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评分标准中“立意新颖”是最重要的评分标尺之一,考生都想拿到这一分数,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考生很不小心地失去了这一分数。
笔者多次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时都发现不少考生作文的内容虽贴合题目的主旨,但立意陈旧,人云亦云,平淡寡味,缺少新鲜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令人可惜。
立意新颖,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写出自己特有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这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地向事物深处挖掘,通过反向思维、变换角度、深入思考等方法,挖掘出新颖、深刻的中心思想。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范文示例
银与福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座魔鬼城。它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砂岩被飓风的利刃和雨水的指甲,还有岁月的剪刀雕刻镂空,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城骸和猛兽的残肢。
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岩群,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忽然背后有幽灵般的声音响起:“客人,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猛回头,见一老媪披着黄色的袍子悄然移近我,枯瘦的手中挥舞着一卷画轴。
我吓了一跳,觉得这老媪简直就像是魔鬼城的常住人口。我揉眼看不远处的越野车和天上浑黄的太阳俱在,胆子才壮了一些,于是问道:“你的羊皮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它能保佑你。”老人说着,打开她的包袱。羊皮画卷在一起,散发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味。我一幅幅展开来看,每幅都有脸盆底大小,四周缀满了憔悴的草珠子,用细而韧的羊肠线编织成网状,古朴中透着不可捉摸的空灵。画上多半写着各类经文,绘着炫彩的符咒,我完全看不懂。有一幅很特别,边缘缀着木质流苏,沉甸甸地拉直了薄薄的羊皮,使画上的少女的面颊平展而悦目。羊皮画分两面,一面染作宝蓝色,一个长相如从史前岩画上走下来的小人,手舞足蹈,快乐得几乎摔了跟头。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用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我拿在手中,翻过来倒过去地看,不解,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老人的目光在稀疏的睫毛下浑不见底,好似注满砂粉的深潭。她说:“银子,你懂吧,就是钱。它能保佑你有钱。”
看看同伴归来还早,我就同老人聊起来:“银子是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
老人在风沙中一动不动,说:“银子就是银子,银子不是所有的东西。如果银子是一切,羊皮上就不会写着‘福’了。银子和福是两样东西,你可以有银子,但是你没有福。福是另外的赐予。”
我说:“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没有银子,可是我有福。”
老人好似一尊沙漠中的石像,说:“行的。你没有银子,可是你能有福。”
我说:“不见得吧?如果真是那样,就该写着福与银了,而不是现在的顺序。”
老人并不恼,说道:“细细看,看它的四周是什么?”
我这才注意到,羊皮画周边的木流苏并非普通的纹饰,而是一把又一把的吃饭勺子。它们由树根雕成,平浅单薄,要是用来舀汤,可真要费不少工夫。
老人说:“福的根是要有饭吃,要是没的饭吃,人就成了干尸。干尸你懂吧?”
我不住点头。干尸,当然懂,在魔鬼城,人和干尸只有一步之遥。
老人继续说:“有了吃的,人就有了福底子。有银子比有福容易。有人有了银子,可是没有福。有福是最难的,你要先有了吃饭的勺子,再有了锦上添花的银子,然后,你还要去找福。银子永远不能骑在福上头。”
我从老人手中买下了“银与福”的羊皮画,目送她黄色的袍子消失在魔鬼城“无敌舰队”之后。
直到今天,我还会不时拿出这幅羊皮画抚摸端详。每一次,都会有金米样的砂粒掉出,然后被我精心地填回羊皮的皱褶中。我心中始终存有疑问,这画是谁的手笔?那老人吗?她如何会写汉字?她躲在魔鬼城,飘然而出,倏忽而遁,就是为了向被城市腌得两眼发黑的我们,展示这古老的箴言?
(作者毕淑敏,选自《读者》2017年第19期,有改动)
写作借鉴
“银与福”是老人出售的羊皮画上的汉字。文章详细记叙了“我”买下了“银与福”羊皮画的经过,以及与老人谈话过程中明白了“银与福”这一古老的箴言的真正含义。作者以“银与福”为题,既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情,也点明文章的主题。
外出旅游,在景点购买纪念品,这是很寻常的事情,但作者却从老人“银与福”的羊皮画中,感悟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独具慧眼,让文章立意新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时,我们只有“放出眼光,运用脑髓”(鲁迅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巧辟蹊径,才能找到新角度,悟出新道理来。
佳作亮相
围墙外边
常州一考生
偶尔抬头看向窗外,发现窗外有盆昙花,也不知是何时摆在那里的。相比于其他植物的枝繁叶茂,这盆昙花显得十分平常,除了枝条日渐蓬勃,一点儿也无开花的迹象。
我也自然忽略了它的存在,昙花与我之间隔了一堵围墙,互不相扰。
一天傍晚,我走上阳台,忽然看见一团紫色的绒球从花盆中钻了出来。我大吃一惊,定睛细看——那不是绒球,而是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我郑重地把它搬回家中,放在书房中央的桌子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那紫色的花苞却渐渐明亮了起来。时针指向了八这个数字时,昙花的花苞忽然颤动了一下,我的精神为之一振——重头戏来了……
仿佛清晨熟睡的婴儿被一声慈母的呼唤唤醒,昙花白嫩的小手揉着惺忪的睡眼,蜷曲的身子慢慢张开,渐渐打开了花苞,一股清香弥散而出,四处溅溢,金黄的花蕊上分布着密密的花粉,传递着幸福的呢喃。昙花终于完全打开了花苞,此时的她犹如一位美妙绝伦的紫衣仙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施施然降临于世;又如一位婀娜多姿的舞者,在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翩然起舞……
她欣喜地抖开紫色的衣裙,踏着节拍做出一个个舞蹈动作,虽然是人生的第一次,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历经数年的积淀,她的每一个细胞都被刻上了“舞蹈”这个神圣的词汇。这是属于生命的舞蹈,是昙花展现自我、绽放美丽的舞蹈。
不到一个小时,昙花的美态就收了回去,一如来时的优雅,她在向观众挥手告别之后,将手臂缓缓向心口合抱,就如开放时的倒带,缓缓复位。
昙花从开放到闭合,从起舞到落幕,似乎不到两个小时,就给了我無数的震撼:昙花的沉默并不代表默认。她用短暂而又绝世的美,证明了她的永恒,告诉了我什么是厚积薄发。
此时,围墙不在。
原来,跨过围墙,打破围墙,走出围墙,那儿,美正在悄然绽放……
点评
作文立意新颖,结尾照应文题,很好地点明了写作主旨。小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个角度描写了昙花从起舞到落幕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在这个场面里“我”的情感变化,波澜起伏、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笔者多次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时都发现不少考生作文的内容虽贴合题目的主旨,但立意陈旧,人云亦云,平淡寡味,缺少新鲜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令人可惜。
立意新颖,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写出自己特有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这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地向事物深处挖掘,通过反向思维、变换角度、深入思考等方法,挖掘出新颖、深刻的中心思想。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范文示例
银与福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座魔鬼城。它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砂岩被飓风的利刃和雨水的指甲,还有岁月的剪刀雕刻镂空,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城骸和猛兽的残肢。
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岩群,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忽然背后有幽灵般的声音响起:“客人,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猛回头,见一老媪披着黄色的袍子悄然移近我,枯瘦的手中挥舞着一卷画轴。
我吓了一跳,觉得这老媪简直就像是魔鬼城的常住人口。我揉眼看不远处的越野车和天上浑黄的太阳俱在,胆子才壮了一些,于是问道:“你的羊皮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它能保佑你。”老人说着,打开她的包袱。羊皮画卷在一起,散发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味。我一幅幅展开来看,每幅都有脸盆底大小,四周缀满了憔悴的草珠子,用细而韧的羊肠线编织成网状,古朴中透着不可捉摸的空灵。画上多半写着各类经文,绘着炫彩的符咒,我完全看不懂。有一幅很特别,边缘缀着木质流苏,沉甸甸地拉直了薄薄的羊皮,使画上的少女的面颊平展而悦目。羊皮画分两面,一面染作宝蓝色,一个长相如从史前岩画上走下来的小人,手舞足蹈,快乐得几乎摔了跟头。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用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我拿在手中,翻过来倒过去地看,不解,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老人的目光在稀疏的睫毛下浑不见底,好似注满砂粉的深潭。她说:“银子,你懂吧,就是钱。它能保佑你有钱。”
看看同伴归来还早,我就同老人聊起来:“银子是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
老人在风沙中一动不动,说:“银子就是银子,银子不是所有的东西。如果银子是一切,羊皮上就不会写着‘福’了。银子和福是两样东西,你可以有银子,但是你没有福。福是另外的赐予。”
我说:“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没有银子,可是我有福。”
老人好似一尊沙漠中的石像,说:“行的。你没有银子,可是你能有福。”
我说:“不见得吧?如果真是那样,就该写着福与银了,而不是现在的顺序。”
老人并不恼,说道:“细细看,看它的四周是什么?”
我这才注意到,羊皮画周边的木流苏并非普通的纹饰,而是一把又一把的吃饭勺子。它们由树根雕成,平浅单薄,要是用来舀汤,可真要费不少工夫。
老人说:“福的根是要有饭吃,要是没的饭吃,人就成了干尸。干尸你懂吧?”
我不住点头。干尸,当然懂,在魔鬼城,人和干尸只有一步之遥。
老人继续说:“有了吃的,人就有了福底子。有银子比有福容易。有人有了银子,可是没有福。有福是最难的,你要先有了吃饭的勺子,再有了锦上添花的银子,然后,你还要去找福。银子永远不能骑在福上头。”
我从老人手中买下了“银与福”的羊皮画,目送她黄色的袍子消失在魔鬼城“无敌舰队”之后。
直到今天,我还会不时拿出这幅羊皮画抚摸端详。每一次,都会有金米样的砂粒掉出,然后被我精心地填回羊皮的皱褶中。我心中始终存有疑问,这画是谁的手笔?那老人吗?她如何会写汉字?她躲在魔鬼城,飘然而出,倏忽而遁,就是为了向被城市腌得两眼发黑的我们,展示这古老的箴言?
(作者毕淑敏,选自《读者》2017年第19期,有改动)
写作借鉴
“银与福”是老人出售的羊皮画上的汉字。文章详细记叙了“我”买下了“银与福”羊皮画的经过,以及与老人谈话过程中明白了“银与福”这一古老的箴言的真正含义。作者以“银与福”为题,既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情,也点明文章的主题。
外出旅游,在景点购买纪念品,这是很寻常的事情,但作者却从老人“银与福”的羊皮画中,感悟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独具慧眼,让文章立意新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时,我们只有“放出眼光,运用脑髓”(鲁迅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巧辟蹊径,才能找到新角度,悟出新道理来。
佳作亮相
围墙外边
常州一考生
偶尔抬头看向窗外,发现窗外有盆昙花,也不知是何时摆在那里的。相比于其他植物的枝繁叶茂,这盆昙花显得十分平常,除了枝条日渐蓬勃,一点儿也无开花的迹象。
我也自然忽略了它的存在,昙花与我之间隔了一堵围墙,互不相扰。
一天傍晚,我走上阳台,忽然看见一团紫色的绒球从花盆中钻了出来。我大吃一惊,定睛细看——那不是绒球,而是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我郑重地把它搬回家中,放在书房中央的桌子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那紫色的花苞却渐渐明亮了起来。时针指向了八这个数字时,昙花的花苞忽然颤动了一下,我的精神为之一振——重头戏来了……
仿佛清晨熟睡的婴儿被一声慈母的呼唤唤醒,昙花白嫩的小手揉着惺忪的睡眼,蜷曲的身子慢慢张开,渐渐打开了花苞,一股清香弥散而出,四处溅溢,金黄的花蕊上分布着密密的花粉,传递着幸福的呢喃。昙花终于完全打开了花苞,此时的她犹如一位美妙绝伦的紫衣仙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施施然降临于世;又如一位婀娜多姿的舞者,在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翩然起舞……
她欣喜地抖开紫色的衣裙,踏着节拍做出一个个舞蹈动作,虽然是人生的第一次,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历经数年的积淀,她的每一个细胞都被刻上了“舞蹈”这个神圣的词汇。这是属于生命的舞蹈,是昙花展现自我、绽放美丽的舞蹈。
不到一个小时,昙花的美态就收了回去,一如来时的优雅,她在向观众挥手告别之后,将手臂缓缓向心口合抱,就如开放时的倒带,缓缓复位。
昙花从开放到闭合,从起舞到落幕,似乎不到两个小时,就给了我無数的震撼:昙花的沉默并不代表默认。她用短暂而又绝世的美,证明了她的永恒,告诉了我什么是厚积薄发。
此时,围墙不在。
原来,跨过围墙,打破围墙,走出围墙,那儿,美正在悄然绽放……
点评
作文立意新颖,结尾照应文题,很好地点明了写作主旨。小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个角度描写了昙花从起舞到落幕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在这个场面里“我”的情感变化,波澜起伏、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