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赏识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赏识教育;策略:多元赏识
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教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多赏识学生,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重塑数学课堂学习“风味”,让数学课堂在赏识中变得更精彩,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优秀人才。
一、重视赏识,让学生动力十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而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不仅需要具备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拥有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赏识、鼓励学生,就能让学生更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比如在教学《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圆”的应用,让他们回答“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碗口为什么要做成圆的”等等之类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是为了美观,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让车跑得更快,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让碗能放得更稳......虽然有的说法和实际相去甚远,但是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的,所以这样做肯定有美观方面的原因。”“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层出不穷,老师想破脑袋都想不出这么多的原因来,同学们比老师聪明得多”“大家说得真好,那么我们接下来再想想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共性呢?”这样的教育过程,就是赏识的过程,也就是赏识教育。在一点点的认可和鼓励当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信心,兴致勃勃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二、多元赏识,让激励永不腻味
纵观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仍停留在口头表扬、掌声鼓励等比较基础的手段上,且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力度不够大,赏识教育的开展不够深入。这种形式单一且没有实际奖励的赏识方式是不注重实效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抗体”,其自制力差的学生会产生惰性。所以教师要注意采取多元化的赏识方式,联合家庭实行奖惩分明的赏识举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激励永不腻味。
课前的优点大轰炸,是我数学课一直坚持的做法,师生或生生可对最近学习或表现好的同学在班上进行表扬,教师引导看得到别人优点的同学是最棒的,同时对表扬别人和被别人表扬的同学进行积分累计,获得一次表扬加5分,表扬别人一次加2分,一个月公布一次,期末进行表彰。比如“A同学最近上课很认真而且能积极发言,我要向他学习。”“B同学乐于助人,我不会的数学练习他能认真给我讲解,我要谢谢他还要向他学习,在学生轰炸时,教师适时问感受,表示同感等,这样在课前传递满满的正能量,既可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在“轰炸”声中轰出孩子们的自信,长久坚持课前的优点大轰炸,数学课成了孩子们期待的课堂,学生非常快乐,甚至亢奋度过40分钟。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给出机会,让表现优秀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过一把老师瘾。
与教师的鼓励方式相对应,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也十分重要。但是根据个人的观察和了解,现在的家长由于工作较忙,对孩子的鼓励多是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例如:考试考到多少分就给多少钱、考进班级前几名就给买手机,或是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家长来满足等等。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给数学学习染上了功利性的色彩,偏离了赏识教育的本质目标。所以家长的赏识教育应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适当地结合起来,多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经常翻看他们的作业本,问一问他们在学习的学习情况和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给他们更多心灵上的慰藉。从而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与支持,在求知欲和上进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而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这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辩证赏识,让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片面强调赏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赏识教育,以正面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是我们今后数学课堂实施赏识教育课题研究的新方向。
由于学校大力推行赏识教育,而一些教师对于赏识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就是与赏识教育背道而驰;再加上很多家长也都接受了赏识教育的宣传,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教师一批评学生或者是言辞激烈一点就对教师进行投诉;很多学生就在这样的“赏识教育环境”下逐渐养成了骄纵易怒的毛病,导致其受不得一点责怪,心理承受能力差,教师和家长话说得稍微重一点就不高兴、绝食。这一系列的原因都使得批评教育逐渐被教师们“打入冷宫”,即使是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教师也不敢鲜明地指出,而是拐弯抹角地说一通,或者漠然处之,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使教育异化成迁就学生缺点的活动。要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接受赏识教育的深入学习,全面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在对学生进行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适度地批评教育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实行辩证式的赏识教育。比如一个学生总是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忘记除以2,那么教师就应该严肃认真地提醒,对他严格要求,常学多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赏识教育;策略:多元赏识
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教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多赏识学生,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重塑数学课堂学习“风味”,让数学课堂在赏识中变得更精彩,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优秀人才。
一、重视赏识,让学生动力十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而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不仅需要具备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拥有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赏识、鼓励学生,就能让学生更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比如在教学《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圆”的应用,让他们回答“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碗口为什么要做成圆的”等等之类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是为了美观,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让车跑得更快,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让碗能放得更稳......虽然有的说法和实际相去甚远,但是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的,所以这样做肯定有美观方面的原因。”“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层出不穷,老师想破脑袋都想不出这么多的原因来,同学们比老师聪明得多”“大家说得真好,那么我们接下来再想想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共性呢?”这样的教育过程,就是赏识的过程,也就是赏识教育。在一点点的认可和鼓励当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信心,兴致勃勃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二、多元赏识,让激励永不腻味
纵观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仍停留在口头表扬、掌声鼓励等比较基础的手段上,且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力度不够大,赏识教育的开展不够深入。这种形式单一且没有实际奖励的赏识方式是不注重实效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抗体”,其自制力差的学生会产生惰性。所以教师要注意采取多元化的赏识方式,联合家庭实行奖惩分明的赏识举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激励永不腻味。
课前的优点大轰炸,是我数学课一直坚持的做法,师生或生生可对最近学习或表现好的同学在班上进行表扬,教师引导看得到别人优点的同学是最棒的,同时对表扬别人和被别人表扬的同学进行积分累计,获得一次表扬加5分,表扬别人一次加2分,一个月公布一次,期末进行表彰。比如“A同学最近上课很认真而且能积极发言,我要向他学习。”“B同学乐于助人,我不会的数学练习他能认真给我讲解,我要谢谢他还要向他学习,在学生轰炸时,教师适时问感受,表示同感等,这样在课前传递满满的正能量,既可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在“轰炸”声中轰出孩子们的自信,长久坚持课前的优点大轰炸,数学课成了孩子们期待的课堂,学生非常快乐,甚至亢奋度过40分钟。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给出机会,让表现优秀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过一把老师瘾。
与教师的鼓励方式相对应,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也十分重要。但是根据个人的观察和了解,现在的家长由于工作较忙,对孩子的鼓励多是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例如:考试考到多少分就给多少钱、考进班级前几名就给买手机,或是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家长来满足等等。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给数学学习染上了功利性的色彩,偏离了赏识教育的本质目标。所以家长的赏识教育应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适当地结合起来,多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经常翻看他们的作业本,问一问他们在学习的学习情况和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给他们更多心灵上的慰藉。从而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与支持,在求知欲和上进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而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这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辩证赏识,让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片面强调赏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赏识教育,以正面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是我们今后数学课堂实施赏识教育课题研究的新方向。
由于学校大力推行赏识教育,而一些教师对于赏识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就是与赏识教育背道而驰;再加上很多家长也都接受了赏识教育的宣传,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教师一批评学生或者是言辞激烈一点就对教师进行投诉;很多学生就在这样的“赏识教育环境”下逐渐养成了骄纵易怒的毛病,导致其受不得一点责怪,心理承受能力差,教师和家长话说得稍微重一点就不高兴、绝食。这一系列的原因都使得批评教育逐渐被教师们“打入冷宫”,即使是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教师也不敢鲜明地指出,而是拐弯抹角地说一通,或者漠然处之,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使教育异化成迁就学生缺点的活动。要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接受赏识教育的深入学习,全面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在对学生进行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适度地批评教育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实行辩证式的赏识教育。比如一个学生总是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忘记除以2,那么教师就应该严肃认真地提醒,对他严格要求,常学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