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的总体特征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在考试形式、内容比例、题型、难易度比例等方面没有变化。这说明经过几年的考试改革,高考地理在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等方面已趋向成熟,考试要求趋向“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上述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高考地理命题将依据考试本身的性质和地理学科评价目标,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立足于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强调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过程及方法的考核,同时体现时代气息,鼓励创新思维。
二、2008年高考地理命题预测与模拟试题
命题思路1:加强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主题。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学科考核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地理学科的基本事实、规律、原理、观点、理论都是基本的学科主干知识。
对于2008年高考,同学们要关注以下地理主干知识的命题方向:(1)自然地理:①以地理图像为信息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突出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②以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突出对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2)人文地理:①以设计新颖的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图表为信息载体,考查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突出对获取和分析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②以区域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及人地关系,突出对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体现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区域地理:①以社会热点为命题背景,以区域为基础,考查学生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②进行区位空间定位,再认区域内重要的地理事物。③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④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分布、影响及防治措施,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等等)。
【模拟试题1】下图所示区域在南半球,弧线M为纬线,弧线N为晨昏线,阴影为黑夜;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甲地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0°。读图回答(1)~(3)题。
材料三 读下图,其中图甲为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冻雨雪灾分布图,图乙为侵入我国南方地区的冷空气路径图。
(1)按照“积雪深度大于10厘米”或者“降雪大于10毫米且积雪深度大于或等于5厘米”作为雪灾标准,河南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界,前20年与后20年出现雪灾的状况有何差异?以1985年为界,前后20年年雪灾站日数超过200的比较差值是多少?年雪灾站日数超过600的分别发生在哪两年?
(2)2008年初我国南方冻雨雪灾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图甲中A地区灾害较轻,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对比图甲、图乙可知,这次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冻雨雪灾的冷空气路径主要是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该路径先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地区。这次灾害对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_两大经济产业的影响最大,对_______、_______两大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解析:根据河南省近40年的年雪灾站日数柱状图,通过前后20年的差异比较可知,后20年出现的雪灾站日数要多于前20年的雪灾站日数。另外,从1961年到2007年,以1985年为界,年雪灾站日数超过200的,1985年前有4年,此后有7年,故其前后20年的比较差值为3。还有,警报级别是根据颜色对人的视觉刺激大小来表示级别的高低,颜色从红到绿,对人的视觉刺激由强到弱,根据这个原则,警报级别也由红到蓝,绿色为解除,所以橙色级别高于黄色级别。弱:黄色警报;中等:橙色警报;强:红色警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强降雪引起的道路积雪和结冰以及电线积冰对交通运输和电力设施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更加严重,灾害损失更大。大范围暴雪天气,造成道路严重积雪和结冰,使公路、民航及铁路运输全面受阻。高速公路全面关闭,机场取消航班,火车站一度陷入瘫痪,部分列车晚点过长,大雪对铁路的影响持续多日,波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应对冰雪和低温造成的影响和灾害,应提前制订应急预案,做好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保障工作。
参考答案:(1)前20年雪灾数少于后20年。 3。 1989和2001年。 (2)由福州至南宁一线向南北方向逐渐减轻 地处四川盆地,周围高山阻挡,冷空气不易侵入或势力较弱 (3)④ 准噶尔盆地 河西走廊 长江中下游平原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 油料作物(油菜) 糖料作物(甘蔗)
命题思路3:紧扣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区域”成为知识考查的载体
区域性、综合性两大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在近年的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以特定区域出现的特殊地理事物作为命题的背景和载体,已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近年高考对地理事物空间辨认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查方式也多种多样,从高考命题趋势看,高考试题在区域空间定位上的难度不会降低,而且地图的细化会进一步加强、方式也更灵活,考生们一定要特别注意。
2008年的“区域类”高考试题会关注生态脆弱区、地缘政治敏感区、重大工程与国土整治实施地区、重大国际事件发生地区等,突出对考生空间定位能力、获取信息及分析能力的考查。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把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注重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模拟试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 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文化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比较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外力作用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
(2)说明图中乙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4)根据图示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简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解析:(1)Ⅰ类侵蚀区位于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2)乙地区位于河套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被誉为“塞上江南”,但引水灌溉易形成次生盐渍化。
(3)图示地区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4)该地区资源丰富,应以对矿产资源、草场资源的利用为主,此外该区域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参考答案:(1)Ⅰ类侵蚀区位于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风力较大,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位于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乙地区地处河套平原,地势低洼,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以灌溉农业为主,但引水灌溉易形成次生盐渍化。(3)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使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4)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内蒙古地区发展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奶业、毛纺织工业),黄土高原地区利用独特优势发展林果业;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景观发展特色旅游。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在考试形式、内容比例、题型、难易度比例等方面没有变化。这说明经过几年的考试改革,高考地理在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等方面已趋向成熟,考试要求趋向“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上述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高考地理命题将依据考试本身的性质和地理学科评价目标,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立足于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强调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过程及方法的考核,同时体现时代气息,鼓励创新思维。
二、2008年高考地理命题预测与模拟试题
命题思路1:加强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主题。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学科考核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地理学科的基本事实、规律、原理、观点、理论都是基本的学科主干知识。
对于2008年高考,同学们要关注以下地理主干知识的命题方向:(1)自然地理:①以地理图像为信息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突出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②以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突出对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2)人文地理:①以设计新颖的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图表为信息载体,考查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突出对获取和分析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②以区域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及人地关系,突出对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体现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区域地理:①以社会热点为命题背景,以区域为基础,考查学生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②进行区位空间定位,再认区域内重要的地理事物。③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④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分布、影响及防治措施,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等等)。
【模拟试题1】下图所示区域在南半球,弧线M为纬线,弧线N为晨昏线,阴影为黑夜;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甲地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0°。读图回答(1)~(3)题。
材料三 读下图,其中图甲为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冻雨雪灾分布图,图乙为侵入我国南方地区的冷空气路径图。
(1)按照“积雪深度大于10厘米”或者“降雪大于10毫米且积雪深度大于或等于5厘米”作为雪灾标准,河南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界,前20年与后20年出现雪灾的状况有何差异?以1985年为界,前后20年年雪灾站日数超过200的比较差值是多少?年雪灾站日数超过600的分别发生在哪两年?
(2)2008年初我国南方冻雨雪灾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图甲中A地区灾害较轻,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对比图甲、图乙可知,这次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冻雨雪灾的冷空气路径主要是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该路径先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地区。这次灾害对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_两大经济产业的影响最大,对_______、_______两大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解析:根据河南省近40年的年雪灾站日数柱状图,通过前后20年的差异比较可知,后20年出现的雪灾站日数要多于前20年的雪灾站日数。另外,从1961年到2007年,以1985年为界,年雪灾站日数超过200的,1985年前有4年,此后有7年,故其前后20年的比较差值为3。还有,警报级别是根据颜色对人的视觉刺激大小来表示级别的高低,颜色从红到绿,对人的视觉刺激由强到弱,根据这个原则,警报级别也由红到蓝,绿色为解除,所以橙色级别高于黄色级别。弱:黄色警报;中等:橙色警报;强:红色警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强降雪引起的道路积雪和结冰以及电线积冰对交通运输和电力设施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更加严重,灾害损失更大。大范围暴雪天气,造成道路严重积雪和结冰,使公路、民航及铁路运输全面受阻。高速公路全面关闭,机场取消航班,火车站一度陷入瘫痪,部分列车晚点过长,大雪对铁路的影响持续多日,波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应对冰雪和低温造成的影响和灾害,应提前制订应急预案,做好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保障工作。
参考答案:(1)前20年雪灾数少于后20年。 3。 1989和2001年。 (2)由福州至南宁一线向南北方向逐渐减轻 地处四川盆地,周围高山阻挡,冷空气不易侵入或势力较弱 (3)④ 准噶尔盆地 河西走廊 长江中下游平原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 油料作物(油菜) 糖料作物(甘蔗)
命题思路3:紧扣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区域”成为知识考查的载体
区域性、综合性两大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在近年的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以特定区域出现的特殊地理事物作为命题的背景和载体,已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近年高考对地理事物空间辨认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查方式也多种多样,从高考命题趋势看,高考试题在区域空间定位上的难度不会降低,而且地图的细化会进一步加强、方式也更灵活,考生们一定要特别注意。
2008年的“区域类”高考试题会关注生态脆弱区、地缘政治敏感区、重大工程与国土整治实施地区、重大国际事件发生地区等,突出对考生空间定位能力、获取信息及分析能力的考查。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把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注重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模拟试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 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文化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比较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外力作用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
(2)说明图中乙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4)根据图示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简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解析:(1)Ⅰ类侵蚀区位于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2)乙地区位于河套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被誉为“塞上江南”,但引水灌溉易形成次生盐渍化。
(3)图示地区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4)该地区资源丰富,应以对矿产资源、草场资源的利用为主,此外该区域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参考答案:(1)Ⅰ类侵蚀区位于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风力较大,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位于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乙地区地处河套平原,地势低洼,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以灌溉农业为主,但引水灌溉易形成次生盐渍化。(3)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使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4)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内蒙古地区发展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奶业、毛纺织工业),黄土高原地区利用独特优势发展林果业;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景观发展特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