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孩子同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接触的方法和渠道。童年是一段穿越陌生境地的旅途,孩子就是这段旅途中的游客,游戏是他们探索发现和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他们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虽然《纲要》多次指出,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实际操作、幼儿园活动中,却经常被老师们忽略,或简单应付,或由于前面的课来不及而占用游戏时间。当然,也有老师非常注重幼儿游戏,会在参观完别的幼儿园后照搬照抄,老师们对各种游戏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准确,活动组织过于形式化、流程化,导致游戏效果不明显,甚至让原本快乐的游戏变得拘束和不愉悦。
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外出观摩时,看到市里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无不佩服他们软硬件设施的完备。他们的材料新颖、趣味性强,经常综合类似星巴克、必胜客、麦当劳等较为特别的主题创设角色区或操作性游戏。然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是乡镇幼儿园,孩子们平日里本就接触不到星巴克、麦当劳这样的场所,如果设置这样的游戏活动区域,可能还不如设置“古镇茶楼”这样的区域达到的效果理想。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谓生活,绝对不仅仅包括吃、穿、住、行等常规活动,它丰富的内容决定幼儿体现它的多角度、多方位。游戏同样提供给幼儿较广的空间和较多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从而发挥创造性。游戏是一种间接发展幼儿创新意识的手段,而且它更接近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更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想象。和之前所讲的“星巴克”一样,既然我们生活在镇上,那我们也有得天独厚的方面,幼儿对于生活的理解,源自他们自身的体验和观察,但他们常常因为年龄的关系,被成人限制接触许多他们渴望感受的事物,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游戏的手段再现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体验他们渴望经历的事情。如在农作物、四季环境等方面,孩子有特别的感受,用与之相关的主题进行游戏,生活化的游戏可能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那怎么让游戏更贴近孩子,让游戏生活化呢?
一、游戏材料生活化
生活中有许多材料是可以一而再地重复使用的,可利用生活和自然材料进行游戏。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小树叶”的延伸活动中,在美工区域里,提供各种孩子在生活中捡拾到的“小树叶”;在户外活动中,鼓励孩子对秋天的树叶进行观察,从将要落下到落下,孩子得到树叶后回忆着树叶飘落的样子;在美工游戏活动时,给“小树叶”举办一场特别的“秋日舞会”,或大班活动“京剧脸谱”与“收集种子”相结合,用孩子在生活中和家人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寻找到的各种各样的种子作为材料,用种子表现之前学过的京剧脸谱。这种用特别且生活的材料表现认知,更让孩子们喜欢,更乐意参与游戏。如果只是单纯运用种子等材料于常规生活环境中,或许孩子会有所拘束,思维往往受到原始状态的限制。但是,一旦将它们投放到游戏环境中,孩子的表现反而更自然,创造空间也会更大。如此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材料于游戏中,让孩子乐意参与接受活动。
二、游戏内容生活化
贴近幼儿的生活,拟人化、生活化的游戏才是幼儿熟悉的、喜爱的。只有源自幼儿生活的内容,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特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生活就是教育。”活动中有许多区域设置其实是很生活的,如娃娃家、医院、银行、超市等,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切的游戏内容。让孩子模仿成人,帮娃娃穿衣服、洗澡、喂饭,这个过程其实是生活中很常出现的场景。幼儿的情感得到迁移,体验到亲子间浓浓的爱,在娃娃家布置看得到风景的窗户,温馨的窗帘桌布,贴上一些全家福照片,这样温馨的充满浓浓爱意的家庭氛围油然而生,使活动更贴近幼儿,孩子喜欢这种无距离的“简单”游戏。
三、游戏环境创设过程生活化
根据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脑、手、嘴、眼、时间、空间),我们可以创设更像家的游戏环境,让孩子融入进去,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想想、看看、做做,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我们要创设一个理发店,可以询问孩子:“我们班也要开一个小小理发店了,你知道开一家理发店要准备什么吗?”鼓励孩子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探索,在自己日常理发时,注意理发店所需的工具、装饰、人员身份,也可以了解理发店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性语言。游戏的环境创设不再靠老师一味地创造投入,而是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并一起参加环境的创设,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投放到游戏中。
四、游戏经验生活化
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很多内容选择和设置的依据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在此基础上转化、拓展而来。现在和过去的分领域、单科教学不一样,分领域、单科教育容易忽视孩子人际关系的建构、自然现象的探索等,孩子的学习寓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一步一步感受和思考中实现。比如我们在区域中创设一个旅行社,孩子做导游,导游的“知识储备”是孩子在生活中通过寻找、观察、提问而来的,和父母出门旅游,会坐什么样的车,在哪里坐车,公园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公园,附近的纪念性建筑等,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发现并获得经验,让我们把主题游戏开展起来。还有在建构区,作为小小建筑师的孩子会有经验地认为来到建构区要戴上安全帽,注意安全。这种源自生活的游戏,让孩子们生动再现了各种社会角色,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的能力,提高了孩子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当然除了游戏,我们还要联系生活做好幼儿游戏的指导和评价。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和启发,能促使游戏不断深入和发展,使幼儿游戏能力不断提高,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外出观摩时,看到市里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无不佩服他们软硬件设施的完备。他们的材料新颖、趣味性强,经常综合类似星巴克、必胜客、麦当劳等较为特别的主题创设角色区或操作性游戏。然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是乡镇幼儿园,孩子们平日里本就接触不到星巴克、麦当劳这样的场所,如果设置这样的游戏活动区域,可能还不如设置“古镇茶楼”这样的区域达到的效果理想。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谓生活,绝对不仅仅包括吃、穿、住、行等常规活动,它丰富的内容决定幼儿体现它的多角度、多方位。游戏同样提供给幼儿较广的空间和较多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从而发挥创造性。游戏是一种间接发展幼儿创新意识的手段,而且它更接近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更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想象。和之前所讲的“星巴克”一样,既然我们生活在镇上,那我们也有得天独厚的方面,幼儿对于生活的理解,源自他们自身的体验和观察,但他们常常因为年龄的关系,被成人限制接触许多他们渴望感受的事物,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游戏的手段再现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体验他们渴望经历的事情。如在农作物、四季环境等方面,孩子有特别的感受,用与之相关的主题进行游戏,生活化的游戏可能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那怎么让游戏更贴近孩子,让游戏生活化呢?
一、游戏材料生活化
生活中有许多材料是可以一而再地重复使用的,可利用生活和自然材料进行游戏。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小树叶”的延伸活动中,在美工区域里,提供各种孩子在生活中捡拾到的“小树叶”;在户外活动中,鼓励孩子对秋天的树叶进行观察,从将要落下到落下,孩子得到树叶后回忆着树叶飘落的样子;在美工游戏活动时,给“小树叶”举办一场特别的“秋日舞会”,或大班活动“京剧脸谱”与“收集种子”相结合,用孩子在生活中和家人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寻找到的各种各样的种子作为材料,用种子表现之前学过的京剧脸谱。这种用特别且生活的材料表现认知,更让孩子们喜欢,更乐意参与游戏。如果只是单纯运用种子等材料于常规生活环境中,或许孩子会有所拘束,思维往往受到原始状态的限制。但是,一旦将它们投放到游戏环境中,孩子的表现反而更自然,创造空间也会更大。如此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材料于游戏中,让孩子乐意参与接受活动。
二、游戏内容生活化
贴近幼儿的生活,拟人化、生活化的游戏才是幼儿熟悉的、喜爱的。只有源自幼儿生活的内容,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特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生活就是教育。”活动中有许多区域设置其实是很生活的,如娃娃家、医院、银行、超市等,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切的游戏内容。让孩子模仿成人,帮娃娃穿衣服、洗澡、喂饭,这个过程其实是生活中很常出现的场景。幼儿的情感得到迁移,体验到亲子间浓浓的爱,在娃娃家布置看得到风景的窗户,温馨的窗帘桌布,贴上一些全家福照片,这样温馨的充满浓浓爱意的家庭氛围油然而生,使活动更贴近幼儿,孩子喜欢这种无距离的“简单”游戏。
三、游戏环境创设过程生活化
根据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脑、手、嘴、眼、时间、空间),我们可以创设更像家的游戏环境,让孩子融入进去,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想想、看看、做做,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我们要创设一个理发店,可以询问孩子:“我们班也要开一个小小理发店了,你知道开一家理发店要准备什么吗?”鼓励孩子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探索,在自己日常理发时,注意理发店所需的工具、装饰、人员身份,也可以了解理发店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性语言。游戏的环境创设不再靠老师一味地创造投入,而是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并一起参加环境的创设,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投放到游戏中。
四、游戏经验生活化
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很多内容选择和设置的依据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在此基础上转化、拓展而来。现在和过去的分领域、单科教学不一样,分领域、单科教育容易忽视孩子人际关系的建构、自然现象的探索等,孩子的学习寓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一步一步感受和思考中实现。比如我们在区域中创设一个旅行社,孩子做导游,导游的“知识储备”是孩子在生活中通过寻找、观察、提问而来的,和父母出门旅游,会坐什么样的车,在哪里坐车,公园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公园,附近的纪念性建筑等,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发现并获得经验,让我们把主题游戏开展起来。还有在建构区,作为小小建筑师的孩子会有经验地认为来到建构区要戴上安全帽,注意安全。这种源自生活的游戏,让孩子们生动再现了各种社会角色,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的能力,提高了孩子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当然除了游戏,我们还要联系生活做好幼儿游戏的指导和评价。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和启发,能促使游戏不断深入和发展,使幼儿游戏能力不断提高,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