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说题”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交流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说题”主要是就如何审题、如何解析题目等对题目的一系列思考过程展开论述,旨在阐述题目的来龙去脉,将所学知识融会貫通,并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解题技巧、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进行“说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只有教师深入把握题目的思路,紧紧跟随课程标准,才能有效针对中考进行题目的预测
【摘要】 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教育方式。班会是帮助学生学会在学业和人生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的最佳方式。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发展相互尊重的关系中,将孩子培养成为有责任感、尊重的、机智的社会公民,是班主任工作的愿景。通过围绕培养正面管教的八个核心技能来召开有效的班会课,建造班级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之屋,营造良好班级人际生态,从而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
【摘要】 唐宋散文教学,常常是让人带着满腹的疑惑开始的,20篇课文,一下子展现眼前,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种不知所措之感。能否让学生通过唐宋散文学习从必修的教师带领学习转移到选修的自主学习鉴赏,是唐宋散文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基准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疑惑、教学措施两方面的探讨,对如何在唐宋散文课堂教学中达到高效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唐宋散文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疑惑 教
【摘要】 本文从一件班级换座位风波的发生出发,记录了矛盾发生的过程,处理的过程及最后的反思,在教育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事情,往往就是一次德育教育的契机,当代孩子个性更加鲜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真正理解学生,希望学生正向善意理解教师用意的同时,教师本身也应正向善意理解学生。   【关键词】 换位思考 正向理解 教育契机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
【摘要】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使其与我们的教学融合会是教学的一大助力,而人工智能强大的功用运用于英语的词汇学习中,会使词汇学习的效果倍增。经过多方考虑,笔者选择了“一起中学”学习平台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探究,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一起中学 英语词汇学习 实施操作 学习效果 困惑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
【摘要】 数字网络时代的整本书阅读正遭遇“费时”与“低效”的尴尬,要确保阅读真正发生,老师就不能生活在真空时代,而应充分利用各类网络APP小程序来帮助阅读活动的推进。事实上,不论是前期共读书目的选择、中期阅读行为的督促帮助还是后期阅读成果的整合迁移,各种网络APP小程序都能大有作为。   【关键词】 APP小程序 真阅读 自主选择 督促帮助 整合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32.4
【摘要】 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换,还要让德育能够真正地融入进课堂中,从而影响学生,让学生内心深处牢记中华优秀传统,让英语课堂更加多样化。本文从小学英语课堂德育渗透的作用以及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课堂德育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德育 作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
【摘要】 “新五环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能。“五环”指“教师导引——自主探究——互助交流——展示点拨——巩固提升”。 高中政治复习课中,可以应用“新五环教学法”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教学法 新五环 政治复习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中政治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中政治不仅是高中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是高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学生的升学以及思想政治的提高都会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高中政治的学习过程中,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有利于避免政治课程的枯燥,对学生政治成绩的提高意义重大。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故事导入法在高中政治课程新授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同时对故事导入实施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
【摘要】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关键词】 语言文字训练 读 说 练   【中圖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