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们拣选了我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他们会说,人有选择的自由,无论各人妻子,还是国家元首。心理学家、牧师或广告商,他们则说,人永远不知自己该选什么。我们亲眼目睹,一个人选来选去,终究一塌糊涂。一个专制国家的丈夫说,我结了3次婚,全都错了。一个民主国家的单身汉说,我选了7次总统,回回都后悔。什么是人权呢?就是一个专制国家的单身汉,说,给我一次犯错的机会吧。什么是信仰呢?就是一个民主国家的丈夫,说,“不是我拣选了你,是你拣选了我。”
  2000年布什与戈尔的选票之争,不但算美国,也算全球宪政史上,离今天最近的一次伟大判例。不过哈佛著名的法学教授德肖微茨,当年辛普森案的辩护人,也是戈尔阵营的律师,他一定不同意我的看法,我又多半辩不过他。2003年,他的畅销书《联邦最高法院如何劫持了2000年大选》出了中译本,强烈地抨击5名保守派大法官的职业操守。3年前,伦奎斯特,这位经历了9朝总统的首席大法官去世。贺卫方兄撰文称他是古典保守主义法律精神的当代传人,再添一句,“时间将证明伦奎斯特的伟大”。伦奎斯特一生的判决,无论在宗教上还是政治上,都是一以贯之的保守派。因为持守古道的基督徒,一定是保守主义的,持守古典法律精神的传人,也一定是保守主义的。老实说,德肖微茨的书里充满了对保守主义的无知。
  政法史上,凡伟大的多半是龌龊的。因为龌龊的人做龌龊的事,但伟大的宪法,确保了结局的伟大。8年后,HBO特意在大选年拍这片子,把一切龌龊与伟大,都细细描述一遍。
  放片之前,我问学生,喜欢奥巴马还是麦凯恩,他们兴致盎然。问两党的差别,大家顾左右而言他。字幕翻译也糊涂,几次把Republican(共和主义的)译为民主。这一潜在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选举”的看法。美国的入籍考试有一道题问美国是什么国家。大陆的移民若没做功课,就天经地义地填上“民主国家”。
  可惜美国首先是一个“共和国”。就算试卷是奥巴马设计,美国在宪法上的基本品质,也只能是共和国。是的,重新计票的诉求,挟着“民主的,太民主的”番号而来,却必须在“共和的,太共和的”堡垒下被阻止。
  影片理出了选票风波的五重线索。一是在佛州普选中布什只领先戈尔1784票,不足投票总数的0.3%,依佛州法律,启动了强制性的机器重新计票。重计之后,差距更缩小到327票。戈尔阵营的核心,前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开始不愿提起诉讼,讲了一番关于美国精神的话,意思是若我们死皮赖脸,还怎样让这个世界分享我们的价值观。几个幕僚出去,怪这个老家伙挡路。但327票的结果宣布后,沃伦也动了心,既然获胜大有盼头,为什么不挺身一博呢。
  二是佛州棕榈滩县的一些选民,对所谓蝴蝶选票的设计不满,他们签下宣誓书,说选票误导他们投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一小群人天天示威,要求重新投票。但这一诉求并无宪法支持,只是选票风波中被利用的噱头而已。三是风波中,有人发现共和党人在佛州以技术手段剥夺了近两万与罪犯名字相似的选民的投票权。但这需要单独的漫长调查和诉讼长跑,也与眼下的争夺无关。四是在重新计票中,发现没有邮戳、无法确定选举日的海外选票,到底算不算数。但这也是细微末节。要害还是戈尔的律师提出的以手工替代机器重新计票的诉求。投票要打孔,很多年老的、体弱的、文化程度低的人(也多半会投给民主党),没有将选票卡打穿。造成所谓“凹陷选票”,民主党人说,“投票卡不会自己凹下去”,“凹陷”代表了选民的意愿,所以应该计入。共和党人说,唯有机器计票能给我们一个可能有错、但却是正当的结果。一旦人工重计,就等于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再也无法确切地知道每个候选人的得票数。
  这片子极有说服力地敦促我相信这一点。当上亿的人投票后,除了上帝,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票数。人工计票一百次,就有一百个结果。因为人们永远分门别类,锱铢必较,误差难以避免,民主又意味着对选民的智商、教育、体力乃至情绪的最大包容,也就等于对误差的最大包容。换言之,一群“乌合之众”造成的误差,一定高过训练有素的团队。而联邦主义,又意味着对地区差异的最大包容,所以联邦制下的误差率,也一定高过中央集权制。因此也涉及州权。从选票的设计、机器的牌子,到选票上的民意传递的确定性,到底由各州各地自己认定呢,还是全国统一标准?在这点上,与德肖微茨的批评相反,伦奎斯特的大法官生涯里,从未偏离持守州权的立场。
  所以5名保守派大法官,作了21世纪第一个伟大判例,否决了戈尔的重计诉求,不是以“共和党”的名义,是以“共和主义”的名义,结束了36天的大选风波。
  其实共和的意思,就是请勿哄抬“选举”的形而上含义。克尔凯郭尔说,上帝给了人在一切处境下的选择自由。审美是一种直接性选择,伦理是一种反思性选择。可惜这两种境地,都是自由地选择不自由。唯有宗教性的选择,有可能胜过处境。但问题是,彼岸的永恒幸福,怎么可能进入此岸的选择之中呢?换成政法的语言,就是永恒的正确和公义,怎么可能进入政治法律体系下的任何选择之中呢?
  克尔凯郭尔的话是对“程序正义”最好的哲学解读。《旧约》中说“审判是属乎神的”。我们渴望投票,是渴望犯错的机会,不是渴望投票可以产生真理。我们渴望选举,但又知道真正的选择,高过我们的选择。就如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这话足以气死一个人,也可以救活一个人。
  Jay Roach 《选票风波》
其他文献
初入国企    国企是周济谱眼中的“转型期畸形儿”,他与之“斗争”了25年。无论他当东北第一家国有上市企业的老总,还是后来担任中国华诚、华夏证券和北京城乡集团老总的时候,他都执拗地想把这些大大小小的“畸形儿”调理成“正常人”。  周济谱并不像他当年的同事冯仑、潘石屹一样广为人知。一来他很少对媒体说话;二来身份不一样,潘、冯都是意气风发的民营企业家,而他一直在做国企,是一个“打理”国企的职业经理人。
你不会觉得坐在对面的是个奥运冠军,一个已家喻户晓的“跳水皇后”,她不时拨弄着手上黑色绳子串起的透明珍珠手链,如同邻家小妹,柔声细语地讲述她的生活、心情和她对人生的理解。语调平和、面容沉静,时而露出淡淡笑意,与她聊天,怎么也不能将她跟那个各家媒体重点“轰炸”对象郭晶晶联系起来。  抛开跳水,郭晶晶也就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女孩,也爱美,喜欢看连续剧,也做面膜保养,在熟人面前眯着眼睛乱笑,喜欢听妈妈叫她“
在路上  时尚了七百年的民族  范仰之      苗胞们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唐朝的头饰发髻,宋朝的穿戴,明朝的服饰。走进苗寨,犹如穿过了时光隧道,返回了古代,游人变成了另类    作坊里,苗族阿爹正在仔细打磨小若指甲的银器。敲、钻、磨、篆,阿爹一件一件地打了十八年——直到女儿成人,可以出嫁,一件重7公斤的嫁衣也就打造而成。苗族女孩一出生,父母就开始为她攒银子,出嫁那天,女儿身上的银饰越多父母脸上
伊利集团在业内率先全方位应用的“精确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发挥出强大的经营效应    11月18日,被业内称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和“品牌奥运会”的央视2007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大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上演英雄会。经过角逐,争夺最为激烈的“奥运圣火耀星途”特别节目的独家冠名权被伊利集团获得,这表明伊利集团在跳出行业竞争的基础上,开始与国际巨头展开更深入的同台竞技。    业内人士分析,“圣火耀星途”作为
指南针何时指北?别撇嘴,这个问题很严肃,不是在脑筋急转弯。  最近,英国《自然》杂志的子刊《地球科学》发表了荷兰乌特列支大学地球科学家安德鲁·宾金等人的一篇文章,他们找到了一些地磁场变化规律方面的新证据。  由于各地质时期的矿物岩石或海底沉积物在形成之初就被“磁化”,记录着当时磁场的南北极方向及其强度,所以一直以来都被研究人员当作最好的古地磁观测工具。但这次,通过分析24.5-28.2亿年单间形成
这个周末,周小五请了三个人吃饭。三个人中,有两位是他的上司,还有一位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对他都很重要。  周小五提前一天就跟他们打了电话,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周小五在酒店订好包厢,早早地赶到了。  服务生介绍说,酒店有一种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档次。周小五不假思索,挑了680元这一档。请这几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面子。  周小五在新城区上班,父母还住在老城区,尽管离家并不远,
所谓“自语”,就是在音乐里不用任何现成的语言为歌词,而是随着自己的心意咿咿呀呀地吟唱    从英国BBC捧回华人的第一个“世界音乐大奖”,萨顶顶出现在上海“世界音乐周”的讲座上,她乌黑如漆的中分长发里,垂着两只斑斓的绒球,随着她的步伐,微微跳跃,灯光下格外灵动——没人知道这一对别致的饰物,不过是她用妈妈废弃的旧毛线缠出来的。  虽然萨顶顶的《万物生》专辑在英国、德国、瑞士、北美等地一上市就告脱销,
相对于琼瑶追着年轻人步伐勉强迎合其口味,柴智屏则更像一个时尚航标    两岸观众大不同    现年69岁的琼瑶阿姨最近风头强劲,先是《又见一帘幽梦》在大陆湖南卫视、台湾华视两地热播,央视索福瑞全国18城市数据表明该剧收视率稳定在3%左右,累计观众到达率为21.5%,据说全国看了该剧的人数将近3亿;接着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有网友发帖称言情小说鼻祖琼瑶病逝,急得琼瑶阿姨赶紧在博客登文辟谣,又是一翻热炒;
写下一长串的名单,作别2007。  还有更多逝去的人没有被书写。有人客死他乡,虽然无法纪念,但被启蒙的一代,已经大踏步地走向未来;还有一些,譬如黑砖窑里的死难者,譬如凤凰桥下的亡魂,譬如家乐福门口被践踏的生命,譬如济南暴雨里被卷走的市民……我们无法——知晓他们的故事,我们甚至无法穷尽他们的姓名,然而记住他们,这个社会才足以保持痛感,才足以有资格等待救赎。    兰成长(1972-2007)    
那个被神化成“当代艺术教父”,或者被丑化成宋庄黑社会老大的,都不是老栗    京郊宋庄小堡村的通透庭院里,栗宪庭的第二任妻子廖雯抽一口雪茄,把宽大的阔腿裤索性拉到膝盖以上。  立秋后的北京依然溽热,她刚刚陪同一批新加坡来的艺术同行在宋庄转了一圈,聊天、看展览、吃饭。   “热死了!又遛了一大圈儿。老头儿,快给我口水喝。”  “老头儿”其实还不到60岁,但几年前便已须发尽白。“他从来不去学校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