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吕佩尔茨的作品演变系列论述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库斯·吕佩尔茨1960年代的作品表现得简练、精准、具有雕塑感,分为“酒神颂歌”式和恐惧死亡意识的表达。1970年左右运用僵化力量,蜗牛壳逐渐变为主要喻体,用来隐射德国题材,作品变得更灵动、流畅和柔软。1975年左右,他给作品取名为“风格”画,放弃了原来赋予创作对象强烈冲击力的创作模式。1980年,吕佩尔茨开始雕塑创作,尝试了立体派的表达方式,作品也受到诗作的影响,刻画出的对象之间建构起一种空间感,显得神秘而晦暗。回溯到古希腊时,他将古希腊变成了一种氛围和生活灵感,受到法国古典主义普桑的影响。在1993年
其他文献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公园的新形态,具有属性嵌套性、功能多元性和范围广域性的特点。江苏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已在四个方面全面发力,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本文建议从组建实体管理机构、明确多元主体关系和完善管理运行体制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省域管理体制。
近几年来,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海外传播研究已然成为学界的焦点.然而,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深入探讨区域民间工艺的海外传播则为鲜见.苏南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兴盛、
“采莲”作为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活动,在中国传统的文本及图像表述中皆为构建与呈现美人的重要题材。在视觉文化蓬勃发展的明代晚期,该题材的图绘亦出现于诸多媒介之上,成为满足视觉享受及观看欲望的载体。本文以明代采莲图绘为中心,讨论该题材的母题构建及其在不同媒介上的视觉呈现与意涵。同时,本文亦指出在晚明时期,随着该题材从文学及绘画领域走向各式大众化媒介,“采莲”逐渐从一个蕴含男性视角及对女性审美品鉴的主题,转化为一种以视觉装饰为主的女性形象的符号。
清代苏州木版年画存在较多母子图像作品,从画面场景来看可以分为庭院、居室、戏曲神话故事类型;从画面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教子、女红、休闲、游戏等;从画面寓意来看有祈福、祐子、祈求功名等。不管是场景、内容,还是寓意,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都非常丰富。有意思的是传统绘画中的母子图像,在画史中往往被称为“教子图”“婴戏图”“仕女图”“美人童子”等,女性要么处在“教子”的从属地位,要么处在“美人”的物化身份,母子图像蕴含的是男性视角的世俗理想。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是文化和商业高度融合的产物,一方面母子图像赋
在元代社会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和交流的影响下,作为文化物质载体的元青花瓷器同样展现出这方面特征。远销西亚地区极精极美元青花瓷器中可以看到蒙古族、汉族文化因素。同时,也可以看到国内消费市场的元青花瓷器受到了浓重西亚文化的影响,其中大件元青花瓷器受到西域人影响较深,部分器物受此影响较小,以印度为代表的席地而坐饮食习惯则可能更倾向于极精极美元青花瓷器。不仅如此,我们认为元青花瓷器受西域人影响很可能是全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元青花瓷器创烧中制瓷技术载体、制瓷原料、生产制作及销售市场等方面。
明代《货郎图》较为流行,传本呈现出多种表现方式。本文拟对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的货郎形象作进一步讨论,尝试结合文献资料,首先探讨明代货郎图像与宋代货郎概念的差异,进而对传世明代货郎图像作分类梳理,探析明代不同种类的货郎图像之间的区别和关联,由此重新解读《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货郎形象的独特意义。
本文尝试梳理《雍宫示范》创作的前因后果,对比不同阶段的区别变化,从而还原其艺术史全貌。并结合图像学、档案分析、心理史学等方法,解答围绕在该画周围的几处谜团,揭示与之相关的后宫政治、帝王心路和外部诱因。并借由这些独创成果,提升其在清宫绘画史中的独特地位,补全清代宫廷艺术由盛及衰的部分深层原因。
现存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中有大量饰金者,从材质与工艺角度可分为铜像鎏金、石像贴金、木像贴金以及泥像贴金四类。除铜像鎏金为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犍陀罗共有者之外,其余三类均来自古代印度犍陀罗。这些饰金佛像来到中国后,在本土审美与胡人艺术的双重作用下,逐渐从犍陀罗式的“佛着金装”转变为中国式的“佛用金妆”。
本文通过七幅具有代表性的伊朗织毯,梳理了从19世纪末外国投资带来的织毯复兴直至21世纪初与当代艺术融合的伊朗织毯的现代化历程,并探讨了这一过程中手工艺术自身的发展逻辑与伊朗国内外的社会历史变化是如何影响织毯之身份的构建,通过强调其身份中商品、艺术品、日用品三位一体的不同侧面来平衡织毯设计在传统本真与创新之间的尺度。
《二乾书屋画跋》是张友宪老师从艺五十多年的记录,作为当下极为难得的画跋著作,其与古今画语录、绘画随笔等既有同又有异。因为这些画跋皆是题于绘画作品之上,所以篇幅多短小精悍,但其中囊括丰富,包括画道、画理、画法、画情、画趣等,哲学、美学层面均有所涉及。本文择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题跋,从艺术是个生命体——画道,以书入画的艺术主张——画理、画法,无处不在的辩证法——画论,和以物为量的天地之心——画心、画情、画趣四个方面,阐释张友宪老师的绘画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