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对学生现有的资源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学生资源”的观念,充份挖掘小学语文课程中可以利用的学生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同时,教师还要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引导学生用现有的资源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方位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资源;开发;利用
一,树立“学生资源”的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认为学生如同空白的纸张,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就像在白纸上画图,学生要吸收教师教授的一切知识,即教师要在纸上画什么,纸上就得呈现什么。实践证明,这种教授的方法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觉得自己只是被动的吸收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同时,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观点和理念,他们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就会被扼杀,这样的学生,容易高分低能,除了会考试外,综合应用能力不强。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则是以人为本,要求尊重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已经学到的文化知识、已经领悟过的人生感受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展现的性格、已了解的知识、以拥有的生活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积极的、自主的、个性的发展。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充份认识学生已有的资源,再对学生已有的资源进行引导,让学生能获得得多知识、了解更多情感、培养更多能力、知道更多信息,然后全方面的、综合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利用的学生资源
1,学生的语言资源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每个人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从父母的教导中获得初步的语言知识,以目前小学生的水平来说,通常小学生已经初步的掌握一些语言知识,这表现在,学生能初步的运用语言表述一些简单的事情,能阅读一些不太复杂的书籍、能传达一些自己的情感,这些语言知识都是学生所受到教育的积累。只是小学学生由于受到生理的影响,他们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在语言的表达上还不具有条理性,思维上没有逻辑性,思考上还没有深入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知识显得还很幼稚、很粗糙。
2,学生的生活资源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也就有不同的人生感悟。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诗人因为对生活的感情写下诗篇,作者因为对人生的感慨写出故事,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共鸣的心情去学习语文。学生在带着感情学习语文时,不仅能学习到课本的知识,还想得到更丰富的人文、情感体验。
3,学生的兴趣资源
所谓兴趣就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对一件事越有兴趣,就越愿意探索该方面的知识,小学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不仅如此,学生在学习时,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兴趣分别引导,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愿意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
三,教师合理利用学生资源的建议
1,从生活方面进行引导
小学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过于抽象的知识他们不懂,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资源,从生活资源方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兴趣。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亲情的共鸣,让学生自己找找自己和爸爸哪里相像,和妈妈在哪里像,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如果自己的妈妈不见了,那是怎样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小蝌蚪的心情。这样学生通过引导通用具体的情感了解语文知识。
2,从创造环境入手引导
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可以创造出一种环境,这种环境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吸引学生进行语言描述的情形,也可以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引导等等,通过对环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感情,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找春天时,如果当时真是春季,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校园自己找春天,学生通过环境,能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情感性与生活性。
四,对于学生资源合理利用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了解学生资源
这包含几个方面:教师要有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情、知识是资源的意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体验,平等的对待学生,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自己只需要提供足够的环境,给予更多让学生学习的机会、思索的机会,学生就能自己学习;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资源,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资源进行引导,就必须了解学生有怎样的资源,所以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用心与学生沟通,学生就会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与教师共同分享;教师要能引导学生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努力的学习,多掌握教学的技巧,多磨练教学水平,多思考教学的精神,然后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资源。
2,教师要创造学生资源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未知的知识总是很茫然,也不知道怎样进步,教师这时就要创造一个轻松的扭转,让学生慢慢消除害怕的心理,当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可怕的事情,也不是种沉重负担的时候,就会积极的学习。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用边做游戏边学习的方式,创造情境让学生忘记这就是学习,然后不知不觉的掌握更多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还可以通过问答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更愿意展现自己的资源。
3,教师要交流学生资源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教师要意识到,仅仅是师生交流,或者生师交流都难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其它人多交流,才知道怎样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知识,怎样才能欣赏他人,怎样跟他人教流,怎样与他人配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不仅能得到更多机会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全方位的培养自己的能力与感情。
结 论:
随着人类的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要求全方位的人材,而“人材”二字,“人”字在前,“材”字在后,学生必须先成为人,才能真正的顺利成材。教师对学生的培养,需要从小时候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未来他们才能是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2]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3]石鸥.刘丽群.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海南人民出版社,2003(6).
[关键词]:小学语文;资源;开发;利用
一,树立“学生资源”的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认为学生如同空白的纸张,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就像在白纸上画图,学生要吸收教师教授的一切知识,即教师要在纸上画什么,纸上就得呈现什么。实践证明,这种教授的方法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觉得自己只是被动的吸收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同时,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观点和理念,他们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就会被扼杀,这样的学生,容易高分低能,除了会考试外,综合应用能力不强。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则是以人为本,要求尊重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已经学到的文化知识、已经领悟过的人生感受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展现的性格、已了解的知识、以拥有的生活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积极的、自主的、个性的发展。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充份认识学生已有的资源,再对学生已有的资源进行引导,让学生能获得得多知识、了解更多情感、培养更多能力、知道更多信息,然后全方面的、综合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利用的学生资源
1,学生的语言资源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每个人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从父母的教导中获得初步的语言知识,以目前小学生的水平来说,通常小学生已经初步的掌握一些语言知识,这表现在,学生能初步的运用语言表述一些简单的事情,能阅读一些不太复杂的书籍、能传达一些自己的情感,这些语言知识都是学生所受到教育的积累。只是小学学生由于受到生理的影响,他们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在语言的表达上还不具有条理性,思维上没有逻辑性,思考上还没有深入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知识显得还很幼稚、很粗糙。
2,学生的生活资源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也就有不同的人生感悟。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诗人因为对生活的感情写下诗篇,作者因为对人生的感慨写出故事,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共鸣的心情去学习语文。学生在带着感情学习语文时,不仅能学习到课本的知识,还想得到更丰富的人文、情感体验。
3,学生的兴趣资源
所谓兴趣就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对一件事越有兴趣,就越愿意探索该方面的知识,小学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不仅如此,学生在学习时,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兴趣分别引导,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愿意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
三,教师合理利用学生资源的建议
1,从生活方面进行引导
小学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过于抽象的知识他们不懂,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资源,从生活资源方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兴趣。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亲情的共鸣,让学生自己找找自己和爸爸哪里相像,和妈妈在哪里像,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如果自己的妈妈不见了,那是怎样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小蝌蚪的心情。这样学生通过引导通用具体的情感了解语文知识。
2,从创造环境入手引导
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可以创造出一种环境,这种环境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吸引学生进行语言描述的情形,也可以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引导等等,通过对环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感情,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找春天时,如果当时真是春季,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校园自己找春天,学生通过环境,能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情感性与生活性。
四,对于学生资源合理利用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了解学生资源
这包含几个方面:教师要有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情、知识是资源的意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体验,平等的对待学生,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自己只需要提供足够的环境,给予更多让学生学习的机会、思索的机会,学生就能自己学习;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资源,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资源进行引导,就必须了解学生有怎样的资源,所以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用心与学生沟通,学生就会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与教师共同分享;教师要能引导学生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努力的学习,多掌握教学的技巧,多磨练教学水平,多思考教学的精神,然后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资源。
2,教师要创造学生资源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未知的知识总是很茫然,也不知道怎样进步,教师这时就要创造一个轻松的扭转,让学生慢慢消除害怕的心理,当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可怕的事情,也不是种沉重负担的时候,就会积极的学习。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用边做游戏边学习的方式,创造情境让学生忘记这就是学习,然后不知不觉的掌握更多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还可以通过问答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更愿意展现自己的资源。
3,教师要交流学生资源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教师要意识到,仅仅是师生交流,或者生师交流都难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其它人多交流,才知道怎样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知识,怎样才能欣赏他人,怎样跟他人教流,怎样与他人配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不仅能得到更多机会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全方位的培养自己的能力与感情。
结 论:
随着人类的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要求全方位的人材,而“人材”二字,“人”字在前,“材”字在后,学生必须先成为人,才能真正的顺利成材。教师对学生的培养,需要从小时候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未来他们才能是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2]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3]石鸥.刘丽群.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海南人民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