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行为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的伤害另一生物体造成严重伤害乃至危及生命的行为,其极端形式是暴力行为.研究显示,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疾病主要是精神分裂症[1].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其攻击行为的大脑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观察心理应激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MJ)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心理因素与颞颌关节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90只,将动物编号,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为心理应激组,足部电击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交流箱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分别在1周,3周,5周时,取各组大鼠的颞下颌关节,在同一部位的切片,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TMJ
目的 探究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制备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2VO术后8周取材,分别进行HE染色、电镜、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HE结果显示2VO组的海马神经元排列稍紊乱,且数量与假手术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减少[CA2区:(34.75±3.40)个,(49.25±9.67)个,P<0.05;DG区:(73.50±9.26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对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中、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后前组患者静脉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4μg/ml),后组患者吸入1.2%异氟醚,并且均间断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麻醉诱导前、打开硬脑膜后1
"优秀大学生"是习惯意义上的好学生,即学习用功、成绩拔尖、办事认真、遵纪守法的学生.他们通常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由于他们总是给人一种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循规蹈矩的印象,故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易被察觉,被重视,而在心理健康调查和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优秀大学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1],以往仅有两篇文献对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实证调查
Adler[1]认为,人普遍存在自卑,人的缺陷感越大,自卑就越重,越敏感.缺陷感是衡量自尊的重要指标,缺陷感越强,自尊越低,国外对缺陷感应用较多,而国内却少见报道.Bandura[2]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它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3].大学生是一个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自我关注度高的特殊群体,缺陷感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多个感兴趣脑区可能存在的神经生化代谢异常,并分析这些异常与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MRS)技术,对19例强迫症住院患者的双侧前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尾状核头及前扣带回、海马旁回、胼胝体压部和膝部、丘脑进行检测,测定这些脑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