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最美的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00582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孩子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理解他。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以其真实的儿童成长经历为我们展现了理解孩子的独特视角——倾听。该书为纪念已逝的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先生而作,记录了正在读一年级的小豆豆因种种怪异的行为被退学后进入巴学园的成长故事。小豆豆之前被认为是“问题孩子”,她会因好奇而把书桌盖子开开关关个不停(学校的课桌盖子不同于家里桌子的抽屉,而是往上提的,像垃圾桶的盖子),会走到窗前跟窗外经过的艺人打招呼,会和屋檐下的燕子说话……如此种种,不仅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还影响他人学习,最终被班主任劝退。而来到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先生接纳了这个“怪异”的小豆豆,以其独特的教育智慧给予她倾听、理解、包容、关爱,使得她的好奇、活泼、纯真、自由的天性得以保存,逐渐成为一个快乐、富有爱心的优秀孩子。
   在书中,我们不禁为小林校长践行的教育理念所感染:“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1]247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小林校长总是俯下身来,让自己和孩子们一样高,去倾听、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正是校长先生的倾听,让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体会到爱、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天性得以自由发展,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垫下了基石。
   一、倾听是爱的最好表达
   爱是教育的基石,无论是父母的爱,还是教师的爱,几乎没有孩子不是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为其未来谋划着,有父母愿意高价购买学位房以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还有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种昂贵的补习班、兴趣班,没有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日复一日辛勤工作在三尺讲台上,也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我们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吗?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吗?答案可想而知。
   有人说因为缺乏沟通,没错,但更准确地说是缺乏倾听——父母对孩子的倾听,老师对学生的倾听。爱有很多种表达,最真诚最有效的是倾听,无条件无选择地倾听。倾听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孩子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2]。小林校长就是一个愿意蹲下来倾听孩子心声的老师,小豆豆对校长先生的喜爱也正是缘于校长对小豆豆无条件的倾听:“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說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听。”[1]18校长先生和小豆豆第一次见面,他没有像面试官那样询问、考查小豆豆,反而让她“说什么都行”,小豆豆在潜意识里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励,于是开始天马行空、颠三倒四地说了起来,足足说了四个小时,直到再也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这对小豆豆幼小的心灵影响巨大,因为从来没有人能这么长时间听她讲话,她觉得非常开心,非常温暖,“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1]21。可见,爱从来不是什么外在的赋予或强加进来的东西,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校长先生把“椅子拉到小豆豆跟前,面对小豆豆坐了下来”[1]18的行动,从而让这颗幼小的心灵体会到爱和温暖。其实,我们身边也不缺乏类似小豆豆这样被认为“有问题”的孩子,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能否像小林校长那样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讲话,让他们感受到踏实、温暖呢?
   二、倾听是尊重的最美姿态
   什么是尊重?它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姿态。倾听是尊重的最美姿态。进入巴学园前小豆豆还是一个被排斥、被边缘化的“问题学生”,她行为古怪,总是唠叨不停,比如“不停地开关桌盖”“站在窗前朝艺人打招呼”“和燕子说话”等种种,没有人能听懂她的话,也没有人愿意听她说话,别人给予她的都是异样的目光。这一切在来到巴学园后得到了改变,小豆豆也正是在这里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校长先生第一次见到小豆豆,就专心地听了她长达四个小时的闲话。校长先生的每个举动对小豆豆来说都是那么亲切、那么令她喜欢。比如校长先生听了她这么长时间的讲话,“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向前探着身体,专注地听着”[1]21。这对小豆豆是多大的鼓舞和尊重啊,保护了小豆豆的自尊心,使得这颗幼小的心灵倍感温暖,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小豆豆不禁想“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1]22。校长先生的这种倾听一直伴随着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成长,每当小豆豆去找校长先生,他总是“像平时那样弯下腰,让自己和小豆豆一样高”[1]152。校长先生的这种举动对年幼的小豆豆而言是多么宝贵啊。
   在现实中,我们也许能给予孩子很多,但是却没有给予孩子倾听。我们很多时候都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没必要倾听,即使孩子发问,我们也总是从心底认为孩子问不出什么大道理而不予重视,或认为幼稚可笑而往往不屑一顾、敷衍了之,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忽视了孩子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在孩子发生问题时,不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而是一味地说教和指责。尊重,是不分年龄的,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视他们的需求,相反,我们更应该像小林宗作校长那样无条件无选择地给予每个孩子以平等的倾听和尊重。
   三、倾听是理解的最佳路径
   范梅南说:“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3]1康德说:“人生来具有许多未发展的胚芽。”[4]112儿童阶段作为一个完整人生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完整的、快乐的童年是通往未来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础。否则,就会像卢梭所讲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5]91因此,不仅应把儿童当作人来对待,更应该把儿童当作儿童。
   现实中,类似小豆豆这样的“问题孩子”并不少见,但是不少教师在处理时并不比小豆豆原来的班主任高明多少。我们虽然熟知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却没有把孩子当作孩子,没有让孩子成为孩子。面对小豆豆上课时“不停地开关桌盖”“站在窗前朝艺人打招呼”“和燕子说话”等行为,从来不去追问孩子背后的想法,不给予孩子表达心声的权利,这种教育是一种去生命化的训斥教育,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行为得不到欣赏和展现,反而在权威之下日渐消逝成为牺牲品。这是小豆豆当时教育困境的反映。小林校长深谙教育之道,第一次见到小豆豆就听了她长达四个小时的讲话,以便能充分了解这个孩子。遇到学生犯错时,校长也从不不问缘由严厉呵斥,而是“发生问题时,校长先生总会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便孩子们找的是借口,先生也会认真地听下去。”[1]181正是这种无条件无选择地倾听,小豆豆好奇、活泼、纯真、自由的天性才得以保留下来,最终从一个大家眼里的“问题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健康成长的优秀孩子。这样的蜕变,当然得益于校长先生对小豆豆的倾听、关爱和理解。否则,正如多年后的小豆豆所说:“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1]246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值得所有家长、教育者都应该认真阅读的书籍,它不仅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和感动,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倾听的教育力量。倾听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没有倾听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要从倾听开始,通过倾听给予孩子爱、尊重和理解,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参考文献:
   [1][日]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赵玉皎,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2]何芙蓉.读《窗边的小豆豆》感悟[J].电影文学,2010,(11):142-143.
   [3][加]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其他文献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配合文字、图片以及PPT,以围绕阐述某一知识点、难点或是考点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使其完成自主学习为目的,利用媒体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而开发的一种时长为5-10分钟的网络在线课程。自2011年被引入国内起,微课便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高中语文学科的微课视频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制作让学生愿意主动观看的微课视频呢?笔者认为要以学生为原点开展语文微课的教学设计。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人们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好主体工作,并随着自身教学经验、方法、策略的丰富与发展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对教学、学生及自身有着全面而充分的了解,教师要强化自身课堂观察能力的提升,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与反思、诊断与改进,进而实现自身教学质量和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成长。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含义及组成要素 
一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   这是问题吗?可是这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偏偏出了問题。第一次备课,任老师提供给我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过程是:1.回顾诗歌发展历程,由五言诗过渡到文学常识;2.文学常识积累;3.诵读感知,步入文本;4.品味诗歌;5.诵读感悟,深入研讨……。应该说这份教学设计任老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开设范围由仅少数班级到全校普及,教学内容由单一日常应用文到涵盖一般、事务、专业等三大类在内的几乎所有应用文种,开设形式由掺杂在语文教学中到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教学课时也相应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发现,绝大数学生只会写作篇幅短小
语文课程身为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项目,对于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我国不断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在传统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少教多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提高语文阅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一个最经典的判断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法研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研究初中语文教学法,可以有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前者决定了教学方法研究的高度,后者决定了教学方法实施的效度。   一、宏观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法研究   部编教材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基于对语文教学需要的理解,精心研究教学主题,精心选择课文。研究表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设计有许多亮
汉字是由音、形、义相结合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学习汉字是学生进行阅读与习作的基础,同时,学写汉字可促使学生感受汉字字形的美。由于第一学段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善于被标新立异的事物所吸引而容易走神,因此,教师要依据第一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主动识字,乐于识字,善于写好字的学习习惯。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继承与发展   从古至今,识字
2019年秋季,小学语文全面铺开使用统编新教材。新教材传达新思想,传递新理念,要求有新作为!虽然各级培训力度很大,但教学知易行难,教材的理解与运用之间有很大差距,甚至会出现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新教材“上线”了,问题也跟着“上线”了。新教材使用破冰期,问题会潮涌而来,如果任由问题滚雪球,会让不少老师畏葸难前。如何让每位教师积极应对新教材使用的问题?如何让困难有效化解?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教研得驭势而
高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个人性格的形成都有着很大关系,教师不能不加以重视,必须从自身着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实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生将学生分别划分成几个团体,由这个小团体通力合作,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路人”和“评委”的双重角色,在
近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了高考作文的新热点,备受命题者青睐。这类作文扣准时代脉搏,能在效引导中学生关注时事热点,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能发掘学生真实写作的潜能,让学生按照命题材料的指令去写作,写出情感真实、极具创见的文章,它可以扭转过去思维僵化和程式化写作的局面,也可以有效摒除套作、宿构的弊病。因此,它得到了广大语文老师的普遍关注和作文命题者的追捧。   但也有人认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