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2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举行,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政府领导人、观察员国总理或代表以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东盟、亚信会议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负责人参加此次会议,围绕如何深化上合组织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充分交换意见,为落实本年度元首会议的成果作出具体规划,积极应对不稳定国际格局带来的现实挑战,共同探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路径。
会议成果聚焦对接“一带一路”
本次会议是2015年中国作为东道国举办的最后一场重要多边活动,时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又值中国“十三五”规划的路线图经中央全会审议通过,各方对上合组织框架内经贸合作新增添的“中国动力”充满期待。
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被确定为“研究上合组织框架内经贸、投资、金融、交通和人文合作的现状、前景和发展措施”,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被置于讨论的核心。
各国总理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回顾了过去一年上合组织各领域取得的务实成果,确定未来一个时期多边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会上签署了一系列涉及上合组织具体合作和内部工作的决议和文件,比如《2016—202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海关合作计划》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声明,重申各方积极支持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区域合作倡议,认为该倡议契合上合组织的长远发展目标。赞成各国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相对接,以产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为重点,推进区域合作迈向更高、更广、更深层次,助推本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准备建立国际运输走廊,提升过境运输潜力,发展高铁等铁路交通,建立多式物流中心,采用先进和创新的交通技术;通过贸易结构多元化,提升商品和服务贸易规模和质量等,并积极吸引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参与具体项目合作。
随着上合组织的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如何使多边合作取得更多实际成果,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成员国、观察员国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地缘环境、资源禀赋差距悬殊,上合组织一直没有找到能够把所有地区国家都涵盖其中的宏大项目,中方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满足了这种现实的需求。
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国家同属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稳定本国经济、优化产业布局、挖掘资源潜力、强化竞争优势的紧迫任务,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地区内部贸易链、产业链的形成,将会使每个国家都能充分受益,共享合作“红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地区国家之间、区域组织之间相互合作、广泛参与,方式灵活,主体多样,上合组织无疑是其中最可倚重的力量,可以提供机制方面的支撑和保障,帮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实现相互对接。
提升应对外部风险与挑战的能力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能源和原料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发达国家单方面调整经济和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明显,上合组织所在地区国家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相互间的贸易额急剧下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成员国的货币大幅贬值。
与此同时,上合组织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迅速恶化,叙利亚、阿富汗的和平进程受阻,前者内战加剧,民不聊生;后者执政当局发生分化,政治重建前景黯淡,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
近年来,中亚日益成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角逐和博弈比较集中的“竞技场”,不同大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积极主导和推进不同的地区合作计划,甚至相互排斥,彼此针锋相对,干扰了正常的区域合作进程,影响了上合组织阶段性目标的设定和实现。
在这种严峻的挑战面前,地区各国无法独善其身,需要“抱团取暖”,因此亟待凝聚共识,扩大合作的领域。本次会议肩负着在新形势下上合组织如何进一步发掘潜力、创造机遇、共克时艰的重要任务。
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首先要增强上合组织内部的团结,更多地实现利益上的共享,加强互信,责任共担,建立中国倡导的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其次是夯实多边合作的物质和法律基础,采取多边和双边相结合的方式,争取在重点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此次总理会,除大范围和小范围的多边会晤以外,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理萨里耶夫同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还与梅德韦杰夫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次定期会晤,双边层面签署的协议和文件更多,项目落实和启动更便捷,更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也丰富和充实了上合组织框架内经贸合作的内容。
再次是,要针对各种风险建立必要的制度安排。由于外部的威胁和挑战来自不同的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上合组织的行动和保障机制建设,在政治、外交、安全、经贸、社会等方面加强磋商与协调,制订必要的预防措施。
以“六大平台”推动三大合作
上合组织是新型的区域合作机制,以“上海精神”为指针,倡导新的合作理念与合作原则,尊重成员国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经济、安全、人文是上合组织多边合作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和安全被称作“两个轮子”:安全上重在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犯罪,防范非传统安全威胁;经济上重在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围绕2003年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出台落实措施计划。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多边经济合作遇到的障碍比较多,明显滞后于安全合作,必须不断创新合作的方式,寻找适合本地区各国实际情况的合作路径。 上合组织人文合作点多面广,文化、教育、科技、卫生、青年、媒体、旅游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受到的关注明显不够。
此次上合组织总理会体现出了一些“新”意,对区域合作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李克强总理在发言中强调,在关注安全、经济、人文三大传统领域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本组织六大合作平台,即筑牢安全合作平台、搭建产能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互联互通平台、创新金融合作平台、构建区域贸易合作平台、打造社会民生合作平台,推进各方友好合作取得扎实成果。六大平台不仅容量更大,而且相互并联,重点还是放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有四个平台与此有关,有望破解多边项目落实过程中遇到的现实瓶颈。
建设六大平台,也与2015年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双边或多边会晤时确定的大政方针一脉相承。如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中俄发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的声明;7月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乌法峰会签署的文件中包括上合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和边防合作协定等;9月中哈两国总统会晤签署多项经济合作“大单”,两国总理一年当中三次会晤,双方的产能合作步入快车道。人文和民生合作也受到领导人会晤特别的重视,同样可以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拉近成员国、观察员国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的相知、相亲,实现世代友好、民心相通的目标。
总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铺开,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产能、制造业、科技、信息等产业的合作,将使中国一国的优势转变为地区国家的整体优势;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的启动,不断签署货币互换的扩大本币结算的协议,也有助于地区国家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中方希望此次上合组织总理会成为区域合作的一个新起点,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为多边经济合作找到更多的“增长点”,充实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的具体内容。
2015年9月在中国西安举行的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晤,以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如何衔接为主题,围绕中方的有关建议,形成了促进多边合作的9项具体举措,包括启动制定区域经济合作五年发展规划,批准启动《2017-2021年推动项目合作措施清单》;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批准成立贸易便利化工作组;扩大贸易搭建平台,举行首次“上合组织国家商品展”;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探讨建立“上合组织电子商务平台”;加强投资合作,中方将推动企业开展集群化投资;推进互联互通合作,开展区域物流枢纽和出海港口建设;加强资金融通,开展投资项目合作;深化海关合作,等等。这些措施同样可以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双边合作相互呼应,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说明上合组织正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支撑平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