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向岚(1994-),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与传媒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人们常说“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似乎生命的长度与希望的大小可以成正比,而生命的结束就意味着希望的破灭。所以时间的匆匆总会让人叹息,古往今来,慨叹时光易逝、表达失落之情的诗作比比皆是。这一题材在诗歌艺术发达的唐宋时期尤为出众,而绝笔诗又成为了诗人在个体生命时间的尽头表达情感的重要类型。
很多诗人在生命的尽头表达出的是孤独忧愤之情,比如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在临终前作《临路歌》如下: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此诗可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他以大鹏自比,感慨一生壮志未酬,流露出对人生的无比眷念和一生怀才不遇的沉痛心情。不过李白只是对个人命运的不平,生命的终结对他来说意味着实现抱负的希望彻底破灭,所以在诗中会出现大鹏从空中跌落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万念俱灰。生命的价值在李白这首诗里是达成远大抱负的唯一途径,而与之相映衬的是杜甫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鼓迎非祭鬼,彈落似鸮禽。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诗圣之所以能被称为“圣”,本身就包含着对其个人道德情操的赞扬。杜甫在临终前一直牵挂着家国安危,生命尽头的威胁,对他来说似乎比不上国家倾颓带来的痛苦,所以他在诗中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把个体生命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也正因此,他的生命被延伸了,延伸到与国家生命同样的长度,获得了永恒的爱国主义价值。
不过唐代的绝笔诗也并不都是表达个人的痛苦或是国家的悲怆,也有少数是能够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的,白居易就是一例,且看他的《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
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
家居虽获落,眷属幸团圆。
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
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
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
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
此诗写于诗人去世前半年,诗人描绘了自己晚年子孙满堂、生活美满幸福的场景。对比李白和杜甫,白居易早年也很关心政治,同情人民,但后来的政治腐败让他走起明哲保身之路,晚年又笃信佛教,诗作也多以闲适自居,此诗就抒发了这样的平和安逸之情。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年轻时的白居易不复存在,公元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由此可见诗人并非消沉,他只是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时的书生意气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所以上文着力描绘了平静温馨的生活场景,诗人能够从中尽享天伦之乐,这样的生活已然很满足,即便生命即将终结,亦复何求?生命的价值在他这里很像我们现在常说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时间无情地轧过一代又一代英杰,转眼就到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思想文化的繁荣多元的大宋,这时候出现了乐观旷达地面对死亡的绝笔诗。比如邵雍的这首《临终诗》:
生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
客问年几何,六十又七岁。
俯仰天地间,浩然独无愧。
邵雍也是当时的一位名士,自号“安乐先生”,他充分吸收了道家思想与汉代《易》学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但他屡次拒绝出仕,乐居洛阳三十年,临死前司马光、程颐、程颢等人前来看望,他于是写下了这首临终诗。诗人强调了自己是生活在太平年代,又扪心自问,觉得自己“浩然独无愧”,此生“俯仰天地间”,无怨无悔,表现出对待生命的超脱旷达。
一个面对死亡的人,会思考什么?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但生命之无价已然成为亘古不变的话题,古今诗人在临终前,或是哀歌自我的不幸、国家的厄运,或是中正平和甚至洒脱不羁地等待死亡的来临。其实这种种情感背后,都是对于生命的热爱与追求,无论人生的结尾处给了你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我们都要走好这一程,用理想的光辉去指引我们一生的孜孜以求。每一个人终究只是路过这大好人间,那么,为什么不笑着走完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人们常说“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似乎生命的长度与希望的大小可以成正比,而生命的结束就意味着希望的破灭。所以时间的匆匆总会让人叹息,古往今来,慨叹时光易逝、表达失落之情的诗作比比皆是。这一题材在诗歌艺术发达的唐宋时期尤为出众,而绝笔诗又成为了诗人在个体生命时间的尽头表达情感的重要类型。
很多诗人在生命的尽头表达出的是孤独忧愤之情,比如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在临终前作《临路歌》如下: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此诗可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他以大鹏自比,感慨一生壮志未酬,流露出对人生的无比眷念和一生怀才不遇的沉痛心情。不过李白只是对个人命运的不平,生命的终结对他来说意味着实现抱负的希望彻底破灭,所以在诗中会出现大鹏从空中跌落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万念俱灰。生命的价值在李白这首诗里是达成远大抱负的唯一途径,而与之相映衬的是杜甫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鼓迎非祭鬼,彈落似鸮禽。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诗圣之所以能被称为“圣”,本身就包含着对其个人道德情操的赞扬。杜甫在临终前一直牵挂着家国安危,生命尽头的威胁,对他来说似乎比不上国家倾颓带来的痛苦,所以他在诗中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把个体生命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也正因此,他的生命被延伸了,延伸到与国家生命同样的长度,获得了永恒的爱国主义价值。
不过唐代的绝笔诗也并不都是表达个人的痛苦或是国家的悲怆,也有少数是能够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的,白居易就是一例,且看他的《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
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
家居虽获落,眷属幸团圆。
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
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
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
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
此诗写于诗人去世前半年,诗人描绘了自己晚年子孙满堂、生活美满幸福的场景。对比李白和杜甫,白居易早年也很关心政治,同情人民,但后来的政治腐败让他走起明哲保身之路,晚年又笃信佛教,诗作也多以闲适自居,此诗就抒发了这样的平和安逸之情。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年轻时的白居易不复存在,公元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由此可见诗人并非消沉,他只是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时的书生意气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所以上文着力描绘了平静温馨的生活场景,诗人能够从中尽享天伦之乐,这样的生活已然很满足,即便生命即将终结,亦复何求?生命的价值在他这里很像我们现在常说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时间无情地轧过一代又一代英杰,转眼就到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思想文化的繁荣多元的大宋,这时候出现了乐观旷达地面对死亡的绝笔诗。比如邵雍的这首《临终诗》:
生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
客问年几何,六十又七岁。
俯仰天地间,浩然独无愧。
邵雍也是当时的一位名士,自号“安乐先生”,他充分吸收了道家思想与汉代《易》学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但他屡次拒绝出仕,乐居洛阳三十年,临死前司马光、程颐、程颢等人前来看望,他于是写下了这首临终诗。诗人强调了自己是生活在太平年代,又扪心自问,觉得自己“浩然独无愧”,此生“俯仰天地间”,无怨无悔,表现出对待生命的超脱旷达。
一个面对死亡的人,会思考什么?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但生命之无价已然成为亘古不变的话题,古今诗人在临终前,或是哀歌自我的不幸、国家的厄运,或是中正平和甚至洒脱不羁地等待死亡的来临。其实这种种情感背后,都是对于生命的热爱与追求,无论人生的结尾处给了你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我们都要走好这一程,用理想的光辉去指引我们一生的孜孜以求。每一个人终究只是路过这大好人间,那么,为什么不笑着走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