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说明:
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版•必修)选入了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68年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说理散文《花未眠》。这篇小品不事铺张,意随笔到,引人深思。
高中阅读与鉴赏的目标:“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注重学生能自己不断生成新的阅读体验。为此我准备采用“体验”这种形式来处理这篇课文。
案例过程描述:
一
板书(一):寂寞的歌唱。
老师:川端康成是继印度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幼年成长充满了凄风苦雨,就像一首忧伤寂寞的歌,穿行在西风凋碧树的季节,飘悠在天之涯、海之角。人生的忧郁像一张蓝色的网笼住了他,使他的生命渗透着伤感的气息。他的作品多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空灵和唯美。
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时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享受。
板书(二):花的感悟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作者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对花草应有的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板书(三):花未眠的启发
在川端康成的《枕草子》中有类似的描写,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师问:感悟到一种美会让我们惊讶、激动甚至泪流满面。那么川端康成这时候在告诉他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师问:是啊,川端康成面对美的发现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们看下面一段,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是否也这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老师:凡高的作品为什么死后才价值连城,死后他的作品被人发现了美,所以凡高因为作品而活下来了。因此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发现美还要怎样?
学生:不断地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是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二
老师:美在哪里?当我们伸出双手时,掬到的却是一片冰凉的花瓣,那簌簌落下的樱花啊!
师问:谈谈你在生活中曾经邂逅的美?
学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认为开着的水像牡丹花,所以我也专门去看了,我感觉也是。
老师:开着的水?哦,这个同学说的是专门去欣赏了沸腾的水给人的美感就像牡丹花。这也是一种受启发后对美的主动亲近。
老师: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戴望舒多么想在小巷逢到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像断桥上一站你不一定就能等到白蛇娘子和许仙那样的美丽爱情。好,川端康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美的发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邂逅所得的美,那么“是亲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学生: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学生:是主动地欣赏美。
老师:很好。如此这样我们才可能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积淀形成美感。川端康成通过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学生:他就是说有时候他觉得插上的花没有画中的花美。
老师:大家对他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觉得他说的是自然的美使我们忽视了欣赏画中的花。
老师:那你能否告诉我,你看过的画有没有让你产生瞬间美感的?
学生:有,其实也很多。
老师:是否感觉画中的东西很真实地被画出来?
学生:是。
老师:是的,比如我们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黄色刺激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一株向日葵而是一大片的黄,热烈开着的黄,和我们看到的长在花园里的向日葵色彩是如此接近。
学生:我认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喜欢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学生: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统一。
老师:好,所以作者欣赏晚霞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名为夕暮的茶碗,想到了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三者的共同点就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黄昏的真实体现。最重要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显得更美了。都获得了美感。确实,在我们周围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通过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的膜拜,对艺术美的追求,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思考。
案例后记:
语文本是情感的东西,要把感性的东西教给学生,教学思路一定要合理,要有层次感。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阅读期待(背景体验)——阅读体验——阅读延伸三步,其中阅读体验是主体。阅读体验大致可分为三层次:浅层次的是字面上的理解,深层次的是内容理解,而作家的生命审美倾向则是须着力把握的。
一堂好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师要重视分析学情,随时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对话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自身的进步。
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版•必修)选入了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68年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说理散文《花未眠》。这篇小品不事铺张,意随笔到,引人深思。
高中阅读与鉴赏的目标:“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注重学生能自己不断生成新的阅读体验。为此我准备采用“体验”这种形式来处理这篇课文。
案例过程描述:
一
板书(一):寂寞的歌唱。
老师:川端康成是继印度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幼年成长充满了凄风苦雨,就像一首忧伤寂寞的歌,穿行在西风凋碧树的季节,飘悠在天之涯、海之角。人生的忧郁像一张蓝色的网笼住了他,使他的生命渗透着伤感的气息。他的作品多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空灵和唯美。
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时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享受。
板书(二):花的感悟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作者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对花草应有的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板书(三):花未眠的启发
在川端康成的《枕草子》中有类似的描写,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师问:感悟到一种美会让我们惊讶、激动甚至泪流满面。那么川端康成这时候在告诉他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师问:是啊,川端康成面对美的发现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们看下面一段,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是否也这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老师:凡高的作品为什么死后才价值连城,死后他的作品被人发现了美,所以凡高因为作品而活下来了。因此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发现美还要怎样?
学生:不断地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是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二
老师:美在哪里?当我们伸出双手时,掬到的却是一片冰凉的花瓣,那簌簌落下的樱花啊!
师问:谈谈你在生活中曾经邂逅的美?
学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认为开着的水像牡丹花,所以我也专门去看了,我感觉也是。
老师:开着的水?哦,这个同学说的是专门去欣赏了沸腾的水给人的美感就像牡丹花。这也是一种受启发后对美的主动亲近。
老师: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戴望舒多么想在小巷逢到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像断桥上一站你不一定就能等到白蛇娘子和许仙那样的美丽爱情。好,川端康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美的发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邂逅所得的美,那么“是亲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学生: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学生:是主动地欣赏美。
老师:很好。如此这样我们才可能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积淀形成美感。川端康成通过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学生:他就是说有时候他觉得插上的花没有画中的花美。
老师:大家对他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觉得他说的是自然的美使我们忽视了欣赏画中的花。
老师:那你能否告诉我,你看过的画有没有让你产生瞬间美感的?
学生:有,其实也很多。
老师:是否感觉画中的东西很真实地被画出来?
学生:是。
老师:是的,比如我们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黄色刺激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一株向日葵而是一大片的黄,热烈开着的黄,和我们看到的长在花园里的向日葵色彩是如此接近。
学生:我认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喜欢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学生: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统一。
老师:好,所以作者欣赏晚霞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名为夕暮的茶碗,想到了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三者的共同点就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黄昏的真实体现。最重要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显得更美了。都获得了美感。确实,在我们周围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通过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的膜拜,对艺术美的追求,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思考。
案例后记:
语文本是情感的东西,要把感性的东西教给学生,教学思路一定要合理,要有层次感。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阅读期待(背景体验)——阅读体验——阅读延伸三步,其中阅读体验是主体。阅读体验大致可分为三层次:浅层次的是字面上的理解,深层次的是内容理解,而作家的生命审美倾向则是须着力把握的。
一堂好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师要重视分析学情,随时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对话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自身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