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也能显现出真谛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张思德》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讲述了张思德平凡而真实的故事。张思德朴实而憨厚的形象,使当代大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和感动,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非常巨大的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灾难片 人性 英雄主义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半个多世纪过去,伟大而平凡的战士张思德又在银幕上向我们走来。
  2004年最具注目力的大型历史故事片《张思德》从创意到摄制的过程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这部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制作的影片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而做,该片以1944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为背景,以感人的故事展现了党中央、毛主席和以张思德为代表的普通战士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历史画卷,热情讴歌了张思德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影片画面质朴生动,以黑红为主题色,庄严凝重、风格朴实、人物生动、真实感人,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富有教育意义。
  这部被称为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主旋律电影,从诞生那天起就担负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是一部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的作品。在2006年获第11届电影华表奖三项大奖、“专家奖”金鸡奖八项提名、获得“百姓奖”百花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在商业片泛滥的今天,在影视界喧嚣、复古、奢糜、浮躁、炒作、一味追求票房价值的现实社会,《张思德》能够获得大奖。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作品里的主人公,是现实生活中来的,群众耳熟能详的,是活生生的人物的再现。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再经过艺术家们的提炼,使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为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来自于大众,也就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这些人物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的是一种民族精神。毛泽东同志为张思德写的悼词,对张思德的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浓缩成再也平凡不过的几个字: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的时代所需要的。该片导演尹力说得好,“其实在强调个人的时代,也需要张扬一些温暖人的东西,比如张思德敏于行而讷于言,而且有忍让的精神。我们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正是他们支撑起了这个世界。”
  做人,是人人都要面对的课题。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现实。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有干劲,但由于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社会在加速地发展,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变化。随着对外开放、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量在急剧膨胀,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大学生在做人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诚信意识淡薄:二是团队精神欠佳:三是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甚至在有一段时期,媒体上出现了比较多的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负面报道,一些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道德状况产生了怀疑。媒体报道的有些事情或许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不应当仅从一些个别的案例就得出一般的结论。诚然,当代大学生确实面临着很多道德困惑,也有个别学生出现了道德失范的行为,但总体上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是良好的,道德水准还是比较高的。那么,我们的文艺作品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震撼大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提高道德水平呢?有学生是这样认为的,“当代大学生缺乏道德上的榜样,心无可依,人无所随。现在的楷模人物往往显得特别高、特别远,也特别脱离大学生的生活。我们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个榜样,他虽然高尚,却有血有肉.是个普通人.可以供我们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高尚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普普通通的战士形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的话为当代大学生诠释了做人的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个普通士兵的牺牲,让一代伟人毛泽东悲伤、沉思。毛泽东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会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是的,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用他们的崇高行为震撼了大学生的心灵,给当代大学生树立了真正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影片《张思德》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启迪和借鉴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精神支柱。
  
  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人都不能缺少信仰和精神,因为缺少了信仰和精神,就是缺少毅力,丧失了意志,也失去了理想和拼搏的勇气。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力量源泉,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理想信念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催人向上、促人奋进。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这就是张思德的理想,一个普通战士平凡而崇高的理想,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高尚,他让我们领悟到应当如何做人。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物质条件十分丰富的今天,社会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与此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苗头。青年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只有深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精神支柱。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勇敢地同各种错误的信仰、观点以及不良现象做斗争,弘扬张思德精神,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立足本职,努力学习。
  
  张思德,一名普通的士兵,长征期间他三次过草地,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旅长,他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他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 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当别人在背后讥笑他当了好多年的班长仍升不了官时,他自我解嘲说,这样自己的基本功扎实。当有人嘲笑他们内务班都没有真本领是“软蛋”时,他挺身而出,显示了自己过硬的劳动技能,证明了内务班也是好样的。当他被派去烧炭时.连他的朋友都有意见了,“怎么别人让你干啥,你就干啥!”他只一笑,说:“烧炭没什么不好的呀!”张思德同志说过,我就是一个烧炭翁,为党中央烧炭,为老百姓烧炭,为中国千百万劳苦大众烧炭。当代大学生正生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个时代,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崇高的历史使命。知识就是本领,知识越丰富,本领就越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就会越大,为人民服务的贡献就会越大。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像张思德那样珍惜年华、立足本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当代最先进、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勇攀科技高峰,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掌握建设祖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还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开阔眼界。锤炼品格。注意增进身心健康,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要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
  
  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张恩德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是共产党最艰苦的岁月,共产党被迫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甘宁边区——延安。吃只有窝窝头,住只有窑洞、土屋,穿单衣单裤。饥寒交迫,生病受伤难以医治。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张思德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山中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而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物质生活条件比起张思德那个时代不知要好多少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部分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然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同时,艰苦奋斗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一个国家要真正富强。必须全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成为生活的强者,仍然要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时,也对当代青年提出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相统一的要求。因此,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影片《张思德》带来的启迪,就是我们现在要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使青年学生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挥霍公产、奢侈浪费的人和事。
  
  四、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影片《张思德》撼人心魄的是什么?是张思德那种不计较个人名利、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张思德对待同志如春风化雨,爱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对老红军他就像一个孝子:对孩子他就像一位慈父。你看他无论是当人梯,修车胎,站车尾,还是下炭窑,帮老乡追猪,替战友捡球,无论是照顾炊事老兵,扶助烈士遗孤,还是向犯错误栽跟头的同乡伸出援手,向开小差的战士捞琴道歉,这位不爱说话、爱打赤脚的小战士。时时处处为他人利益着想,为党的事业效力。他不怕累,不叫苦,不争功,不贪利,不言亏,不叫屈,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怀一腔良善利天下他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毛泽东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重于泰山”。作为担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的当代大学生,在感动与震撼之余,要以张思德的精神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要不断锤炼自身品格,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带头倡导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社会风尚,无愧于国家、社会、民族对未来合格接班人的期许与厚望,以实际行动延续张思德闪光的精魂,为建设和谐社会、民族复兴作出无悔于青春的贡献。
  在这个信仰缺失、英雄褪色、理想泯灭的物质社会,银幕上的张思德。以他的朴实憨厚给了我们的心灵重重一击,带给我们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3.
  作者简介:赵政一。男,副研究员,四川省宜宾市
  人,现在宜宾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工作,从
  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艺术嗓音运用中的自然之美是在运用中顺应个体嗓音运用规律为前提的,是技巧和表现手法纯熟为基础的,但往往体现为自然、本色、含蓄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自然 技巧 本色    自然,其字面上可解释为“本来的样子”,就是自然而然,出自天然,有自由发展之意,没有人工雕琢。中国美学注重的是清水美蓉的自然之美,而不是错彩缕金的人文之美。“自然”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源于道家美学。庄子在其《天道》中说“素朴而天下
[摘要]美国社会学家古德纳认为知识分子由于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正逐渐成为一个新阶级,本文通过对小说《卧底》的解读,揭示出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与底层的差异正逐渐扩大,甚至产生隔膜,中国的知识分子正在形成这样一个古德纳意义上的新阶级并日益失去为底层代言的合法性。  [关键词]文化研究 知识分子 底层 新阶级    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责任一个是个久远而富有争议的话题,自从近日看了刘庆邦的小说《卧底》之后,
[摘要]《红颜》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即由女性导演的、以女性为主体、表达女性的切身感受,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影片用纯粹的女性视角,逼人地呈现了女性面临的现实生存困境。影片中出现的男人都是那么令人失望,这是一个好男人缺失的世界。同时,这也是一部探索女性精神出路的电影。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生存困境 男性缺失 突围    电影《红颜》是年轻女导演李玉于2005年推出的一部新作,在第62届威尼
[摘要]新好莱坞电影(1967-1976)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了他国电影创作思潮的影响,也是独立制片体制的产物。新好莱坞电影的导演们崇尚法国的“作家电影理论”,试图学习那些欧洲的青年艺术家,用电影讲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想法。  [关键词]新好莱坞电影 独立制片 “革命”    问题的由来    前不久,美国全美美学社团(American Aestheti
[摘要]电影海报是电影艺术的延伸品。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不仅能精准地传递电影信息,表情达意,更能激发大众的兴趣、提高关注度、提升艺术魅力。其中版面艺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巧用画面元素,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把握视觉节奏,刻画版面的生动表情;感受民族文化,提升版面的艺术审美成为制作设计出精美的电影海报的关键。我们要在品味、欣赏的同时不断学习、探析,丰富艺术语言,发挥艺术个性,使中国的电影海报艺术绽
摘要 伦勃朗绘画中的形式语言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它既是集传统绘画技法于一身,同时又是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他把光影,构图和色彩等形式语言的运用与其作品要表达的“精神”性审美主题作了完美的结合。他在绘画形式语言上的探索,不仅丰富了油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而且也对后来许多艺术家起到了启发和感悟作用。  关键词 伦勃朗 形式语言 “精神”性审美    作为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伦勃朗在其艺术作品中所
【摘要】电影《唐山大地震》,由冯小刚执导,根据旅外华人女作家张翎小说《余震》改编。亲情作为《唐山大地震》传达的主题,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情感归宿。从首映式到全国公映,票房节节攀升,再次证明了影片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力量来自场面的震撼、情感的真挚、细节的考究等,从影片中让人感悟到如何更加珍惜幸福,在幸福中如何懂得生命和爱的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关键词】场面震撼 情感真挚 细节考究  [D
[摘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艺术的发展依然是本民族观念意识自我更新的历史过程,这种更新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审美思想的变更,而是以复古的形式延续发展的进程,达到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 审美理念 复古    自古以来,艺术的发展就不是一意孤行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等诸多因素左右着时代审美思想理念的进程。一个时代的审美理念,往往融合时代人文特色,形成适时性的大众认可的审美思想,审美理念的形成
摘要:《潜伏》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影视形象,再一次验证了后现代中国在消费时代的尴尬境遇,这种消费社会对价值主体的消费询唤功能,首先表现在对价值主体意义性的暧昧和多义性阐释,其次以红色意识形态为外壳的,世俗性与传奇性的结合,再次是接受群体改变的表现,同时也是受众群体心理需要的反映。在对“余则成”式的消费主体形象的询唤之中,其文化抵抗的意味和文化媚俗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一个矛盾百出、却充满了魅力的形象。
[摘要]“主旋律”影片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处于中国电影主导地位的“主旋律”影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当发挥改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品格,帮助协调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主旋律 影视文化 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目标,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