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3日,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座谈会在浙江省举办。会议全面总结交流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开发建设经验,系统谋划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推进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新发展。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一天半的时间,即将完成各项议程。此次会议,我认为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规格高。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出版社领导莅临指导,浙江省农业厅领导出席,中央农广校三位领导、各省校一把手校长或分管校长参加,这在近年来教材工作方面,应该是首次。二是内容实。会议系统总结了中央校教材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效,相关省校介绍了教材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专题研讨《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中央校对外交流处、媒体资源管理中心、网络教育中心、农民体育指导中心分别就国外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媒体资源建设、农民在线资源开发和农民体育健身教材建设等方面作了介绍。三是形式活。在召开会议的同时,组织教材成果展、播放教材成果宣传片、视频连线湖北南桥实训基地教学培训现场。四是接地气。观摩了浙江海宁虹越农民田间学校,现场了解田间学校教材建设和使用情况。
近年来,各级农广校上下联动,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材种类较为齐全。据不完全统计,中央校层面累计编辑出版农民教育培训文字教材500余种,发行2000多万册。20多个省校开发了切合当地实际的区域教材、特色教材,有力地支撑了各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二是教材质量稳步提升。启动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规划建设,围绕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农民教育培训系列教材52种,累计发行50余万册,受到广泛好评。三是呈现形式逐渐多样。创新编制《新型职业农民手册》和《农民健身手册》等手册化教材。积极推进多媒体教材建设,开发了六大在线课程,上线视频近5000个,较好的满足农民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四是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中央校负责全国通用教材建设,各省负责区域教材建设的机制。总的来看,教材建设各项工作在积极推进,为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教材建设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办好让亿万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的重要保证。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抓好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2016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整体推进教材建设的中央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印发,对推动教材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站在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科学制定规划、提升教材质量、强化教材研究、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等方面,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2017年7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同年,教育部专门设立了教材局、组建了课程教材研究所。2019年4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一次强调抓好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文件政策的出台,机构的组建,都说明国家对新时代教材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农业农村部提出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曾把农业部门的工作形象地归纳为“三搞”,搞饭,就是为全国人民搞饭,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搞钱,就是为农民过上好日子搞钱,让亿万农民的钱袋子鼓起來;搞绿,就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机构改革后,中央赋予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职责,又增加了一搞,即“四搞”就是“搞稳”,就是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被赋予新的使命,教材建设内涵外延有了新的扩展。张桃林副部长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多次指出教材是开展教育培训和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要突出中国农民教育特色,千万不能上下一般粗、重复性太多。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围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等要求,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的品牌教材、经典教材。科教司明确提出了建立统分结合、统筹规划教材的建设思路,提出建立教材规划、信息发布、选用、评价和绩效考评等制度。廖西元司长提出要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实现“两条腿”走路。强化教材建设是实现“两条腿”走路的重要保障。
三是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要素:教育培训师资、教育培训场所和教育培训教材。目前,已构建相对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室内课堂、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移动课堂等培训场所。教材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础、是关键,是支撑、是保障,是衡量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教育培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离开规范教材,教学工作就难以有效开展;使用低质量教材,教育培训工作就会走样;面对不适合的教材,农民学习的需求就难以满足。今年,农业农村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树立“以培育对象为中心”理念,这是新时代新形势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教材建设,必须立足农民实际需求,这是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
但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教材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结构性短缺,农业一产多、农业二三产少,农业技术多、农民全面发展少;三是数量和质量不匹配,数量多、精品教材不多;四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没有有效衔接;五是重视传统的文字教材,信息化教材不多;六是统筹规划的开发机制还不完善,加强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教材建设的新要求
(一)乡村全面振兴要求教材建设领域更加宽泛。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这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总抓手,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关键要统筹推进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人才是基础,是关键。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要从单纯的关注“一农”,关注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延伸关注到“三农”,关注到文化、生态、组织等各个领域,要涵盖农业产业全链条、农村发展全要素。这就要求,教材建设要不断拓展其广度,以适应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新要求。 (二)农民全面发展要求教材建设内涵更加深厚。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民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要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要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在传播知识、提高农民生产技术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民健康生活,不断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信息化全面推进要求教材呈现形式不断创新。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运用,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学习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教材建设成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要加大在线资源开发建设,真正给农业技术传播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不断提升教育培训效果,切实满足教师教学和农民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教材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乡村振兴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全面发展的需求,还不能有力地支撑农民教育培训开展的需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教材先行”的理念,把教材建设作为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地位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教材选题与课程体系的对接,推进教材内容与农民需求的衔接,实现教材形式和教育培训模式的融合,全面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效果,切实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三、突出重点,着力构建教材建设的新格局
(一)科学制定规划,加强教材建设顶层设计。教材建设要坚持以党中央和部党组关于加强教材建设的重要部署和要求为基本遵循,突出教材建设的政治性、思想性,严把关口,使之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要坚持质量为本、精品至上的理念,深化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改革,统筹教材规划、提升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对教材建设的目标任务等提出明确要求,使其真正成为教材建设的规划性文件。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情况,落实教材建设规划,上下衔接,互为补充,加强教材建设,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二)深化建设内容,提升教材建设质量水平。要深入调查研究。国外在教材建设方面,尤其注重前期调研。比如美国,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询问、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网上测评等方式摸清需求,在对需求精准分析的基础上开发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坚持目标导向,深入开展调研,真正摸清需求,确保教材建设精准聚焦。要拓宽深度广度。适应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新需求,建设内容从注重农业产业为主,向农业产业和乡村治理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为主,向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综合素养并重转变;从注重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电商等全要素转变;从注重农民技术提升,向农民健康生活、全面发展转变。要注重相互衔接。不同层次教材的选题应有所区分,中职层次以教材与课程、与专业协同衔接为基本要求,建设与综合素养课和农业通识课对应的教材体系;培训教材应覆盖农业主导产业、工种和岗位,结合不同层次高素质农民特点和内涵推进教材建设;职业教育教材和职业培训教材要实现核心技术环节互通共用。
(三)创新呈现形式,构建立体化教材格局。加大多媒体教材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在线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目前,我们已经有近5000个视频资源,通过开展优秀在线学习资源等“十大宣介”活动,又积累了一批,下一步要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增加现有视频教材的活跃度和黏性。加大活页式、手册式教材建设。加大新型活页式、手册式、扫码式、教材建设力度。目前,《农民手机应用手册》已经基本完成,农民教育培训“十大宣介”系列丛书,也将做成手册化,方便携带、便于查阅。要实现立体化教材格局,加快推进现有文字教材配套的数字化教材建设,推进文字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共同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协同并进。根据不同类型课程需要,通过不同介质教材表达相应教学信息。真正构建特色鲜明、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教材体系。
四、体系联动,努力实现教材建设的新发展
(一)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省农广校要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加强对教材工作的统筹指导。分管副校长要亲力亲为,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是按照教学目标,遵循教育培训规律,围绕农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编写的,是教育培训要求的具体化。用好教材是落实人才培养要求有效的途径,教材使用情况是评价教育培训要求落实情况的重要标尺。我们必须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做好教材的使用管理,抓好教学质量,确保培养效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教材开发建设和规范使用纳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及考核的重要内容,统一安排部署和组织实施,为教材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切实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体系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到教材开发、发行、管理、使用、评价等各个环节。中央农广校要继续围绕课程体系开发高质量的全国通用教材,并明确规划教材开发要求,为各地教材建设进行示范和引导;区域性教材可由省级校编写,也可以纳入到全国统一出版的范围中来。中央校可联合相关省校合编特色教材,推动通用教材、区域教材和特色教材协调发展。牢固树立“用好教材”的意识,优先选配规划教材,把规范使用教材作为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考核标准,坚决抵制质量低下的不合格教材和各类盗版教材进入农民教育培训课堂。
(三)切实强化支撑保障。构建高素质编写队伍。依托大专院校,特别是涉农院校、农职院校的老师,他们理论水平高、编写经验丰富,但要以各级农广校专兼职教师为基础,注意吸收优秀教师参与到教材编写实践中来,他们熟悉农业农村,了解农民需求,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探索建立农广校编写队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材编写团队、出版團队、发行团队。做好教材评价反馈。围绕教材目标、内容选取和组织、编写形式等多方面,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标准,完善使用教材评价制度。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由农民说了算,要在教材开发的环节上多听农民意见,确保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农民对教材评价方面的反馈,为教材修订更新、后续同类教材的选用推广、新教材梯次开发提供准确的实践依据。加大教材宣传推介。制定遴选宣介机制,结合每年举办的论坛等,发布教材推荐目录。充分发挥全媒体手段优势,加强教材建设成果宣传推广,扩大优质教材影响力。农民教育培训“十大宣介”活动中,专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优秀教材宣介,将依托论坛发布,真正把优秀教材推出去,提供给各类培训机构和广大农民使用。
同志们,做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切实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主体作用,加大教材开发建设力度,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坚持统分结合的建设机制,坚持分类分层开发的建设思路,坚持打造精品教材的建设目标,统筹全国通用教材,分类开发区域教材,重点打造特色教材,全力推进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材融合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新局面,全面支撑农民教育培训深入推进,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一天半的时间,即将完成各项议程。此次会议,我认为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规格高。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出版社领导莅临指导,浙江省农业厅领导出席,中央农广校三位领导、各省校一把手校长或分管校长参加,这在近年来教材工作方面,应该是首次。二是内容实。会议系统总结了中央校教材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效,相关省校介绍了教材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专题研讨《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中央校对外交流处、媒体资源管理中心、网络教育中心、农民体育指导中心分别就国外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媒体资源建设、农民在线资源开发和农民体育健身教材建设等方面作了介绍。三是形式活。在召开会议的同时,组织教材成果展、播放教材成果宣传片、视频连线湖北南桥实训基地教学培训现场。四是接地气。观摩了浙江海宁虹越农民田间学校,现场了解田间学校教材建设和使用情况。
近年来,各级农广校上下联动,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材种类较为齐全。据不完全统计,中央校层面累计编辑出版农民教育培训文字教材500余种,发行2000多万册。20多个省校开发了切合当地实际的区域教材、特色教材,有力地支撑了各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二是教材质量稳步提升。启动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规划建设,围绕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农民教育培训系列教材52种,累计发行50余万册,受到广泛好评。三是呈现形式逐渐多样。创新编制《新型职业农民手册》和《农民健身手册》等手册化教材。积极推进多媒体教材建设,开发了六大在线课程,上线视频近5000个,较好的满足农民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四是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中央校负责全国通用教材建设,各省负责区域教材建设的机制。总的来看,教材建设各项工作在积极推进,为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教材建设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办好让亿万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的重要保证。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抓好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2016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整体推进教材建设的中央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印发,对推动教材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站在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科学制定规划、提升教材质量、强化教材研究、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等方面,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2017年7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同年,教育部专门设立了教材局、组建了课程教材研究所。2019年4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一次强调抓好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文件政策的出台,机构的组建,都说明国家对新时代教材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农业农村部提出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曾把农业部门的工作形象地归纳为“三搞”,搞饭,就是为全国人民搞饭,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搞钱,就是为农民过上好日子搞钱,让亿万农民的钱袋子鼓起來;搞绿,就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机构改革后,中央赋予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职责,又增加了一搞,即“四搞”就是“搞稳”,就是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被赋予新的使命,教材建设内涵外延有了新的扩展。张桃林副部长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多次指出教材是开展教育培训和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要突出中国农民教育特色,千万不能上下一般粗、重复性太多。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围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等要求,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的品牌教材、经典教材。科教司明确提出了建立统分结合、统筹规划教材的建设思路,提出建立教材规划、信息发布、选用、评价和绩效考评等制度。廖西元司长提出要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实现“两条腿”走路。强化教材建设是实现“两条腿”走路的重要保障。
三是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要素:教育培训师资、教育培训场所和教育培训教材。目前,已构建相对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室内课堂、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移动课堂等培训场所。教材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础、是关键,是支撑、是保障,是衡量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教育培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离开规范教材,教学工作就难以有效开展;使用低质量教材,教育培训工作就会走样;面对不适合的教材,农民学习的需求就难以满足。今年,农业农村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树立“以培育对象为中心”理念,这是新时代新形势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教材建设,必须立足农民实际需求,这是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
但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教材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结构性短缺,农业一产多、农业二三产少,农业技术多、农民全面发展少;三是数量和质量不匹配,数量多、精品教材不多;四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没有有效衔接;五是重视传统的文字教材,信息化教材不多;六是统筹规划的开发机制还不完善,加强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教材建设的新要求
(一)乡村全面振兴要求教材建设领域更加宽泛。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这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总抓手,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关键要统筹推进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人才是基础,是关键。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要从单纯的关注“一农”,关注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延伸关注到“三农”,关注到文化、生态、组织等各个领域,要涵盖农业产业全链条、农村发展全要素。这就要求,教材建设要不断拓展其广度,以适应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新要求。 (二)农民全面发展要求教材建设内涵更加深厚。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民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要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要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在传播知识、提高农民生产技术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民健康生活,不断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信息化全面推进要求教材呈现形式不断创新。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运用,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学习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教材建设成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要加大在线资源开发建设,真正给农业技术传播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不断提升教育培训效果,切实满足教师教学和农民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教材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乡村振兴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全面发展的需求,还不能有力地支撑农民教育培训开展的需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教材先行”的理念,把教材建设作为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地位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教材选题与课程体系的对接,推进教材内容与农民需求的衔接,实现教材形式和教育培训模式的融合,全面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效果,切实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三、突出重点,着力构建教材建设的新格局
(一)科学制定规划,加强教材建设顶层设计。教材建设要坚持以党中央和部党组关于加强教材建设的重要部署和要求为基本遵循,突出教材建设的政治性、思想性,严把关口,使之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要坚持质量为本、精品至上的理念,深化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改革,统筹教材规划、提升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对教材建设的目标任务等提出明确要求,使其真正成为教材建设的规划性文件。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情况,落实教材建设规划,上下衔接,互为补充,加强教材建设,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二)深化建设内容,提升教材建设质量水平。要深入调查研究。国外在教材建设方面,尤其注重前期调研。比如美国,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询问、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网上测评等方式摸清需求,在对需求精准分析的基础上开发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坚持目标导向,深入开展调研,真正摸清需求,确保教材建设精准聚焦。要拓宽深度广度。适应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新需求,建设内容从注重农业产业为主,向农业产业和乡村治理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为主,向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综合素养并重转变;从注重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电商等全要素转变;从注重农民技术提升,向农民健康生活、全面发展转变。要注重相互衔接。不同层次教材的选题应有所区分,中职层次以教材与课程、与专业协同衔接为基本要求,建设与综合素养课和农业通识课对应的教材体系;培训教材应覆盖农业主导产业、工种和岗位,结合不同层次高素质农民特点和内涵推进教材建设;职业教育教材和职业培训教材要实现核心技术环节互通共用。
(三)创新呈现形式,构建立体化教材格局。加大多媒体教材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在线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目前,我们已经有近5000个视频资源,通过开展优秀在线学习资源等“十大宣介”活动,又积累了一批,下一步要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增加现有视频教材的活跃度和黏性。加大活页式、手册式教材建设。加大新型活页式、手册式、扫码式、教材建设力度。目前,《农民手机应用手册》已经基本完成,农民教育培训“十大宣介”系列丛书,也将做成手册化,方便携带、便于查阅。要实现立体化教材格局,加快推进现有文字教材配套的数字化教材建设,推进文字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共同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协同并进。根据不同类型课程需要,通过不同介质教材表达相应教学信息。真正构建特色鲜明、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教材体系。
四、体系联动,努力实现教材建设的新发展
(一)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省农广校要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加强对教材工作的统筹指导。分管副校长要亲力亲为,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是按照教学目标,遵循教育培训规律,围绕农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编写的,是教育培训要求的具体化。用好教材是落实人才培养要求有效的途径,教材使用情况是评价教育培训要求落实情况的重要标尺。我们必须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做好教材的使用管理,抓好教学质量,确保培养效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教材开发建设和规范使用纳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及考核的重要内容,统一安排部署和组织实施,为教材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切实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体系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到教材开发、发行、管理、使用、评价等各个环节。中央农广校要继续围绕课程体系开发高质量的全国通用教材,并明确规划教材开发要求,为各地教材建设进行示范和引导;区域性教材可由省级校编写,也可以纳入到全国统一出版的范围中来。中央校可联合相关省校合编特色教材,推动通用教材、区域教材和特色教材协调发展。牢固树立“用好教材”的意识,优先选配规划教材,把规范使用教材作为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考核标准,坚决抵制质量低下的不合格教材和各类盗版教材进入农民教育培训课堂。
(三)切实强化支撑保障。构建高素质编写队伍。依托大专院校,特别是涉农院校、农职院校的老师,他们理论水平高、编写经验丰富,但要以各级农广校专兼职教师为基础,注意吸收优秀教师参与到教材编写实践中来,他们熟悉农业农村,了解农民需求,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探索建立农广校编写队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材编写团队、出版團队、发行团队。做好教材评价反馈。围绕教材目标、内容选取和组织、编写形式等多方面,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标准,完善使用教材评价制度。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由农民说了算,要在教材开发的环节上多听农民意见,确保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农民对教材评价方面的反馈,为教材修订更新、后续同类教材的选用推广、新教材梯次开发提供准确的实践依据。加大教材宣传推介。制定遴选宣介机制,结合每年举办的论坛等,发布教材推荐目录。充分发挥全媒体手段优势,加强教材建设成果宣传推广,扩大优质教材影响力。农民教育培训“十大宣介”活动中,专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优秀教材宣介,将依托论坛发布,真正把优秀教材推出去,提供给各类培训机构和广大农民使用。
同志们,做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切实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主体作用,加大教材开发建设力度,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坚持统分结合的建设机制,坚持分类分层开发的建设思路,坚持打造精品教材的建设目标,统筹全国通用教材,分类开发区域教材,重点打造特色教材,全力推进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材融合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新局面,全面支撑农民教育培训深入推进,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