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要新颖,切忌落俗套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评分标准中“立意新颖”是最重要的评分标尺之一,考生都想拿到这一分数,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考生很不小心地失去了这一分数。
  笔者多次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时都发现不少考生作文的内容虽贴合题目的主旨,但立意陈旧,人云亦云,平淡寡味,缺少新鲜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令人可惜。
  立意新颖,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写出自己特有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这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地向事物深处挖掘,通过反向思维、变换角度、深入思考等方法,挖掘出新颖、深刻的中心思想。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范文示例
  银与福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座魔鬼城。它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砂岩被飓风的利刃和雨水的指甲,还有岁月的剪刀雕刻镂空,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城骸和猛兽的残肢。
  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岩群,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忽然背后有幽灵般的声音响起:“客人,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猛回头,见一老媪披着黄色的袍子悄然移近我,枯瘦的手中挥舞着一卷画轴。
  我吓了一跳,觉得这老媪简直就像是魔鬼城的常住人口。我揉眼看不远处的越野车和天上浑黄的太阳俱在,胆子才壮了一些,于是问道:“你的羊皮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它能保佑你。”老人说着,打开她的包袱。羊皮画卷在一起,散发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味。我一幅幅展开来看,每幅都有脸盆底大小,四周缀满了憔悴的草珠子,用细而韧的羊肠线编织成网状,古朴中透着不可捉摸的空灵。画上多半写着各类经文,绘着炫彩的符咒,我完全看不懂。有一幅很特别,边缘缀着木质流苏,沉甸甸地拉直了薄薄的羊皮,使画上的少女的面颊平展而悦目。羊皮画分两面,一面染作宝蓝色,一个长相如从史前岩画上走下来的小人,手舞足蹈,快乐得几乎摔了跟头。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用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我拿在手中,翻过来倒过去地看,不解,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老人的目光在稀疏的睫毛下浑不见底,好似注满砂粉的深潭。她说:“银子,你懂吧,就是钱。它能保佑你有钱。”
  看看同伴归来还早,我就同老人聊起来:“银子是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
  老人在风沙中一动不动,说:“银子就是银子,银子不是所有的东西。如果银子是一切,羊皮上就不会写着‘福’了。银子和福是两样东西,你可以有银子,但是你没有福。福是另外的赐予。”
  我说:“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没有银子,可是我有福。”
  老人好似一尊沙漠中的石像,说:“行的。你没有银子,可是你能有福。”
  我说:“不见得吧?如果真是那样,就该写着福与银了,而不是现在的顺序。”
  老人并不恼,说道:“细细看,看它的四周是什么?”
  我这才注意到,羊皮画周边的木流苏并非普通的纹饰,而是一把又一把的吃饭勺子。它们由树根雕成,平浅单薄,要是用来舀汤,可真要费不少工夫。
  老人说:“福的根是要有饭吃,要是没的饭吃,人就成了干尸。干尸你懂吧?”
  我不住点头。干尸,当然懂,在魔鬼城,人和干尸只有一步之遥。
  老人继续说:“有了吃的,人就有了福底子。有银子比有福容易。有人有了银子,可是没有福。有福是最难的,你要先有了吃饭的勺子,再有了锦上添花的银子,然后,你还要去找福。银子永远不能骑在福上头。”
  我从老人手中买下了“银与福”的羊皮画,目送她黄色的袍子消失在魔鬼城“无敌舰队”之后。
  直到今天,我还会不时拿出这幅羊皮画抚摸端详。每一次,都会有金米样的砂粒掉出,然后被我精心地填回羊皮的皱褶中。我心中始终存有疑问,这画是谁的手笔?那老人吗?她如何会写汉字?她躲在魔鬼城,飘然而出,倏忽而遁,就是为了向被城市腌得两眼发黑的我们,展示这古老的箴言?
  (作者毕淑敏,选自《读者》2017年第19期,有改动)
  写作借鉴
  “银与福”是老人出售的羊皮画上的汉字。文章详细记叙了“我”买下了“银与福”羊皮画的经过,以及与老人谈话过程中明白了“银与福”这一古老的箴言的真正含义。作者以“银与福”为题,既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情,也点明文章的主题。
  外出旅游,在景点购买纪念品,这是很寻常的事情,但作者却从老人“银与福”的羊皮画中,感悟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独具慧眼,让文章立意新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时,我们只有“放出眼光,运用脑髓”(鲁迅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巧辟蹊径,才能找到新角度,悟出新道理来。
  佳作亮相
  围墙外边
  常州一考生
  偶尔抬头看向窗外,发现窗外有盆昙花,也不知是何时摆在那里的。相比于其他植物的枝繁叶茂,这盆昙花显得十分平常,除了枝条日渐蓬勃,一点儿也无开花的迹象。
  我也自然忽略了它的存在,昙花与我之间隔了一堵围墙,互不相扰。
  一天傍晚,我走上阳台,忽然看见一团紫色的绒球从花盆中钻了出来。我大吃一惊,定睛细看——那不是绒球,而是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我郑重地把它搬回家中,放在书房中央的桌子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那紫色的花苞却渐渐明亮了起来。时针指向了八这个数字时,昙花的花苞忽然颤动了一下,我的精神为之一振——重头戏来了……
  仿佛清晨熟睡的婴儿被一声慈母的呼唤唤醒,昙花白嫩的小手揉着惺忪的睡眼,蜷曲的身子慢慢张开,渐渐打开了花苞,一股清香弥散而出,四处溅溢,金黄的花蕊上分布着密密的花粉,传递着幸福的呢喃。昙花终于完全打开了花苞,此时的她犹如一位美妙绝伦的紫衣仙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施施然降临于世;又如一位婀娜多姿的舞者,在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翩然起舞……
  她欣喜地抖开紫色的衣裙,踏着节拍做出一个个舞蹈动作,虽然是人生的第一次,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历经数年的积淀,她的每一个细胞都被刻上了“舞蹈”这个神圣的词汇。这是属于生命的舞蹈,是昙花展现自我、绽放美丽的舞蹈。
  不到一个小时,昙花的美态就收了回去,一如来时的优雅,她在向观众挥手告别之后,将手臂缓缓向心口合抱,就如开放时的倒带,缓缓复位。
  昙花从开放到闭合,从起舞到落幕,似乎不到两个小时,就给了我無数的震撼:昙花的沉默并不代表默认。她用短暂而又绝世的美,证明了她的永恒,告诉了我什么是厚积薄发。
  此时,围墙不在。
  原来,跨过围墙,打破围墙,走出围墙,那儿,美正在悄然绽放……
  点评
  作文立意新颖,结尾照应文题,很好地点明了写作主旨。小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个角度描写了昙花从起舞到落幕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在这个场面里“我”的情感变化,波澜起伏、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其他文献
走过童年  牛雪峰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每每想起,总会无比怀念,我也不例外。  每当我回忆起童年时,脸上总是不自觉地挂满笑容。我喜欢把一切烦心事都抛到九霄云外,细细地品味儿时的乐趣。  儿时的我每天晚上回家全身上下总是都脏兮兮的,整天与几个“哥们儿”摸爬滚打,上蹿下跳,早上的新衣服都变得一塌
期刊
范文示例  晨 趣  一抬头,跟前一片金光:朝阳正跳跃在书架顶上玻璃盒内日本玩偶藤娘身上,一身和服,花团锦簇,手里拿着淡紫色的藤萝花,都熠熠发光,而且闪烁不定。  我开始工作的时候,窗外暗夜正在向前走动。不知怎样一来,暗夜已逝,旭日东升。这阳光是从哪里流进来的呢?窗外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仿佛张开了一张绿色的网。再远一点,在湖边上是成排的垂柳。所有这一些都不利于阳光的穿透。然而阳光确实流进来
期刊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对作文的开头,写作时我们应该反复斟酌,仔细推敲,力求恰到好处。  篇首点题就是在作文的开头用一两句或者一段话点明题意。开篇点题不仅使作文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读者一目了然,增強作文的吸引力。记叙文的
期刊
作文通篇反复点题,可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这也是较为常见的点题方法。朱自清的《背影》,从开头到结尾,四次提到“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我看见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流里,再找不到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他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样通篇反复点题,把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使
期刊
一件诗意的事  田紫嫣  古有五柳先生踩着夕阳于南山之下采菊,今有我迎着朝阳在窗台边读书。  三月,是一个闲适的季节,和煦的春风吹开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心房,暖暖的阳光吹散了厚厚的尘埃。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脸上,刹那间便有了一种岁月静好、与世无争的感触。捧上一杯清茗,于一片闲静之中翻开一本《陶渊明诗集》,读五柳先生的诗,跟随他的脚步,去那清新淡雅的字里行间感受岁月的娴静与惬意。  指尖轻抚那
期刊
文者,重在一个“情”字,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作时,我们要学会选择情感充沛的材料。在考场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能够碰撞出阅卷老师的心灵火花。同学们的作文若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何愁得不到高分?  怎样才能以情动人呢?我们必须对生活、对客观事物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描写绘出人物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
期刊
“立意”,就是确立作文的中心思想,使作文的主题富有积极的意义。古人云:“文以意为先。”写作文,要体现正确的立场、观点,要宣扬健康、美好,要批判消极、错误。一篇作文的好与坏,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確的中心思想。如果立意不正确,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站不住脚,彻底失去价值。  范文示例  母 亲  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
期刊
范文示例  母亲灯  第一次进城,母亲去送他。通往城里的过路车每天只有一班,他和母亲在路边等了很久。母亲一直替他扛着那个大大的背包,她把背包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再从左肩换到右肩。他对母亲说,把背包放下来歇一歇吧。母亲摇摇头说,我背着就行了。刚下过雨,路还没有干透,他知道母亲怕弄脏了他的背包。背包虽然廉价,却是新买来的。母亲想让他干干净净地进城,不想让她的儿子被城里人嘲笑。  车很久不来
期刊
考场作文不宜太含蓄,而是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对此,开篇点题是最有效的方法。题记犹如凤冠上的明珠,用它点题,能先声夺人,让读者对作文所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精妙的题记不仅可以提示或凸显作文的主旨及情感,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营造愉悦的阅读心理,而且能够彰显文采、展示才情,从而达到“浓缩言语动人心,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成为作文得分的亮
期刊
范文示例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小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它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先生的家里去,那是快接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