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仍存在很多问题。而作为具有学习自由、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等特点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在推动民族落后地区思政课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快速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先进方案。本文认为充分应用好慕课,注意扬长避短,将使其推动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过程中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慕课 民族地区 思政课 应用
基金项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课题“慕课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課中的应用前景研究”(课题编号:14XYSY01)成果。
作者简介:苏登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蔡红艳,兴义市鲁布格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253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强的思想可塑性。因而,高校思政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民族地区高校因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发展的不足。应用慕课这一先进的方案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
思政课是我国的高校重点基础课程,民族地区高校也十分重视。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逐步落实,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建设也取得了很大发展。
第一,思政课程全面开设,教学内容充实,课时量达标。第二,师资力量稳步提升。近几年,中东部地区高校毕业的思政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出现富余,正源源不断地被吸引到民族地区高校。另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也加大对本校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断续深造。第三,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随着多媒体教室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即便在最偏远的民族地区高校也能够在思政课中运用PPT、影音资料及互联网其他资料等,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第四,教学氛围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环境改善。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实践,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氛围。第五,思政课教学影响力扩大,教学效果稳中有升。
(二)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不断发展,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从学生层面看,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思维更受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更多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思维的学生。总体来看,这些学生整体的文化水平、思考能力、视野开阔度还是相对落后的。在思政学习中,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理解不够全面,对分析题、论述题的解答常常局限于课本背诵的条款,而不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从教师层面看,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存在学历层次较低、业务素质较差、政治觉悟不高、教学方式落后等特点。在较长的时期内民族地区存在着一个恶性循环,即越是偏远落后,越难产出人才,越难出人才,又导致贫困难以改变。在地方交通、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改善、学校经费又很有限的情况下,“引不来、留不住”是民族地区高校长期面临的困难。再次,从思政课教学环境来看,大学教育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教育,并相对开放地与社会接轨,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受地方大环境影响。民族地区大学所在地方的政治、经济、地理、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其思政课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政治的关注度及敏感度都更低、学习有很强的“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的意味、办学定位也较低。民族地区高校的基础设施也远没有东部发达地区那样完善。教学“硬件”设施的落后和缺乏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样也阻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从思政课教学本身来看,民族地区高校所处的环境导致教学本身不受重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仍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然不足,教学效果有很大提升空间,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考核及格率较低。思政教改已在全国开展,考核方式也发生了很变化,但以卷面的方式考核仍然占较大比重。特别是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改革步伐较慢的情况下,其严格的卷面考试,仍然是思政课考核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民族地区高校按照教学要求进行中等难度的卷面考查,学生的及格率并不十分理想。
二、慕课在发达地区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慕课的涵义及其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慕课是MOOC的音译词。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直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最早提出概念的是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赖恩·亚历山大(Bry an Alexander),时间是 2008 年。”三年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慕课试验,引爆慕课风潮。已有“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201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加入了edX平台,此后,北大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一同达成了加入了Coursera 的协议。“除了全球性的慕课平台之外,由清华大学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研发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也已经开始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成立于2011年的“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是国内最早规划运作的慕课机构之一。其2014年春季新增课程中,出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是我国首门进入慕课模式的思政课。2016年9月,全国高校思政课程研究中心联合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推出包括全部的5门本科思政课进驻“爱课程”、慕课平台,标志着慕课在我国思政课中的运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过,结合现有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慕课固有的不足,目前教育界公认,不可能完全替代现代大学教育,其“与现行高等教育体系存在 ‘平行’、‘重合’、‘相交’三重关系,应在不同领域内进一步理顺两者的功能边界, 实现优势互补”。
关键词 慕课 民族地区 思政课 应用
基金项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课题“慕课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課中的应用前景研究”(课题编号:14XYSY01)成果。
作者简介:苏登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蔡红艳,兴义市鲁布格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253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强的思想可塑性。因而,高校思政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民族地区高校因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发展的不足。应用慕课这一先进的方案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
思政课是我国的高校重点基础课程,民族地区高校也十分重视。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逐步落实,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建设也取得了很大发展。
第一,思政课程全面开设,教学内容充实,课时量达标。第二,师资力量稳步提升。近几年,中东部地区高校毕业的思政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出现富余,正源源不断地被吸引到民族地区高校。另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也加大对本校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断续深造。第三,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随着多媒体教室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即便在最偏远的民族地区高校也能够在思政课中运用PPT、影音资料及互联网其他资料等,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第四,教学氛围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环境改善。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实践,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氛围。第五,思政课教学影响力扩大,教学效果稳中有升。
(二)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不断发展,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从学生层面看,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思维更受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更多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思维的学生。总体来看,这些学生整体的文化水平、思考能力、视野开阔度还是相对落后的。在思政学习中,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理解不够全面,对分析题、论述题的解答常常局限于课本背诵的条款,而不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从教师层面看,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存在学历层次较低、业务素质较差、政治觉悟不高、教学方式落后等特点。在较长的时期内民族地区存在着一个恶性循环,即越是偏远落后,越难产出人才,越难出人才,又导致贫困难以改变。在地方交通、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改善、学校经费又很有限的情况下,“引不来、留不住”是民族地区高校长期面临的困难。再次,从思政课教学环境来看,大学教育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教育,并相对开放地与社会接轨,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受地方大环境影响。民族地区大学所在地方的政治、经济、地理、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其思政课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政治的关注度及敏感度都更低、学习有很强的“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的意味、办学定位也较低。民族地区高校的基础设施也远没有东部发达地区那样完善。教学“硬件”设施的落后和缺乏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样也阻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从思政课教学本身来看,民族地区高校所处的环境导致教学本身不受重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仍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然不足,教学效果有很大提升空间,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考核及格率较低。思政教改已在全国开展,考核方式也发生了很变化,但以卷面的方式考核仍然占较大比重。特别是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改革步伐较慢的情况下,其严格的卷面考试,仍然是思政课考核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民族地区高校按照教学要求进行中等难度的卷面考查,学生的及格率并不十分理想。
二、慕课在发达地区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慕课的涵义及其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慕课是MOOC的音译词。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直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最早提出概念的是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赖恩·亚历山大(Bry an Alexander),时间是 2008 年。”三年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慕课试验,引爆慕课风潮。已有“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201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加入了edX平台,此后,北大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一同达成了加入了Coursera 的协议。“除了全球性的慕课平台之外,由清华大学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研发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也已经开始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成立于2011年的“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是国内最早规划运作的慕课机构之一。其2014年春季新增课程中,出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是我国首门进入慕课模式的思政课。2016年9月,全国高校思政课程研究中心联合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推出包括全部的5门本科思政课进驻“爱课程”、慕课平台,标志着慕课在我国思政课中的运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过,结合现有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慕课固有的不足,目前教育界公认,不可能完全替代现代大学教育,其“与现行高等教育体系存在 ‘平行’、‘重合’、‘相交’三重关系,应在不同领域内进一步理顺两者的功能边界, 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