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我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一书中更是认为“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新课标也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是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逐步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内在动机,让孩子渴望阅读,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自觉阅读。我针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节目一:课本剧
课本剧表演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种语文实践方式。排演课本剧《青蛙看海》之前,我带领表演这个节目的学生重新感知课文,从诵读入手,凭借语言文字,形成表象,进入文中的情境,使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在脑海中活脱脱地浮现出来,实现“情景再现”,读出形象来。再以默读等形式,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心情,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产生移情性的理解。经过这样一番“走进去,跨出来”,学生们对《青蛙看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阅读水平在一次一次表演中提升了,语文学习的能力也在一次次表演中见长了。排练时,角色的安排、表演的练习,我都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先进行自主编排,发挥表演小组合作的力量,力图通过交流对话、合作互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节目二:配乐诵读
配乐朗诵诗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散文《我爱你,祖国》,前两首诗歌是学生们学过的课文,后一篇散文是学生们在《语文报》中读到的。他们能将这几篇诗文读正确,读流畅,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但要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将诗文读得传神,还需要一些技巧上的指导。于是,我利用这个机会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指导,让学生们懂得要根据内容,决定朗诵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停、连要灵活运用,要做到以心发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节奏感要强,要配合适当的表情、手势。通过这样的集训,学生们的朗诵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作品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朗读水平的提升。
节目三:朗读绘本
在阅读课上欣赏完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后,我让学生也用绘本的方式,学着书中的语言来赞一赞的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和老师。于是便有了学生制作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我自己》《我的老师》。学生制作第一本绘本《我爸爸》时,我任凭学生自由发挥,只在封面设计和封面所包含的内容上进行引导,在语言表达上稍作提示。当学生第一本处女作出炉后,同学之间相互欣赏,老师进行相应评点,针对绘本的绘画和书写提出要求,并教给学生解决的方法。接着制作第二本绘本《我妈妈》,有了第一本的经验,这一作品明显要优于前者,语言更加严谨,书写更加规范。乘胜追击,自主选择主题制作第三本绘本,制作的要求是分级提高的,所以学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一次次的制作中激发了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一次次的制作中学会了思考,在一次次的制作中使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一次次的制作中找寻和回味爱与被爱的滋味。虽然学生的制作比起安东尼的精美绘本来要逊色很多,但每一本绘本都让人感动。学生开始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爸爸、妈妈、自己、老师。所有的形象在文字中,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丰满、形象、可爱、生动。清新的文字、温暖的画面,让学生爱上爸爸、妈妈、老师和自己。正因如此,当学生朗读绘本《我妈妈》,把这一幅幅画面、一句句文字在父母面前展现和表达时,诵读会中有了最感人的一幕。
节目四:亲子阅读、经典诵读
亲子阅读和经典诵读是班级一直坚持的阅读活动。诵读会上,把家长请上台,在舞台上现场给孩子阅读正在家里读的书籍,对于坚持亲子阅读的家庭来说是很大的鼓励,而对于徘徊在是否继续坚持亲子阅读的家庭来说又是一个无形的激励。
从一年级开始,班级的学生就开始背诵经典诗文,到二年级上学期,已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千家诗》和小学生必背古诗40首,学生的诗文积累量已经很大。借助诵读会,以台上台下互动的方式诵读经典诗文,既生动,又有趣,不仅向家长们汇报了班级经典诵读的成果,同时也给学生充分树立了自信,展示了自我。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实践叶老这一教育思想,就应以多种手段和形式全方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坚信,随着学生们不断积极、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阅读量的不断积累和摄取营养的不断增加,每一位学生都将会更加亲近语文学习,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终有一天,他们也会破茧而出,化作一只只五彩斑斓、翩翩起舞的彩蝶。
总之,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课内阅读的点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完成这一阅读量,并真正阅有所获,必须从小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责编钟岚)
节目一:课本剧
课本剧表演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种语文实践方式。排演课本剧《青蛙看海》之前,我带领表演这个节目的学生重新感知课文,从诵读入手,凭借语言文字,形成表象,进入文中的情境,使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在脑海中活脱脱地浮现出来,实现“情景再现”,读出形象来。再以默读等形式,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心情,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产生移情性的理解。经过这样一番“走进去,跨出来”,学生们对《青蛙看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阅读水平在一次一次表演中提升了,语文学习的能力也在一次次表演中见长了。排练时,角色的安排、表演的练习,我都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先进行自主编排,发挥表演小组合作的力量,力图通过交流对话、合作互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节目二:配乐诵读
配乐朗诵诗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散文《我爱你,祖国》,前两首诗歌是学生们学过的课文,后一篇散文是学生们在《语文报》中读到的。他们能将这几篇诗文读正确,读流畅,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但要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将诗文读得传神,还需要一些技巧上的指导。于是,我利用这个机会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指导,让学生们懂得要根据内容,决定朗诵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停、连要灵活运用,要做到以心发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节奏感要强,要配合适当的表情、手势。通过这样的集训,学生们的朗诵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作品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朗读水平的提升。
节目三:朗读绘本
在阅读课上欣赏完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后,我让学生也用绘本的方式,学着书中的语言来赞一赞的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和老师。于是便有了学生制作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我自己》《我的老师》。学生制作第一本绘本《我爸爸》时,我任凭学生自由发挥,只在封面设计和封面所包含的内容上进行引导,在语言表达上稍作提示。当学生第一本处女作出炉后,同学之间相互欣赏,老师进行相应评点,针对绘本的绘画和书写提出要求,并教给学生解决的方法。接着制作第二本绘本《我妈妈》,有了第一本的经验,这一作品明显要优于前者,语言更加严谨,书写更加规范。乘胜追击,自主选择主题制作第三本绘本,制作的要求是分级提高的,所以学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一次次的制作中激发了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一次次的制作中学会了思考,在一次次的制作中使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一次次的制作中找寻和回味爱与被爱的滋味。虽然学生的制作比起安东尼的精美绘本来要逊色很多,但每一本绘本都让人感动。学生开始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爸爸、妈妈、自己、老师。所有的形象在文字中,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丰满、形象、可爱、生动。清新的文字、温暖的画面,让学生爱上爸爸、妈妈、老师和自己。正因如此,当学生朗读绘本《我妈妈》,把这一幅幅画面、一句句文字在父母面前展现和表达时,诵读会中有了最感人的一幕。
节目四:亲子阅读、经典诵读
亲子阅读和经典诵读是班级一直坚持的阅读活动。诵读会上,把家长请上台,在舞台上现场给孩子阅读正在家里读的书籍,对于坚持亲子阅读的家庭来说是很大的鼓励,而对于徘徊在是否继续坚持亲子阅读的家庭来说又是一个无形的激励。
从一年级开始,班级的学生就开始背诵经典诗文,到二年级上学期,已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千家诗》和小学生必背古诗40首,学生的诗文积累量已经很大。借助诵读会,以台上台下互动的方式诵读经典诗文,既生动,又有趣,不仅向家长们汇报了班级经典诵读的成果,同时也给学生充分树立了自信,展示了自我。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实践叶老这一教育思想,就应以多种手段和形式全方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坚信,随着学生们不断积极、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阅读量的不断积累和摄取营养的不断增加,每一位学生都将会更加亲近语文学习,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终有一天,他们也会破茧而出,化作一只只五彩斑斓、翩翩起舞的彩蝶。
总之,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课内阅读的点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完成这一阅读量,并真正阅有所获,必须从小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