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静而后得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为心不在焉,未做完一件事又急着做另一件事,似乎很忙碌,但永远无法做好一件事的学生担忧生气,甚至斥责。最后束手无策时,只好自圆其说:大概是他的个性吧?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安静的本质,如果我们懂得安排环境,孩子的心智就能奇妙的统整起来,因而变得镇静、喜悦,忙碌,忘却自我。古今伟人成功的共同特质之一,就是能专注到忘我的境界。
  许多教师,其实也知道专注力对孩子的重要性,只是大多数不明白专注力是一项特质,只能经由练习而获得,无法经由命令而产生。如看到学生分心、注意力不能集中时,大声斥责或提醒他们要专心,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
  当我们处于安静状态时,精神是放松的,此时脑波会出现α波,而α波很适合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右脑的开发,相当有帮助。右脑是直觉的脑,因此在右脑发达的时期,给予孩子任何教导,他们都会直觉、没有选择的吸收,同时右脑也是以潜意识为主的脑。而左脑是显意识的脑,有选择性辨别的能力,会对外来的信息說:“不!”因此,当孩子六岁后,左脑功能快速发展,就不会全盘接受父母师长的教导。若左右脑能同时使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二至五倍。而孩子左右脑能均衡,身心才会健全。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静思素养就十分重要。当下流行“快餐教学”,课堂过于热闹是流弊之一。即使是学生在思考,也还存在诸多弊病,有学生受教师暗示而被动思考,缺乏应有的主体性;有学生只对所学内容进行形式化思考,没有利用自身的经验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经验的改造与认识的自我建构;缺乏足够的持续思考,思维缺乏应有的深度与广度。没有思维的纠结,是难以因困于问题而思,从而超越自我与他人。总之,思维的热闹化、浅表化、短暂性制约了学生形成优质的思维习性与素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静思习性的养成。
  一、养成内敛沉思的性格
  新中国有两位总理曾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有学人曾经行走在南开中学的校园里,所遇到的学子大都沉稳而内敛。有学者得出的结论:内敛性和思考型性格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直接关系。所以,学生要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地思考,甚或是获得创新性认识,切忌心浮气躁,毛毛草草地思考问题,而是要养成静思问题的习惯。这样才会充分调动自我的情智,体悟到问题的内蕴,获得对问题幽远的感受,产生妙乎于心的真知灼见。
  那么,新课程下的学习应思考什么问题呢?以历史学科为例,应思考有关人性的自由精神;思考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思考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思考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由此,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应该是:用于思考——基于历史事实的知识解释;用于理解生活——基于历史方法透析社会问题;利用经验——基于历史结论认识历史过程。“好习惯就是好命运”,我们要追求有效的教学,就要关注学生性格的养成。
  二、养成持续思考的习性
  如果一个学生只能内敛,对一个问题缺乏持续不断地思考,那么他对这个问题未必获得多少真切的收获。所以,要想获得对问题的独到而有智慧性的认识,需要顽强的毅力,形成持久思考问题的习惯,应该纠结于某个问题,可能对这个问题暂时无甚见解。但由于迷恋这个问题,或许会自己出现灵感而自明,或许在与他人对话中获得启发而茅塞顿开,或许在阅读相关书籍中建立了知识的联系,因而受到启发而大彻大悟。只有养成对问题的持续思考,沉浸在这个问题中,他才更有可能获得顿悟,才会超越自我,没有对一个问题的持续思考,你就容易得到对问题的一知半解,认识流于肤浅,而很难洞察出他人之未见。所以,教学应培养思想者。
  三、养成反思的能力
  由于人们受经验与背景知识、思维习惯等影响,自身认识问题是有局限性的,所以需要坚持反思的习惯,反思性行为就是要找到问题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并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持续和仔细地考虑行为。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反思使我们从单纯的冲动和常规行动中解放出来,使我们能以远见指导我们的行动,以我们所能意识到的目的来安排我们的计划,使我们在行动时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那么,如何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呢?
  第一,创造静思的环境。
  著名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每个走进孙老师教室的人,第一眼就会看到黑板两侧的条幅:“神圣的课堂永远安静;明亮的教室永远干净”。我们学校老师经过教学实践,也形成了一句引导学生学习的座右铭,那就是“入室即静,入室即学”,可谓如出一辙。有了这样的环境,学生才能沉静下来。
  第二,动静结合,张驰有度。
  每次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边做作业边静静地思考,自行解决问题,这时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关注,相信他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务,只要给一些确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这样能使课堂真正拥有一片“静土”。特别是在一些激烈的紧张的辩论后,安排几分钟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和疏理,学生就容易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合作讨论时,在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见解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静静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在静静地倾听中理解和欣赏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
  第三,要给一定的时间。
  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静静的、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进入分析情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和疑问,教师要善于“卖关子”,让学生自行深入思考,有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时,不妨给他们浇浇冷水,让他们静下心来再细细地思考:我考虑的全面了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呀?热闹的气氛,往往会造成学生过于浮躁,太急于求成,急于表现自己。而冷静地思考,才是教育成功的真谛。
其他文献
一、 概念的本质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反映思考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则强调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达到理性认识。由于高中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学好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成为构建数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要场地。改变学生的学法和改变教师的教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面。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生活在课堂,学生成长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写作能力的完善。要让学生明白,进行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考试,是为了今后的应用,也是为了进行一个自我的情感表  一、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量的积累是进行写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我们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只有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有一个语言、词语量的积累,有了量的积累
期刊
“解决问题”是新课程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然而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够抽象出数学问题,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这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一个转化。  但如何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从我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现在我所任教的是
期刊
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应该放在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创新意识指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精神是敏锐地把握机会、勇于探索发现的情绪状态。创新能力则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善于选择、重组、应用信息、独立地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是通过他们自己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所获取的数学规律和解
期刊
当今的英语教学,由于学生受母语环境的影响和其他种种原因,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英语能力有高有低。到了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直接原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成为新课改的重中之重,一直成为我们英语教师努力探讨与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英语课堂教学在某种角度上也是一种艺术。而“课堂导入”部分是这
期刊
背景分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并会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
期刊
教学评价是伴随学生学习活动而进行的评价反馈活动,它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监督保障。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指向注重的是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更振奋教师的教学状态,并通过教师积极的教学状态,继续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课堂因为情感与认知的互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运用评价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评价,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认真思
期刊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往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  教育创新就是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状态,是潜在能力的迸发,它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是创新人格,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自主性、好奇性、挑战性、
期刊
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产生疑惑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使学生有疑而不敢质疑,长期压制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或认为有疑问就是学习不认真这是不对的。学生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应当积极保护。创新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和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与众不同的表现。创新首先来自于质疑,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教师要创设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