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来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
但是说起克隆羊来,估计无人不知。
中国第一只克隆羊就是诞生在西农的克隆羊基地中。学校坐落于农科城杨凌,距离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安约80公里。
杨凌有两所大学:西农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的五六万大学生,大约占了杨凌人口的近1/4。
我们学校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校训所要求的:诚、朴、勇、毅。
来我校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都说,西农的学生就是朴实,能干。
不过,小镇的生活让大家颇感不便。校外只有一家肯德基,是2012年6月开张的,学校附近大型购物商场基本没有,文化设施以及休闲设施也只有寥寥的一两家。每逢节假日,同学们就坐车去西安玩,女生们多是去西安血拼。闭塞的小镇,让一些同学看到了商机,创业做生意的同学如大江后浪,一波又一波。
学校的东门外有一条小街,大家习惯称为小东门。2009年前,小东门西南区有个大市场,开有网吧、KTV、溜冰场等,因学生宿舍靠近东门,陆续有学生租下门面房,开桌游吧、火锅店、台球厅、自行车行,甚至还承包开旅馆,形成由大学生打造出的“吃喝玩乐一条街”,颇为壮观。2010年,小东门拆迁重建,市场拆除,商铺大都关闭,由学生开起来的门面房骤减。2011年学校靠近小东门的东区学生宿舍移到西区,小东门的人流量剧减。不过,想做买卖的学生还是会选小东门。一是小东门的人流量虽然减少了,但是相对集中;二是小东门的租金相对便宜;三是挨着学校,学生的生意好做。从我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来看,2011~2014年,小东门附近学生创业开店的平均寿命6~12个月,创业成功的不到10%。有消息称,小东门将在5年内整体拆迁、重建。
在小东门,同学们开店的项目主要有这几类:自行车行,主要出售新车,还有旧车拆除拼装及售卖二手车,他们还搭建网站配合销售;餐饮业,主要为果汁店、蛋糕店、快餐店、咖啡店;娱乐类,密室逃脱、KTV、桌游吧等;培训类,琴行、舞蹈班等;其他还有二手书店,水果店,快递服务等。走访中,做餐饮业的同学都表示太辛苦,风险大,赚赔是常态;自行车行业算是学生创业的“老大”,成本低、风险小,能保持稳赚不赔,用自行车老板的话来说就是“每年至少人手一辆,有人甚至还得买两三次”,且回收废旧自行车再组装成新车卖出利润最大。开琴行、咖啡店等,比较依赖创业学生的人脉,有学生会的朋友圈,在学校有一定知名度,就比较容易吸引到班级聚餐、社团聚会等团体消费。这两年在小东门开店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整条街现在不足十家学生店,每年大概有三四家新起的,自然也有倒闭的。
接下来,就以近两年小东门创业的案例,聊聊我们这里的创业风景。
休闲一刻——敢在市场做第一人
休闲一刻在小东门颇有年头,这家学生创业小店,从2011年存活至今,虽已换了三任老板,但保留了最初的店名。
第一任掌门人是当时创新学院大二的彭鑫,现在研三在读。2011年,他以1.2万元租下店面,开展休闲桌游业务,售卖饮品和寿司,是杨凌第一家卖寿司的店。当时彭鑫当老板,雇了一个帮手,盈利额每天450元左右,成本为50%上下。2012年由于小东门渐渐萧条,彭鑫将店转手。现在是第三位掌门人,09级经管学院的毕业生何龙承接,改为一楼奶茶饮料二楼休息住宿的饮食住宿一体店,生意还不错。
彭鑫个子不高,戴黑框眼镜,总是喜欢笑着跟人打招呼,他在学校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创业达人。2009~2010年,彭鑫在小东门不远的另一条街摆路边摊,卖“情豆初开”现磨豆浆。那是杨凌第一家卖现磨豆浆的,他以6000元的成本开张,日均营业额400元。2010年彭鑫将买卖转给学弟学妹,光品牌费就赚了2万元。2012年,彭鑫在南校区与朋友合伙经营“静默有时”——桌游、咖啡一体店。2013年,他又在北校区开了“琴行水吧”——将琴行和果汁店相结合。2015年,他注册成立了公司,此外还在筹备开舞蹈培训班,做校园传媒社交网。
彭鑫不打算读博了,研究生毕业后就安心创业。眼看着小东门衰退、那么多同学创业的起起落落,彭鑫自有他的成功“秘密”。他强调创意,他就是敢做杨凌第一家,如现磨豆浆以及寿司。其次,会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力满足顾客需求。比如,做饮食,他就做到卫生、干净、漂亮。彭鑫坦言他的优点是,想到就做,够果断。彭鑫起初创业主要是为了赚生活费。“开第一家豆浆店时,我就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不需要他们的钱。”彭鑫分析其他同学创业的动机不外乎这几种:积累实践经验;找满足感,认为当老板赚钱很“牛”,其他人会羡慕;陷入读书无用论的怪圈,或者自认为不适合学习。
无论动机如何,学生创业总是会叹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彭鑫强调,这是因为大学生最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大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很受限制,大多不想用父母的钱,又没有银行贷款资格,学校申请贷款条件严格、时间慢。所以,大学生创业者们在该投资时舍不得投资,很容易就撑不下去关门了。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没有时间管理店面也是一大难题。尤其是餐饮店,白天12个小时必须得开张,若是有过几次不能正常营业,以后去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还有怕吃苦,没有耐心,这是大学生普遍的毛病,不止是创业,生活中照样存在。一些学生老板的店内,地板不干净,垃圾桶没人倒,老板觉得自己不该干清洁的事,员工觉得工作范围内不包括打扫卫生这一项。此外,选好合伙人很重要,彭鑫知道的就有好几家原本干得不错的小店因为合伙人对利益分成不满意,最后散伙了。按劳动强度分配是隐患,往往谈不好就散。
彭鑫朋友圈里有不少创业的和创业失败的,那些失败的基本没有再尝试创业。创业的学生集中在大二大三,经过半年多的折腾,就该忙考研和找工作,毕竟学校是重点高校,出路选择还是比较多的。另外,大学生资金往往不足。做传统生意的创业学校不太支持,银行贷款无信誉额,只能向朋友借,门面费以及转租费不便宜,一次创业失败每人亏几万元,想要第二次创业,往往没有本钱了。 DIY烘焙屋——带着爸妈来创业
DIY烘培屋让顾客有机会自己制作蛋糕、月饼以及巧克力,也出售制作好的成品。小店位于地段不错的小东门正中央,店铺面积30平方米左右,2014年7月开业,至今已经存活了9个月。
DIY烘焙屋的创始人是农学大三的岳小惠,她说每个女孩都有一个蛋糕梦,开店就是圆梦。“而且,很多大学生喜欢在节日亲手做一个蛋糕或者是月饼,这就是市场啊。”岳小惠说。
店铺固定成本是2万元房租,是岳小惠大一大二打工攒下的钱。她最大的优势是员工来源,家就在陕西,离学校不是很远,父母支持她创业,特地过来帮她。
据岳小惠说,蛋糕店平均每天有500元左右的营业额,节假日期间营业额会成倍增长。2014年中秋节3天有4000多的营业额,平安夜以及元旦每天营业额都上千。这样算来,蛋糕店每个月的利润很可观。有父母帮忙,她还能安心做些其他事。
跟岳小惠讨论成功的原因,她认为,一方面是自己喜欢这一行,再苦再累都愿意;另一方面,市场定位很关键,当时杨凌还没有DIY蛋糕店,她知道很多同学都对此感兴趣;再一个要素是坚持,许多大学生创业两三个月就结束,她认为他们不够坚持。
岳小惠开店碰到的难题中最让她头疼的是宣传,几个月内她做过三次宣传,自己设计宣传单,写宣传策划,当时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觉得效果不理想。她认为宣传是成功的第一步,特别是在大学附近,只有让同学们了解了,他们才会来、才会带朋友来。
创业以后,岳小惠对“学以致用”颇有感触。学习过农作物栽培学及农产品加工学,岳小惠可以准确选择原材料加工相应的产品;土壤学习的心得,让她知道如何选到最适合的小麦粉;实验课养成的科研素养,让她在加工产品时格外严谨。
2015年,岳小惠注册了公司,下一步打算走出杨凌,先在陕西其他高校开连锁店,再开展全国高校连锁,利用自己农科优势发展食品加工。因为学校培育的小麦很有特色,她设想以此为原材料,卖具有西农特色的蛋糕。西农2015年3月新培育出彩色小麦,在岳小惠看来就是创新蛋糕制作的一大支持。
水果都去哪了——冬天谁来买冷饮
水果都去哪儿了是一家鲜榨果汁店,位于小东门正中央,店铺面积30平方米左右。生命周期为9个月,从2014年3月到2014年11月。
大四的李皓创业就是想试试自己在一年内能赚多少钱。考虑到开鲜榨果汁店技术含量低,成本不高,房租设备一共投资了4万左右,这些钱是他与同学合作做项目时赚得的。所以,他不怕失败。
小店顺利开张,由于店里白天随时需要有人在,所以李皓雇了一个当地人,月薪1500~2000元,还聘几个大学生小时工,工资比较低。李皓说,第一天的营业额有3000元之多,之后,除去成本算下来每天平均纯利润三四百元。他当时做的是冷饮,过完9月来喝果汁的人就越来越少,逐渐变得入不敷出,最终,在11月关门。
李皓自认是个理性的人,虽然小店关张,但是他基本没有亏,成本还在。他说:“只要没亏本就不算是失败。”卖冷饮在西北的冬天自然没有市场,要忙学业,李皓当时没有太多时间去管理和筹划长久发展,所以一变天,店就关张了。
如今再跟李皓讨论创业,他觉得读书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尝试创业,资金、时间往往不够用,如果创业失败,学习挂科,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A米西餐厅——失败原因一箩筐
A米西餐厅是一家加盟复合式餐厅,位于小东门优势地理位置,是进入小东门的第一家店。店面约100平方米,2014年3月25日开业,2014年7月10日倒闭。
A米的老板有四个,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加盟的是一家主营美式快餐、兼营中式快餐等系列产品的餐饮店。李强、陈悦、李新宇各出资2万左右,张华出资14万。20万资金,9万支付店铺转让,4万用于1年的房租,3万用于加盟费。资金基本是他们向朋友借的或是父母给的。
陈悦是发起人,她当时认为考研没有用,自己的兴趣不在学习上,感觉大学生就业压力那么大,就想创业了。一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积累经验、锻炼自己。陈悦事先做过调查,觉得开快餐店最有利可图。最后几个朋友组成了创业四人组。
开店初期,从宣传到店面装修,从申请营业执照到招聘店员,让零经验的四个人累得不行。2014年3月10日,位于北京的A米总店派人送来机器以及指导传授做餐方法。15日~25日,陈悦和张华为了节省资金,决定自己装修店铺,两人买桌椅、贴墙纸、搞创意。20日~25日,他们在校内大做宣传,雇人发传单,赞助社团活动,拉横幅,贴海报,还有抽奖活动等等。25日,正式开业。
开业第一周生意火爆,每天的营业额为2000多元,除去固定成本以及一个长工和几个小时工的工资,每天盈利1000元左右。第二周开始,生意下滑,最差的一天营业额30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六七月,每天营业额在500元上下,基本处于亏本运营状态。
7月10日,A米店以7万的价格转让给他人,四人共计亏损15万。其中,张华因缺课太多申请休学一年。
这场张扬的创业以失败收场,四个合伙人总结了不少原因。内因最大的问题是合伙人之间意见不合。管理店员,各有想法;营业模式上,四个人谈不拢,比如是否送外卖,一天送几次,以及谁应该缺课看守店面都是问题,争执不休。其次是员工效率不高。因为雇的就是大学生,年龄相仿,他们坦言不太好管理。员工工资固定,干多干少都一样,就有人偷懒。更要命的是账算不清,每次总有一部分钱不知道去了哪里。外因主要是竞争压力大。小东门背街处有一家“卡乐滋”,与A米快餐店类似。卡乐滋开张多年,且成本低于A米,不怕打价格战。还有一个原因是味道不够好。A米没有专业厨师,食物是学生按照总店的指导配置。最后他们还说,由于是学生开的,会受“欺负”,比如有人嫌外卖送得慢,就借他人手机故意打电话来投诉,搞得大家手忙脚乱。
A米倒闭后,陈悦坚定了考研的道路,做生意太累,风险又大,加上父母不支持,她还是老老实实学习。李强也把心定下来,投入学习了。张华休学一年,经营着原本开在小东门的一家琴行店,努力还债。大四的李新宇在找工作。
这两年,学校出台了不少政策,搭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帮助,比如帮学生注册公司,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扶持。整体来看,创业的学生在增多,比较明显的是,大家不再热衷去小东门开店了,而是参加学校的创业项目。走访了这一圈,我觉得,小东门的大学生创业风式微,是那些年学生创业的一个缩影,成败的案例都充分展现出,创业这堂课是如何生动地教育了我们。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但是说起克隆羊来,估计无人不知。
中国第一只克隆羊就是诞生在西农的克隆羊基地中。学校坐落于农科城杨凌,距离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安约80公里。
杨凌有两所大学:西农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的五六万大学生,大约占了杨凌人口的近1/4。
我们学校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校训所要求的:诚、朴、勇、毅。
来我校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都说,西农的学生就是朴实,能干。
不过,小镇的生活让大家颇感不便。校外只有一家肯德基,是2012年6月开张的,学校附近大型购物商场基本没有,文化设施以及休闲设施也只有寥寥的一两家。每逢节假日,同学们就坐车去西安玩,女生们多是去西安血拼。闭塞的小镇,让一些同学看到了商机,创业做生意的同学如大江后浪,一波又一波。
学校的东门外有一条小街,大家习惯称为小东门。2009年前,小东门西南区有个大市场,开有网吧、KTV、溜冰场等,因学生宿舍靠近东门,陆续有学生租下门面房,开桌游吧、火锅店、台球厅、自行车行,甚至还承包开旅馆,形成由大学生打造出的“吃喝玩乐一条街”,颇为壮观。2010年,小东门拆迁重建,市场拆除,商铺大都关闭,由学生开起来的门面房骤减。2011年学校靠近小东门的东区学生宿舍移到西区,小东门的人流量剧减。不过,想做买卖的学生还是会选小东门。一是小东门的人流量虽然减少了,但是相对集中;二是小东门的租金相对便宜;三是挨着学校,学生的生意好做。从我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来看,2011~2014年,小东门附近学生创业开店的平均寿命6~12个月,创业成功的不到10%。有消息称,小东门将在5年内整体拆迁、重建。
在小东门,同学们开店的项目主要有这几类:自行车行,主要出售新车,还有旧车拆除拼装及售卖二手车,他们还搭建网站配合销售;餐饮业,主要为果汁店、蛋糕店、快餐店、咖啡店;娱乐类,密室逃脱、KTV、桌游吧等;培训类,琴行、舞蹈班等;其他还有二手书店,水果店,快递服务等。走访中,做餐饮业的同学都表示太辛苦,风险大,赚赔是常态;自行车行业算是学生创业的“老大”,成本低、风险小,能保持稳赚不赔,用自行车老板的话来说就是“每年至少人手一辆,有人甚至还得买两三次”,且回收废旧自行车再组装成新车卖出利润最大。开琴行、咖啡店等,比较依赖创业学生的人脉,有学生会的朋友圈,在学校有一定知名度,就比较容易吸引到班级聚餐、社团聚会等团体消费。这两年在小东门开店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整条街现在不足十家学生店,每年大概有三四家新起的,自然也有倒闭的。
接下来,就以近两年小东门创业的案例,聊聊我们这里的创业风景。
休闲一刻——敢在市场做第一人
休闲一刻在小东门颇有年头,这家学生创业小店,从2011年存活至今,虽已换了三任老板,但保留了最初的店名。
第一任掌门人是当时创新学院大二的彭鑫,现在研三在读。2011年,他以1.2万元租下店面,开展休闲桌游业务,售卖饮品和寿司,是杨凌第一家卖寿司的店。当时彭鑫当老板,雇了一个帮手,盈利额每天450元左右,成本为50%上下。2012年由于小东门渐渐萧条,彭鑫将店转手。现在是第三位掌门人,09级经管学院的毕业生何龙承接,改为一楼奶茶饮料二楼休息住宿的饮食住宿一体店,生意还不错。
彭鑫个子不高,戴黑框眼镜,总是喜欢笑着跟人打招呼,他在学校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创业达人。2009~2010年,彭鑫在小东门不远的另一条街摆路边摊,卖“情豆初开”现磨豆浆。那是杨凌第一家卖现磨豆浆的,他以6000元的成本开张,日均营业额400元。2010年彭鑫将买卖转给学弟学妹,光品牌费就赚了2万元。2012年,彭鑫在南校区与朋友合伙经营“静默有时”——桌游、咖啡一体店。2013年,他又在北校区开了“琴行水吧”——将琴行和果汁店相结合。2015年,他注册成立了公司,此外还在筹备开舞蹈培训班,做校园传媒社交网。
彭鑫不打算读博了,研究生毕业后就安心创业。眼看着小东门衰退、那么多同学创业的起起落落,彭鑫自有他的成功“秘密”。他强调创意,他就是敢做杨凌第一家,如现磨豆浆以及寿司。其次,会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力满足顾客需求。比如,做饮食,他就做到卫生、干净、漂亮。彭鑫坦言他的优点是,想到就做,够果断。彭鑫起初创业主要是为了赚生活费。“开第一家豆浆店时,我就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不需要他们的钱。”彭鑫分析其他同学创业的动机不外乎这几种:积累实践经验;找满足感,认为当老板赚钱很“牛”,其他人会羡慕;陷入读书无用论的怪圈,或者自认为不适合学习。
无论动机如何,学生创业总是会叹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彭鑫强调,这是因为大学生最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大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很受限制,大多不想用父母的钱,又没有银行贷款资格,学校申请贷款条件严格、时间慢。所以,大学生创业者们在该投资时舍不得投资,很容易就撑不下去关门了。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没有时间管理店面也是一大难题。尤其是餐饮店,白天12个小时必须得开张,若是有过几次不能正常营业,以后去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还有怕吃苦,没有耐心,这是大学生普遍的毛病,不止是创业,生活中照样存在。一些学生老板的店内,地板不干净,垃圾桶没人倒,老板觉得自己不该干清洁的事,员工觉得工作范围内不包括打扫卫生这一项。此外,选好合伙人很重要,彭鑫知道的就有好几家原本干得不错的小店因为合伙人对利益分成不满意,最后散伙了。按劳动强度分配是隐患,往往谈不好就散。
彭鑫朋友圈里有不少创业的和创业失败的,那些失败的基本没有再尝试创业。创业的学生集中在大二大三,经过半年多的折腾,就该忙考研和找工作,毕竟学校是重点高校,出路选择还是比较多的。另外,大学生资金往往不足。做传统生意的创业学校不太支持,银行贷款无信誉额,只能向朋友借,门面费以及转租费不便宜,一次创业失败每人亏几万元,想要第二次创业,往往没有本钱了。 DIY烘焙屋——带着爸妈来创业
DIY烘培屋让顾客有机会自己制作蛋糕、月饼以及巧克力,也出售制作好的成品。小店位于地段不错的小东门正中央,店铺面积30平方米左右,2014年7月开业,至今已经存活了9个月。
DIY烘焙屋的创始人是农学大三的岳小惠,她说每个女孩都有一个蛋糕梦,开店就是圆梦。“而且,很多大学生喜欢在节日亲手做一个蛋糕或者是月饼,这就是市场啊。”岳小惠说。
店铺固定成本是2万元房租,是岳小惠大一大二打工攒下的钱。她最大的优势是员工来源,家就在陕西,离学校不是很远,父母支持她创业,特地过来帮她。
据岳小惠说,蛋糕店平均每天有500元左右的营业额,节假日期间营业额会成倍增长。2014年中秋节3天有4000多的营业额,平安夜以及元旦每天营业额都上千。这样算来,蛋糕店每个月的利润很可观。有父母帮忙,她还能安心做些其他事。
跟岳小惠讨论成功的原因,她认为,一方面是自己喜欢这一行,再苦再累都愿意;另一方面,市场定位很关键,当时杨凌还没有DIY蛋糕店,她知道很多同学都对此感兴趣;再一个要素是坚持,许多大学生创业两三个月就结束,她认为他们不够坚持。
岳小惠开店碰到的难题中最让她头疼的是宣传,几个月内她做过三次宣传,自己设计宣传单,写宣传策划,当时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觉得效果不理想。她认为宣传是成功的第一步,特别是在大学附近,只有让同学们了解了,他们才会来、才会带朋友来。
创业以后,岳小惠对“学以致用”颇有感触。学习过农作物栽培学及农产品加工学,岳小惠可以准确选择原材料加工相应的产品;土壤学习的心得,让她知道如何选到最适合的小麦粉;实验课养成的科研素养,让她在加工产品时格外严谨。
2015年,岳小惠注册了公司,下一步打算走出杨凌,先在陕西其他高校开连锁店,再开展全国高校连锁,利用自己农科优势发展食品加工。因为学校培育的小麦很有特色,她设想以此为原材料,卖具有西农特色的蛋糕。西农2015年3月新培育出彩色小麦,在岳小惠看来就是创新蛋糕制作的一大支持。
水果都去哪了——冬天谁来买冷饮
水果都去哪儿了是一家鲜榨果汁店,位于小东门正中央,店铺面积30平方米左右。生命周期为9个月,从2014年3月到2014年11月。
大四的李皓创业就是想试试自己在一年内能赚多少钱。考虑到开鲜榨果汁店技术含量低,成本不高,房租设备一共投资了4万左右,这些钱是他与同学合作做项目时赚得的。所以,他不怕失败。
小店顺利开张,由于店里白天随时需要有人在,所以李皓雇了一个当地人,月薪1500~2000元,还聘几个大学生小时工,工资比较低。李皓说,第一天的营业额有3000元之多,之后,除去成本算下来每天平均纯利润三四百元。他当时做的是冷饮,过完9月来喝果汁的人就越来越少,逐渐变得入不敷出,最终,在11月关门。
李皓自认是个理性的人,虽然小店关张,但是他基本没有亏,成本还在。他说:“只要没亏本就不算是失败。”卖冷饮在西北的冬天自然没有市场,要忙学业,李皓当时没有太多时间去管理和筹划长久发展,所以一变天,店就关张了。
如今再跟李皓讨论创业,他觉得读书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尝试创业,资金、时间往往不够用,如果创业失败,学习挂科,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A米西餐厅——失败原因一箩筐
A米西餐厅是一家加盟复合式餐厅,位于小东门优势地理位置,是进入小东门的第一家店。店面约100平方米,2014年3月25日开业,2014年7月10日倒闭。
A米的老板有四个,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加盟的是一家主营美式快餐、兼营中式快餐等系列产品的餐饮店。李强、陈悦、李新宇各出资2万左右,张华出资14万。20万资金,9万支付店铺转让,4万用于1年的房租,3万用于加盟费。资金基本是他们向朋友借的或是父母给的。
陈悦是发起人,她当时认为考研没有用,自己的兴趣不在学习上,感觉大学生就业压力那么大,就想创业了。一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积累经验、锻炼自己。陈悦事先做过调查,觉得开快餐店最有利可图。最后几个朋友组成了创业四人组。
开店初期,从宣传到店面装修,从申请营业执照到招聘店员,让零经验的四个人累得不行。2014年3月10日,位于北京的A米总店派人送来机器以及指导传授做餐方法。15日~25日,陈悦和张华为了节省资金,决定自己装修店铺,两人买桌椅、贴墙纸、搞创意。20日~25日,他们在校内大做宣传,雇人发传单,赞助社团活动,拉横幅,贴海报,还有抽奖活动等等。25日,正式开业。
开业第一周生意火爆,每天的营业额为2000多元,除去固定成本以及一个长工和几个小时工的工资,每天盈利1000元左右。第二周开始,生意下滑,最差的一天营业额30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六七月,每天营业额在500元上下,基本处于亏本运营状态。
7月10日,A米店以7万的价格转让给他人,四人共计亏损15万。其中,张华因缺课太多申请休学一年。
这场张扬的创业以失败收场,四个合伙人总结了不少原因。内因最大的问题是合伙人之间意见不合。管理店员,各有想法;营业模式上,四个人谈不拢,比如是否送外卖,一天送几次,以及谁应该缺课看守店面都是问题,争执不休。其次是员工效率不高。因为雇的就是大学生,年龄相仿,他们坦言不太好管理。员工工资固定,干多干少都一样,就有人偷懒。更要命的是账算不清,每次总有一部分钱不知道去了哪里。外因主要是竞争压力大。小东门背街处有一家“卡乐滋”,与A米快餐店类似。卡乐滋开张多年,且成本低于A米,不怕打价格战。还有一个原因是味道不够好。A米没有专业厨师,食物是学生按照总店的指导配置。最后他们还说,由于是学生开的,会受“欺负”,比如有人嫌外卖送得慢,就借他人手机故意打电话来投诉,搞得大家手忙脚乱。
A米倒闭后,陈悦坚定了考研的道路,做生意太累,风险又大,加上父母不支持,她还是老老实实学习。李强也把心定下来,投入学习了。张华休学一年,经营着原本开在小东门的一家琴行店,努力还债。大四的李新宇在找工作。
这两年,学校出台了不少政策,搭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帮助,比如帮学生注册公司,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扶持。整体来看,创业的学生在增多,比较明显的是,大家不再热衷去小东门开店了,而是参加学校的创业项目。走访了这一圈,我觉得,小东门的大学生创业风式微,是那些年学生创业的一个缩影,成败的案例都充分展现出,创业这堂课是如何生动地教育了我们。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