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病是影响蚕茧产量、茧丝质量和蚕桑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贯彻“防重于治、以防为主”的指导原则,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蚕病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一、蚕儿发病的原因
蚕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1 致病因素
致使蚕生病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化学、物理、饲料、环境和蚕的生理因素六种。
1.1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及动物,对蚕有致病作用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四大类,它们是引起蚕儿发病的根源。在生物因素中,除上述病原微生物外,还有较大的肉眼可见的多化性蚕蛆、蚂蚁、老鼠等小动物和污染桑叶的杀虫杀菌农药等等,都可危害蚕。
1.2物理因素
主要指人们在收蚁、饲养、扩座、匀座、除沙、眠起处理等操作过程中动作粗放或饲育中蚕头过密,不及时扩座匀座,蚕儿相互踏挤,互相抓伤,人为造成损伤,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会而引起各种蚕病。
1.3化学因素
指有害农药(杀虫双、速灭杀西等)、有害植物(烟草、除虫菊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煤气等),通过污染桑叶或空气引起蚕儿中毒发病。
1.4饲料因素
饲料对蚕不良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桑园栽管不善造成叶质不良;二是桑叶采、运、贮方法不当造成叶质变劣。蚕儿食下此类桑叶,造成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容易生病。
1.5环境因素
环境主要指蚕室温度、湿度、光线、空气等条件。必须严格按养蚕技术中要求的标准调节,长期高温或低温,忽高忽低的温度及高温多湿、闷热都会大大降低蚕的抗病力。
1.6蚕的生理因素
蚕的生理因素与蚕病发生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蚕品种、发育阶段、性别三方面。
2 发病环境条件
致病因素必须通过有利的环境条件才能起致病作用。
2.1蚕室蚕具是致病因素中引起蚕儿致病的主要场所
2.2桑叶污染是致病的重要形式
2.3境温湿度不良是蚕儿发病的重要诱因
3 蚕体的抗病机能下降
蚕体防御机能的强弱,对蚕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是病原侵入蚕体的数量很少,蚕的抵抗力强,能抑制病原繁殖,故蚕不发病。第二是病原的侵入数量很多,超过蚕体的防御能力,病原在易感组织器官内大量寄生繁殖,引起蚕儿发病死亡。第三是病原侵入蚕体数量不多,蚕体只有轻微的病理变化,由于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了蚕体的抗病能力,或采取了防治措施,杀灭或抑制病原的继续繁殖,轻微的病症逐渐消失,不再发病。
二、蚕病的综合防治
1 蚕前彻底消毒
养蚕前的一切养蚕用具都要全部清理集中,认真清洗、曝晒、杀菌,并用不同的药物消毒。蚕具消毒最好浸消或蒸消。消毒后的蚕室不得随意进入,更不能将未经消毒的蚕具带进蚕室。步骤如下:
1.1扫:将蚕具搬出蚕室,仔细清扫蚕室及周围环境。
1.2洗:认真刷洗蚕具并用日光暴晒,冲洗蚕室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
1.3刮:刮去蚕室及周围环境泥土地面1.2厘米,地表垫上干净新土。
1.4刷:用20%的石灰浆刷蚕室及内外墙壁。
1.5消: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彻底消灭病原。方法是:
1.5.1蒸汽消毒:将蚕具放人蒸汽灶内用高温、蒸汽杀灭病原菌的消毒方法。灶内温度100-C,保持l小时以上。为了提高消毒效果,每立方米容积加入37%福尔马林(甲醛)10毫升。
1.5.2煮沸消毒:将洗干净的小型蚕具或棉织小蚕网放人沸水中煮沸20分钟以上。
1.5.3日光消毒:是一种辅助消毒方法,用塑料膜将蚕具蒙严后,放在日光下暴晒,达到消毒目的。
1.5.4药剂消毒:用消毒药剂(含有效氯l%的漂白粉液)全面喷洒蚕室蚕具,然后用毒消散进行熏烟消毒,以达到彻底杀灭病原菌的目的,这是养蚕中主要的消毒防病方法。
2 全面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因小蚕需要高温多湿饲育,很容易发生僵病,要全面推广使用防僵药物(如防病一号、防僵粉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一般从蚁蚕开始各龄起蚕撒药一次,如发病严重,各龄在龄中再撒一次。
3 加强饲养中的卫生防病措施
3.1坚持换鞋入室,洗手给桑的卫生习惯,蚕室门口要铺放石灰。
3.2因除沙和人为或多或少地将病原带进蚕室,每日对地面要喷洒l%的漂白粉液进行消毒,除沙后必消。
3.3蚕室门窗要装置防蝇纱门纱窗。
3.4消灭桑园害虫,避免野外昆虫通过桑叶传带病原。
4 加强饲育管理。增强蚕儿体质饲育中的管理主要指蚕儿的叶质和饲育温湿度以及眠起处理等。加强发育观察,见病及早诊治。
第一,观察蚕的群体发育状况。看是否齐一,蚕体大小是否匀整。一般讲,发育齐一,大小一致,蚕体健康;反之则可疑,应对弱小蚕、迟眠蚕进行认真检查。
第二,观察个体食桑活动情况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敏感程度。食桑旺盛,爬行活泼,体色青白,微风吹过即昂头挺胸,手触蚕体收缩快,是健康的标志,反之则不正常。
第三,观察蚕粪是否正常,有无其它排泄物。一般健康的蚕,粪呈六柱形,坚硬、黑绿色。蚕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吐液或排污液,只有发生病变或有毒气体侵袭,蚕儿才会吐液、排污液。
一、蚕儿发病的原因
蚕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1 致病因素
致使蚕生病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化学、物理、饲料、环境和蚕的生理因素六种。
1.1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及动物,对蚕有致病作用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四大类,它们是引起蚕儿发病的根源。在生物因素中,除上述病原微生物外,还有较大的肉眼可见的多化性蚕蛆、蚂蚁、老鼠等小动物和污染桑叶的杀虫杀菌农药等等,都可危害蚕。
1.2物理因素
主要指人们在收蚁、饲养、扩座、匀座、除沙、眠起处理等操作过程中动作粗放或饲育中蚕头过密,不及时扩座匀座,蚕儿相互踏挤,互相抓伤,人为造成损伤,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会而引起各种蚕病。
1.3化学因素
指有害农药(杀虫双、速灭杀西等)、有害植物(烟草、除虫菊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煤气等),通过污染桑叶或空气引起蚕儿中毒发病。
1.4饲料因素
饲料对蚕不良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桑园栽管不善造成叶质不良;二是桑叶采、运、贮方法不当造成叶质变劣。蚕儿食下此类桑叶,造成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容易生病。
1.5环境因素
环境主要指蚕室温度、湿度、光线、空气等条件。必须严格按养蚕技术中要求的标准调节,长期高温或低温,忽高忽低的温度及高温多湿、闷热都会大大降低蚕的抗病力。
1.6蚕的生理因素
蚕的生理因素与蚕病发生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蚕品种、发育阶段、性别三方面。
2 发病环境条件
致病因素必须通过有利的环境条件才能起致病作用。
2.1蚕室蚕具是致病因素中引起蚕儿致病的主要场所
2.2桑叶污染是致病的重要形式
2.3境温湿度不良是蚕儿发病的重要诱因
3 蚕体的抗病机能下降
蚕体防御机能的强弱,对蚕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是病原侵入蚕体的数量很少,蚕的抵抗力强,能抑制病原繁殖,故蚕不发病。第二是病原的侵入数量很多,超过蚕体的防御能力,病原在易感组织器官内大量寄生繁殖,引起蚕儿发病死亡。第三是病原侵入蚕体数量不多,蚕体只有轻微的病理变化,由于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了蚕体的抗病能力,或采取了防治措施,杀灭或抑制病原的继续繁殖,轻微的病症逐渐消失,不再发病。
二、蚕病的综合防治
1 蚕前彻底消毒
养蚕前的一切养蚕用具都要全部清理集中,认真清洗、曝晒、杀菌,并用不同的药物消毒。蚕具消毒最好浸消或蒸消。消毒后的蚕室不得随意进入,更不能将未经消毒的蚕具带进蚕室。步骤如下:
1.1扫:将蚕具搬出蚕室,仔细清扫蚕室及周围环境。
1.2洗:认真刷洗蚕具并用日光暴晒,冲洗蚕室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
1.3刮:刮去蚕室及周围环境泥土地面1.2厘米,地表垫上干净新土。
1.4刷:用20%的石灰浆刷蚕室及内外墙壁。
1.5消: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彻底消灭病原。方法是:
1.5.1蒸汽消毒:将蚕具放人蒸汽灶内用高温、蒸汽杀灭病原菌的消毒方法。灶内温度100-C,保持l小时以上。为了提高消毒效果,每立方米容积加入37%福尔马林(甲醛)10毫升。
1.5.2煮沸消毒:将洗干净的小型蚕具或棉织小蚕网放人沸水中煮沸20分钟以上。
1.5.3日光消毒:是一种辅助消毒方法,用塑料膜将蚕具蒙严后,放在日光下暴晒,达到消毒目的。
1.5.4药剂消毒:用消毒药剂(含有效氯l%的漂白粉液)全面喷洒蚕室蚕具,然后用毒消散进行熏烟消毒,以达到彻底杀灭病原菌的目的,这是养蚕中主要的消毒防病方法。
2 全面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因小蚕需要高温多湿饲育,很容易发生僵病,要全面推广使用防僵药物(如防病一号、防僵粉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一般从蚁蚕开始各龄起蚕撒药一次,如发病严重,各龄在龄中再撒一次。
3 加强饲养中的卫生防病措施
3.1坚持换鞋入室,洗手给桑的卫生习惯,蚕室门口要铺放石灰。
3.2因除沙和人为或多或少地将病原带进蚕室,每日对地面要喷洒l%的漂白粉液进行消毒,除沙后必消。
3.3蚕室门窗要装置防蝇纱门纱窗。
3.4消灭桑园害虫,避免野外昆虫通过桑叶传带病原。
4 加强饲育管理。增强蚕儿体质饲育中的管理主要指蚕儿的叶质和饲育温湿度以及眠起处理等。加强发育观察,见病及早诊治。
第一,观察蚕的群体发育状况。看是否齐一,蚕体大小是否匀整。一般讲,发育齐一,大小一致,蚕体健康;反之则可疑,应对弱小蚕、迟眠蚕进行认真检查。
第二,观察个体食桑活动情况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敏感程度。食桑旺盛,爬行活泼,体色青白,微风吹过即昂头挺胸,手触蚕体收缩快,是健康的标志,反之则不正常。
第三,观察蚕粪是否正常,有无其它排泄物。一般健康的蚕,粪呈六柱形,坚硬、黑绿色。蚕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吐液或排污液,只有发生病变或有毒气体侵袭,蚕儿才会吐液、排污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