面杀伤武器之一,小型机载机枪将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阿富汗战争中,无人机携带导弹打击基地组织频频成功,无人机载武器声名鹊起。当前许多国家都在寻求无人机 机枪 导弹的作战装备,机载机枪将会大有作为。
5.8毫米机载机枪
目前,国内已开始了无人机机载机枪的研制工作。在2010年6月第三届中国无人机大会展览会上,“蓝鹰”200W无人机上装载的5.8毫米机载机枪首次亮相,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为尽快推出“蓝鹰”AD200轻型武装飞机系统,各参研单位决定将5.8毫米车装并列机枪直接固联到现有的“蓝鹰”AD200有人驾驶飞机上,进行对地面目标演示性射击,以验证轻型螺旋桨飞机加挂机枪的可行性,以及飞机和武器间的匹配性。
主要做法是:飞机两翼下各固联5.8毫米并列机枪一挺,机头按照与机枪同轴射向原则,固联光学瞄准镜一具,在驾驶舱内加液晶瞄准显示器和相应的开关、电击发按钮等,飞行员通过显示装置观察外部敌情,控制飞机方位、用十字分划中心压住目标并估量目标距离,击发武器按钮进行机枪射击。
新研的机载机枪在5.8毫米车装并列机枪基础上进行相应改进,采用双向供弹(即左侧机翼的为左供弹,右侧机翼的为右供弹),每挺枪携弹量为200发,弹链为可散式,右侧抛壳。击发控制为直流电压26±4伏,机枪通过控制电击发机构通电时间的长短,实现3-5发的短点射和6-8发的长点射,也可以进行更多弹数的连续射击。
之所以选择5.8毫米口径,是因为其威力不小于7.62毫米机枪,但外形尺寸却小得多,重量也只有7.62毫米机枪的70%左右,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和振动冲击也小,比较适合无人机使用。此外,5.8毫米枪弹的重量也只有7.62毫米枪弹的60%左右,两挺5.8毫米机载机枪配备的400发机枪弹重量比7.62毫米机载机枪携同等弹数轻3.6千克。
通过在飞机上加装机枪转台,5.8毫米机载机枪可以利用高速计算机解算结合高精度的机炮炮塔瞄准,成为精确的武器系统,发射3发枪弹的命中率可达到70%,比人控的机载机枪系统发射100发弹只有30%的命中率高得多。
“让子弹飞”的困境
“地上事事好,上天处处难”。对于机载机枪而言,在飞机这个机动平台上“做事”,想大显身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5.8机枪上飞机,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特别对直升机和无人机而言,飞机平衡很重要,弄不好会机毁。机载机枪在射击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大的后坐力,对飞机起到冲击和破坏作用,因此要在“蓝鹰”200W无人机上采用弹性连接架座。由于无人机重量轻、体积小,安全性及承受能力更是设计的关键。为确保5.8毫米机载机枪使用,研制方进行了大量的安全性和承受能力的试验,许多试验都是在地面上试验过多次后才上天的,比如测试机翼承受能力和射击后坐力对无人机的影响试验等。
此外,设计师还要保证5.8毫米机载机枪在重力加速度、飞行阻力等因素的干扰影响下的自动装填、射击可靠、高射击精度等。
称霸50载 写就空战辉煌
早期的飞机不是用来作战的。有人曾做过数学计算,认为在空中射击会导致飞机失控,甚至坠毁,这一度影响了机载武器的发展。一战初期,各参战国装备的飞机主要用作侦察和指挥,大家在空中相互之间还会礼貌性地打个招呼。然而,当德国飞行员汉斯被法国飞行员安德烈羞辱后,相互对射代替了挥手致意,德国人还曾创造过在飞机上用快速装填步枪击落过法军飞机的先例。
随着空中遭遇的频繁,对密集火力的需求开始强烈起来,机载机枪出现了。第一位将机枪搬上飞机的是美国人刘易斯。刘易斯的发明被英军列装,命名为MK1式7.7毫米刘易斯轻机枪。随后,法国、比利时等国也开始在飞机上装备刘易斯机枪。
一战初期,飞机基本上都是木制结构,机翼负载能力有限,无法安装武器,武器前射时会打到螺旋桨,因此当时的机枪都是横放的,只能向两侧和尾部射击,空战效果十分有限。1915年,法国飞行员罗兰·卡罗斯和飞机设计师索尼安一起设计楔形防弹钢板,实现了机枪向前射击,卡罗斯驾驶的飞机击落了多架德国“信天翁”飞机。此事让德国紧急进行机枪前射技术研究,同年5月就设计出了福克尔控制装置,将飞机发动机与机枪发射机构相连,当螺旋桨不在枪口位置时,才可击发。德国飞机在空战中从劣势转变为绝对优势,装备了MG13式派拉贝鲁姆航空机枪的福克-E型飞机被称作“福克灾难”,极大地推动了机载机枪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是机载机枪发展的黄金时期,机载机枪绝对是空战的霸主。各国为获得空战优势,纷纷研制口径大、射速高的机枪,机载机枪的安装和操作方式也得到了改进,出现了遥控枪塔,可由雷达控制,实现自动瞄准。
20世纪50年代,直升机在战场上大量应用后,各国以不同的形式配备航空机枪,主要有吊舱和舱门两种方式。60年代,在越南战场上,装备了舱门机枪的直升机对付地面上的越军步枪手、机枪手甚至是火箭筒手等,效果显著。为大幅度提高射击频率,广泛采用多根枪管,除利用自身的火药燃气驱动,还用电机、液压等外能源驱动。
2005年9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挺航空机枪——QJK99-12.7-1装备军用“小羚羊”武装直升机,2007年开始批量生产。由于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舰艇上配备的直升机打击能力不足,缺乏威慑力,因此,2010年3月4日,第五批护航编队舰载直升机右侧挂载了QJK99-12.7-1型单管航空机枪。
除直升机外,无人机上的机载机枪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17年英国研制成功第一架无人机开始,人们就一直憧憬着无人化作战时代的到来。但是让无人机完成对地面目标攻击、打击敌方飞机,甚至于打击敌无人机,为其配备武器就十分重要。机载机枪可以弥补其它机载武器系统的不足,特别是在未来的反恐作战中,作为面杀伤武器之一,小型机载机枪将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阿富汗战争中,无人机携带导弹打击基地组织频频成功,无人机载武器声名鹊起。当前许多国家都在寻求无人机 机枪 导弹的作战装备,机载机枪将会大有作为。
5.8毫米机载机枪
目前,国内已开始了无人机机载机枪的研制工作。在2010年6月第三届中国无人机大会展览会上,“蓝鹰”200W无人机上装载的5.8毫米机载机枪首次亮相,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为尽快推出“蓝鹰”AD200轻型武装飞机系统,各参研单位决定将5.8毫米车装并列机枪直接固联到现有的“蓝鹰”AD200有人驾驶飞机上,进行对地面目标演示性射击,以验证轻型螺旋桨飞机加挂机枪的可行性,以及飞机和武器间的匹配性。
主要做法是:飞机两翼下各固联5.8毫米并列机枪一挺,机头按照与机枪同轴射向原则,固联光学瞄准镜一具,在驾驶舱内加液晶瞄准显示器和相应的开关、电击发按钮等,飞行员通过显示装置观察外部敌情,控制飞机方位、用十字分划中心压住目标并估量目标距离,击发武器按钮进行机枪射击。
新研的机载机枪在5.8毫米车装并列机枪基础上进行相应改进,采用双向供弹(即左侧机翼的为左供弹,右侧机翼的为右供弹),每挺枪携弹量为200发,弹链为可散式,右侧抛壳。击发控制为直流电压26±4伏,机枪通过控制电击发机构通电时间的长短,实现3-5发的短点射和6-8发的长点射,也可以进行更多弹数的连续射击。
之所以选择5.8毫米口径,是因为其威力不小于7.62毫米机枪,但外形尺寸却小得多,重量也只有7.62毫米机枪的70%左右,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和振动冲击也小,比较适合无人机使用。此外,5.8毫米枪弹的重量也只有7.62毫米枪弹的60%左右,两挺5.8毫米机载机枪配备的400发机枪弹重量比7.62毫米机载机枪携同等弹数轻3.6千克。
通过在飞机上加装机枪转台,5.8毫米机载机枪可以利用高速计算机解算结合高精度的机炮炮塔瞄准,成为精确的武器系统,发射3发枪弹的命中率可达到70%,比人控的机载机枪系统发射100发弹只有30%的命中率高得多。
“让子弹飞”的困境
“地上事事好,上天处处难”。对于机载机枪而言,在飞机这个机动平台上“做事”,想大显身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5.8机枪上飞机,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特别对直升机和无人机而言,飞机平衡很重要,弄不好会机毁。机载机枪在射击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大的后坐力,对飞机起到冲击和破坏作用,因此要在“蓝鹰”200W无人机上采用弹性连接架座。由于无人机重量轻、体积小,安全性及承受能力更是设计的关键。为确保5.8毫米机载机枪使用,研制方进行了大量的安全性和承受能力的试验,许多试验都是在地面上试验过多次后才上天的,比如测试机翼承受能力和射击后坐力对无人机的影响试验等。
此外,设计师还要保证5.8毫米机载机枪在重力加速度、飞行阻力等因素的干扰影响下的自动装填、射击可靠、高射击精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