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提问艺术,提升科学课堂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xy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提问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以期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科学;提问艺术;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促进学生思想,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可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一条纽带。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如何运用这一手段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高质量的课堂提高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揭示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可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一条纽带。
  一、提问的过程
  提问过程是指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或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良好品德的活动过程。因此,提问都有如下几个过程“拟题——引入——陈述——听答——评价。
  1、拟题阶段。拟题是为提问而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提问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或学生在此阶段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而精心设计问题。
  2、引入阶段。通过必要的语言和动作表情来表示即将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准备。如“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可有一定难度,看谁能够回答……“等等。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提问,在提问之前应作适当的铺垫,使学生能平静应付。
  3、陈述阶段。陈述所提问题应作好必要的说明。表述问题应清晰准确,对问题中的某此概念进行解释,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4、听答阶段。教师要倾听学生答题,在学生回答有困难不完全时,教师要以下不同方式鼓励、启发学生,如督促提示学生完整地思考问题;点明关键,帮助学生快速作出反应;给学生铺设适当台阶,使其能答且答准;当学生对题意不完全理解时,教师要用相同或变化的词句重复问题。
  5、评价阶段。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判的阶段。在评价阶段,教师可以重复学生的答案。对学生回答中的不足处进行追问,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补充,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反应,必要时可适当延伸,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
  二、提问的类型及运用
  1、启发式提问
  △如讲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时可设计为提问的形式,一步一步启示,最后在学生分析回答的基础上得出:
  师:锌与稀硫酸反应可在哪些玻璃仪器中进行?
  生:烧杯、试管。
  师:要收集氢气选哪种仪器(指烧杯和试管)好?
  生:试管。
  师:要收集氢气怎么办?
  生:加带导气管的单孔塞。
  师:要继续加稀硫酸怎么办?
  生:单孔塞改为双孔塞或者既带导气管又带插入酸液的长颈漏斗。
  师:如何控制氢气的流通?
  生:导气管上夹弹簧夹。
  师:如何使酸液与锌粒脱离反应?
  生:试管内加塑料板。
  就这样一步一提问,通过层层推进探索,学生在这种跳跃式的思维过程中,随着问题的解决,简易氢气发生装置的装配也就水到渠成的似的印入脑海中。
  2、争论式提问
  △例如上《匀速直线运动》一课时,上课开始,先用多媒体演示一画面:在一条笔直的两旁高楼林立的公路上,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正缓缓行驶。然后针对画面提问, 学生会提出:“房屋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有学生答:“静止的。”“汽车呢?”“运动的。”再问:“汽车上的箱子呢?”这时引起了争议:一部分同学答“静止”,理由是箱子在汽车上没有移动过位置;一部分同学答“运动”,理由是箱子是随着汽车一起运动。课堂上的描述,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呢?同学们各怀着自己的想法陷入深思,全班的注意力一下子便吸引起来,并对之感兴趣,急于想了解其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接下去的讲课内容保持一致,从而顺利地贯彻了教师的教学意图, 完成教学任务。
  3、总结式提问
  △如笔者在讲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用以下几个问题作为结束:(1)打开汽水瓶后, 请学生观察现象。学生问:汽水瓶打开之后,为什么会冒气泡?(2)演示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学生问:二氧化碳为什么能够灭火?(3)学校在粉刷墙壁, 问:涂了石灰水的墙面为什么会变硬,并且还会“出汗”?
  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问答,一方面起到复习作用,另一方面可依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状况。
  三、提问的要领
  三、提问的要领
  1、主题明确得当。教师设计教案时,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关键性的提问。问题要尽量做到目的明确、主题清晰、语言简练。
  △笔者曾听一位老师在上《重力》一节时,是借助牛顿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一现象而设置问题引出新课的,其讲完此现象后问学生:“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学生沉默许久,才有些学生回答“因为熟透了”、“因为风吹下的”、“因为地球的重力”等等,五花八门,使引入新课失败。这主要是此问题主题不够明确,使学生无所适从。若问“树上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面上?”则效果要好得多。
  2、问题要有启发性。指导学生尽量避免提面大而广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用大化小,难变易的方式提出,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难易程度适中。所提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难了学生不能把握要点,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4、停顿与思考。提问后要让学生有准备的时间,即提出问题后要停顿,让学生思考时间,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这样的好处:(1) 是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在师生双向信息交流的对话中,能极大地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生和积极性,引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2) 是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某个课题或概念上来。(3) 通过提问,培养学生发问和答问的能力,也即口头表达的能力。(4) 提问还能诊断学生学习上的疑难点,从而找出学生需要帮助的地方,对症下药,使教师真正能够替学生“解惑”释疑。
  
  参考文献:
  【1】 徐建春.化学创意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应用[J]
  【2】 毛善云.为了学生的发展 呼唤自主性学习[J]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虽然名目繁多,但却没有一种是“万能”的、“普适”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单一的教学是难以全面有效地完成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要解决方法和策略的问题。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这个中心环节,结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采取
期刊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小波神经网络。该模型以差生成小波(difference wavelets)产生神经元间的联结权值模板,通过对小波尺度参数的调整实现网络的学习。引进了一种新的兴趣度,从而把握
在该文中,作者采用(2,1,3)卷积码,仿真和讨论了标准图象通过具有四种不同调制方式和两种不同车速的八个移动信道的神经网络译码器性能,并且研究了在移动信道中卷积码快衰落特征对图象传
该文介绍了一种推广的BP算法。在此基础上,利用算法参数(学习率n加速度仲量a)自适应调整,选定合适的网络结构。同时,对于存在输出被噪声污染的系统,采用数据“块”处理方法。从而使
该文介绍了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肺癌早期细胞诊断系统LCDS。该系统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肺癌穿样本进行处理,提取出形态和色度特征,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细胞图像牲进行分析
提出一种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多ANN结构的极值聚类训练算法对网络结构进行划分。将该方法应用于某乙醛精馏塔的推断控制,结果表明ANN能较精确地建立过程模型,有效地进行模型的在线校正。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
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今信息技术课已成了小学的必修课程。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从而培养孩子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无疑是对教师的最大挑战和考验。笔者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
期刊
摘要:生物知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广,很多同学乐学生物,但又害怕记忆生物知识。现向同学们提供一些既有趣又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关键词:比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概括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口诀记忆、应用记忆法、 排除记忆法、 纲要记忆法  1.比喻记忆法。是指把所要记忆的生物知识与人们熟知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方法。科学、准确的比喻记忆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复杂的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对于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上课伊始,兴趣盎然,课在进行,兴趣愈浓,课已结束,兴犹未尽。结合本人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1.创设良好的情景氛围,精彩导课,引发兴趣  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录音机或多媒体播放一段优美的乐曲或短片,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