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其核心任务与总体目标就是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往往都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与优秀的专业人才,而要想获取更多高素质人力资源,将其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真正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就必须重视起人力资源管理。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69-01
对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来讲,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动力,但针对当前各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讲,其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部分,这不论是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还是人力资源发展来讲都会产生一定制约。
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首先,管理理念上,很多高职院校管理者因旧观念的影响,始终都将“事”作为管理中心,将重点都放在了管理上,而未对人力资源开发给予足够重视。虽然也有一些院校制定了吸引、留住人才的一系列政策,但往往都是流于形式,未得到有效落实。其次,在人才资源配置上,不论是师资结构,还是专业机构都有待优化,经常会存在高学历低水平等现象,一些新进人才的学历与教学课程也未得到科学匹配,这样不仅制约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也阻碍着人才的进步。最后,对于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等方面各院校还未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与体系,使得人才的潜力与优势无法得到全面挖掘与有效发挥[1]。
二、优化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想高效落实各项教学理念,就必须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积极转变传统的“绝对集体主义”“官本位”等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人”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安排与调整,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将人视为一种资本来进行管理,引导其全面融入相关活动当中。结合人员特点与潜能将其各自分配到更适合的岗位,以此来真正获得最佳的人事配合效果。而且,也只有将优质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全面适应人才发展需求,才能够使人才为院校建设、改革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认真对待引人、育人和留人等每个环节,进而真正促进个人、组织目标形成一致性[2]。
(二)构建完善的用人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不仅要合理规划,实施科学措施,还要做好检查,获得理想效果。同时,还要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学习、提升机会,以此来真正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与个性发展。为此,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条件,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入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或者是安排一些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去进行实践锻炼,促进其实践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为了实现双向交流、相互聘用,还应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真正达到共赢目的。构建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并非单纯指校内外,还要注重校内人才的流动,突破传统职称评聘制度的局限,分开评聘,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低职同聘、高职低聘”的激励、约束并存的聘用机制,因此来充分体现人才资源管理的公平性。
另外,为了能够真正引导被考评者认识到相关问题,也为奖惩措施的实施提供有力依据,还应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人才,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激励,还要在满足其基本物质需求后,指导其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需求,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将人才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从整体上增强人力资源的责任感、存在感与归属感[3]。
(三)科学配置高职院校人力资源
各高职院校应结合上级相关规定、具体政策指导,运用长远眼光来对本校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已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正视、积极地面对和妥善解决,将高职教育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出更多“双师型”人才,积极实施“外引内培”的模式,为院校的断层配备更多骨干教师。
另外,还应注重工作岗位的科学设置,始终遵循“按需设岗、合理定编”的配置原则,严禁出现因人设岗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科学合理的编制不仅能够为院校的高效运转奠定良好基础,灵活编制制度的实施也能够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良好条件。因此,人力资源配置中应始终坚持“公平竞聘、择优上岗”的原则,真正突破身份的局限,真正实现人员能进出、岗位能上下,以此来构建较为合理的固定、流动岗位有机整合的用人制度,也以此来确保优秀人才能够获得更适合的岗位,在优胜劣汰中实现学校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
综上所述,各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将其優势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及时更新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此指导下,做出更科学完善的岗位、职责划分,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不断整合、优化师资队伍,从而使人力资源能够为院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刚.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25):110-112.
[2]徐星星.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4(19):276-277.
[3]宋小平.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9(14):118-119.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69-01
对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来讲,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动力,但针对当前各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讲,其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部分,这不论是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还是人力资源发展来讲都会产生一定制约。
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首先,管理理念上,很多高职院校管理者因旧观念的影响,始终都将“事”作为管理中心,将重点都放在了管理上,而未对人力资源开发给予足够重视。虽然也有一些院校制定了吸引、留住人才的一系列政策,但往往都是流于形式,未得到有效落实。其次,在人才资源配置上,不论是师资结构,还是专业机构都有待优化,经常会存在高学历低水平等现象,一些新进人才的学历与教学课程也未得到科学匹配,这样不仅制约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也阻碍着人才的进步。最后,对于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等方面各院校还未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与体系,使得人才的潜力与优势无法得到全面挖掘与有效发挥[1]。
二、优化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想高效落实各项教学理念,就必须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积极转变传统的“绝对集体主义”“官本位”等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人”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安排与调整,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将人视为一种资本来进行管理,引导其全面融入相关活动当中。结合人员特点与潜能将其各自分配到更适合的岗位,以此来真正获得最佳的人事配合效果。而且,也只有将优质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全面适应人才发展需求,才能够使人才为院校建设、改革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认真对待引人、育人和留人等每个环节,进而真正促进个人、组织目标形成一致性[2]。
(二)构建完善的用人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不仅要合理规划,实施科学措施,还要做好检查,获得理想效果。同时,还要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学习、提升机会,以此来真正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与个性发展。为此,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条件,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入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或者是安排一些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去进行实践锻炼,促进其实践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为了实现双向交流、相互聘用,还应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真正达到共赢目的。构建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并非单纯指校内外,还要注重校内人才的流动,突破传统职称评聘制度的局限,分开评聘,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低职同聘、高职低聘”的激励、约束并存的聘用机制,因此来充分体现人才资源管理的公平性。
另外,为了能够真正引导被考评者认识到相关问题,也为奖惩措施的实施提供有力依据,还应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人才,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激励,还要在满足其基本物质需求后,指导其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需求,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将人才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从整体上增强人力资源的责任感、存在感与归属感[3]。
(三)科学配置高职院校人力资源
各高职院校应结合上级相关规定、具体政策指导,运用长远眼光来对本校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已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正视、积极地面对和妥善解决,将高职教育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出更多“双师型”人才,积极实施“外引内培”的模式,为院校的断层配备更多骨干教师。
另外,还应注重工作岗位的科学设置,始终遵循“按需设岗、合理定编”的配置原则,严禁出现因人设岗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科学合理的编制不仅能够为院校的高效运转奠定良好基础,灵活编制制度的实施也能够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良好条件。因此,人力资源配置中应始终坚持“公平竞聘、择优上岗”的原则,真正突破身份的局限,真正实现人员能进出、岗位能上下,以此来构建较为合理的固定、流动岗位有机整合的用人制度,也以此来确保优秀人才能够获得更适合的岗位,在优胜劣汰中实现学校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
综上所述,各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将其優势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及时更新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此指导下,做出更科学完善的岗位、职责划分,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不断整合、优化师资队伍,从而使人力资源能够为院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刚.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25):110-112.
[2]徐星星.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4(19):276-277.
[3]宋小平.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9(1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