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将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在教学活动中。本文从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方面简单的阐述了有关小学数学兴趣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已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了,而是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玩心重、活泼好动等特点,只有那些对学习感兴趣的同学,才能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有了兴趣的带动,学生能敢于提出“为什么”,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这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总结了几点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建议,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老师要尊重、爱戴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从而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主要体现在,老师要以饱满的激情、愉悦的心情来面对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状态。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抓住适当的时机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位或某几位同学,而是要适当顾及到所有同学,让同学们有存在感。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课下,老师要积极的与学生交流,以朋友的角色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等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减少学生因为学校的诸多规章制度带来的不良情绪。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积极、轻松的心态面对老师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课堂教学
学生在学校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中渡过的,教师要抓住上课时间,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丰富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一)创设情境,设计有趣的导入
创设良好的开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把握好每一节的导入环节,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老师在讲解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节课时,可以迎合学生的喜爱,设计有趣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学生们所熟悉的机器人小叮当的模型和各种图形的图片,以此为切入点,让所学图片以小叮当发放礼物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识别图形。这样可以借助学生们在生活中的所得,引入他们喜爱的事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尽量使语言幽默化
教学活动最离不开的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语言是老师传授知识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每个人都喜欢幽默搞笑,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强,老师生动、幽默的语言,更容易使他们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枯燥、无味,这是就需要老师以幽默化的语言、恰当的动作和表情来调节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此外,幽默化的語言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学生提高更加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课堂氛围,不能为了课堂氛围,把教学任务抛在脑后,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三)分组合作,积极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很少参与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分清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小学生又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老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分组学习,这既能满足学生好动的特点,又能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数学课堂中,有利于学生们思想的交流。实践证明,通过分组学习,不仅可以让给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
师:在变焦分数大小时,通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况呢?请同学们按照分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找一个代表,起来发言。
组1:包括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比较。
师:很好,一组的同学回答的很全面,那么这三种类型的分数是怎么比较大小的呢?(继续讨论)
组2: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大。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师: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组3: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
组4: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3/4 和 6/5,前者比“1”小,而后者比“1”大,因此前者小于后者。
组5:分母和分子不相同的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掌声)
……
由此可见,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勤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教学活动达到在“不教”中“教”,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
(四)组织小型竞赛活动
小学生除了好奇心强外,还有较强的好胜心,有较强的表现欲。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竞赛可让学习表现好的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而那些学习表现稍差一点的学生,通过比赛也能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有了学习的动力,会更加积极的学习。除此以外,竞赛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给数学教学赋予生活化的气息,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不断积极探索,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已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了,而是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玩心重、活泼好动等特点,只有那些对学习感兴趣的同学,才能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有了兴趣的带动,学生能敢于提出“为什么”,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这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总结了几点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建议,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老师要尊重、爱戴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从而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主要体现在,老师要以饱满的激情、愉悦的心情来面对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状态。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抓住适当的时机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位或某几位同学,而是要适当顾及到所有同学,让同学们有存在感。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课下,老师要积极的与学生交流,以朋友的角色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等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减少学生因为学校的诸多规章制度带来的不良情绪。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积极、轻松的心态面对老师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课堂教学
学生在学校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中渡过的,教师要抓住上课时间,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丰富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一)创设情境,设计有趣的导入
创设良好的开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把握好每一节的导入环节,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老师在讲解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节课时,可以迎合学生的喜爱,设计有趣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学生们所熟悉的机器人小叮当的模型和各种图形的图片,以此为切入点,让所学图片以小叮当发放礼物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识别图形。这样可以借助学生们在生活中的所得,引入他们喜爱的事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尽量使语言幽默化
教学活动最离不开的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语言是老师传授知识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每个人都喜欢幽默搞笑,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强,老师生动、幽默的语言,更容易使他们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枯燥、无味,这是就需要老师以幽默化的语言、恰当的动作和表情来调节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此外,幽默化的語言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学生提高更加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课堂氛围,不能为了课堂氛围,把教学任务抛在脑后,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三)分组合作,积极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很少参与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分清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小学生又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老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分组学习,这既能满足学生好动的特点,又能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数学课堂中,有利于学生们思想的交流。实践证明,通过分组学习,不仅可以让给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
师:在变焦分数大小时,通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况呢?请同学们按照分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找一个代表,起来发言。
组1:包括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比较。
师:很好,一组的同学回答的很全面,那么这三种类型的分数是怎么比较大小的呢?(继续讨论)
组2: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大。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师: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组3: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
组4: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3/4 和 6/5,前者比“1”小,而后者比“1”大,因此前者小于后者。
组5:分母和分子不相同的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掌声)
……
由此可见,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勤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教学活动达到在“不教”中“教”,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
(四)组织小型竞赛活动
小学生除了好奇心强外,还有较强的好胜心,有较强的表现欲。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竞赛可让学习表现好的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而那些学习表现稍差一点的学生,通过比赛也能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有了学习的动力,会更加积极的学习。除此以外,竞赛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给数学教学赋予生活化的气息,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不断积极探索,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