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没有理由不好问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过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肯定会困惑: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课堂上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对此,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我们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积极思维的一种方式,最能够调动学生思索、答问解题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应结合他们的特点,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是贯穿于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的一条红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而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研究性课程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的重要问题。那么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从小总喜欢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问题”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与师生间的融洽和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无关系。
  我的一个同事在教授“生日快乐”一课时,先和学生聊过生日。这一过渡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放松了。他顺势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一方问另一方答。互相猜测对方的生日,比一比谁用的问题最少就可以猜测到对方的生日。学生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积极动脑。连那些平时在课堂上很少有所表现的学生也变得异常的踊跃。不知不觉中,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就结束了。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想问敢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当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并进而体验到向同学提问是一种愉悦的学习方式后。他就会不断地尝试,不知不觉中也会向老师、书本提问了。
  
  二、激发学生提出想问的问题
  
  一个人哪怕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都会勇气倍增,激发无数次的追求。苏霍姆森斯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中,有了这种强烈的需要,学生学习就会产生不尽的动力,进而在学习中发出众多的疑问。投入大量的思考,形成更多的实践探索。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引导,用非常独特的语言鼓励他们的“别出心裁”,善待他们的新奇想法。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们要用赞许的目光注视并伴以恳切的语言,如“你能够想到这个问题真不简单”,“你的问题很具有研究性”,“你真会提问题”,“提得好极了”等口头表扬。有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全是正确、有价值的,这时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即使问错了也不指责,反而要肯定、表扬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用“他提的很不错,谁来帮他解答”,“再多点思考你会提得更有意义”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来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
  
  三、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爱迪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多提出问题,鼓励、启发学生质疑,引导他们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当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要让学生明白从哪里找疑点,从而提出问题。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进行质疑,有了疑问,就不难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如实践活动课“我爱我家”,要求学生利用客厅的条件合理地贴出方砖。活动中,许多学生都受课本上固有的方法的限制,而不思异求新。这时,我向学生提问:“除了你这样的贴法,还有别的既节约又可以使房间看起来美观一些的方法吗?”这时候,有的学生就开始了反问:“老师,我可以不可以把这方砖改成别的图形来设计呢?”一个问题牵引出好多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说:“那把墙给打通了,行吗?”马上就有同学起来反对:“那样会毁坏了房子的整体结构,住着不安全。”我马上给予表扬:“你考虑得很周到。”有的学生又接着问:“我是不是也可以把房间给重新布局一下呢?”这个时候,学生个个都成了设计家,有摆弄学具搞独创的;有合作分工共同研制开发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我在做总结的时候让学生一起评价出最佳设计能手、最有创意的方案、最美观的设计等,让学生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在学中生趣,在趣中促知识能力的生成。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评选出了许多“最佳”,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想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得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就得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能融入快乐学数学的教学环境当中,融入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课堂巡视,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不再是以往显示教师特权的“随便走走”,也不是课间小憩式的悠闲等待,更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暂时“停止”,而是教师“深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进行课堂实践时调研与调控的有效手段。它担负着课堂检查督促、调研调控、个别施教等重要教学任务。可以说做好课堂巡视工作,对于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进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文字基础训练的同时,应着眼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意志、品质、情感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自主创新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读”为主线、以“议”为手段、以“用”为主旨的教
作业是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作业批改,我们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批改方式,而应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融入新的理念,尽量体现人文意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尝试与体会。    一、灵活使用批改符号,让学生纠错有方向    用活传统批改符号,引进或创造一些符号,赋予这些符号寓意与生命。学生们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丝毫不带感情、只具判断
从事管理工作几年来,我们注意到有些教干走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的工作就大有起色,当然也有相反的例证。我们对这些教干进行了归类与跟踪研究,发现在影响学校工作绩效与声誉的诸多因素中,除了经济基础、学校布局、地理位置、师资力量、教干基础素质等客观因素外,教干管理策略的选择与运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管理策略更有利于学校工作,更能做出绩效呢?    一、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及教干扮演的角色   
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与音乐交流,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就必须走向多样化。    一、用语言与音乐交流——描述音乐内涵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只要学生用心去听,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所想。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
随着教学教研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教育界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倡导下,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一直是我们追求之所在,一些课堂常常因为快乐、自由而使教与学显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我们有幸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学能手”评比工作,那些课堂,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震惊的并不是热烈的课堂氛围和大家积极开动脑筋的场面,而是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能从生活中去感
“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中小学校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如今。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的出台,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及管理要求又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呢?    一、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1、学校与组织环境关系的变化。这里的组织环境关系指的是学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修改后的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与家长同时承担学生安全责任,防止和避免发生“扯皮”
古往今来,无数的师者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们对“悬梁刺股”、“借光读书”等苦学故事更是津津乐道。然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却指出: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审视学生的学习,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由畏惧变喜爱。如此一来,学生便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再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而是
探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学生合理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是不合理需求不断得到引导和矫正的过程,是单一和浅层次需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的过程。其中的焦点词“需求”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每堂课都有各自的任务重点,且单位时间有限,需求不可能全面满足,自主探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怎么办?确立好探究点是最好的办法。一个合适的探究点,能“窥一斑而识全豹,望半爪而感巨龙”,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来进行探讨和体验,实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