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生天地境界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chen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赤壁赋》,再阅读《赤壁赋》,我们不仅欣赏其华美文辞、优雅境界,更要欣赏文章表现的崇高人生观,作者高瞻远瞩的识见和达观从容的情怀,进而理解苏轼对宇宙本体意义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体悟,领略苏轼高蹈于人间的人生境界——天地境界,透视诗人的精神家园,体味诗人的宇宙人生,感受诗人的崇高与伟大。
  【关键词】超越;大我;宇宙人生;天地境界
  Life world state in the cosmos is to Su Shi 《the red wall endow with 》of again reading
  Hu Xian-mei
  【Abstract】Reading 《the red wall endow with 》, again reading 《the red wall endow with 》, we not only appreciate its gaudiness language of writing, grace state, more want to appreciate an article performance of lofty philosophy of life, what author have great foresight for the future know to see with philosophy calmly of state of mind, then comprehension Su Shi consider essence meaning in the cosmos, comprehend life meaning, grasp Gao Dao4 of Su Shi state at the life state-world of the human life, see through the poet's spirit home, the body flavor poet's cosmos life, feeling poet of lofty and great.
  【Key words】Surmount;Greater self;Cosmos life;World state
  
  赤壁賦历来因其文辞华美、骈散结合、境界超拔、哲理隽永而成为散文史上乃至文学史上的绝品。但我们在欣赏其华美文辞、优雅境界时如果不能深入把握苏轼在文中表现的崇高的人生观,领略其高蹈于人间的人生境界——天地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只见花架不见鲜花之憾。
  何为“天地境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太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窄,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有道德意义。天地境界,心中有宇宙的整体,与宇宙同一,达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体超越了理智。这四种人生境界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人生如参加一场越野障碍赛,在途中能支持你越过一次次障碍的精神力量,不是来自奖金和荣誉,只有将自己与自然相混同,相参与,打破物我之间的隔阂,与自然对话,吸取它的博大与生机,完成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超越,直到与宇宙合而为一。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天地境界。
  《赤壁赋》中,苏轼先借与客问答,以客之口忆及当年曹孟德与周郎的赤壁之战:“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人生如此渺小,再壮怀激烈、激情四溅的人生也终免不了要灰飞烟灭、供人凭吊,何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渺小人生?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文章至此,虽写游玩之乐,实已露悲苦之意。但这绝不是本文中心所在,下文才是关键。苏子答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何诠释理解这番话,阅读者大多从东坡所论“水”与“月”的关系出发,直接跨入后文东坡所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认为东坡表达了一种滔滔长江不足羡,清风明月可共适的超脱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理解,是否有些肤浅粗略?愈是优秀的作品,给读者解读的空间愈是广阔。这段话意蕴非常深刻,可以说蕴含了深刻的唯物辩证观点。作者扣住水和月展开了富于人生哲理的议论。江水日夜不停地流去,但千万年来它却还是那样无穷无尽;月半盈满,月初虚损,千万年来,它却既无消损,又无增长,这就是“变”中有“不变”。反过来说,若从“变”的角度看,则人固如“蜉蝣”一般短暂,而天地万物又何尝不是每时每刻均在变化,若以“不变”的角度看,则天地万物固然是生生世世无穷无尽,而“我”呢,亦同万物一样,也是“无尽”的。可以看出,这种理论既有辩证法的因素,也有老庄相对主义的成分,然而,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高瞻远瞩的识见和达观从容的情怀,是作者从中体味到生命本体意义,忘却人生不快,精神飞入空中仙境,与天地相接,获得天地精神境界的人生顿悟,而达到中国士大夫在人格修养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物与我皆无尽也”,这里的“我”既是“大我”,也是“小我”。“大我”即指整个人类生命,整个历史长河,甚至整个宇宙;“小我”是就个人个体生命而言,每一个人如同天地间每一具体物体,都是极为短促的;然而就整个人类而言,又同整个宇宙一样,将是永恒存在的。“小我”一旦融入“大我”之中将是无穷无尽,也就是说,个体生命一旦融入整个人类生命,那这个个体生命是永恒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庄子)?个人既是短暂的,同时又是永恒的,因为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你我都是活生生的人;由我们的存在而感知,享受到了天地万物的存在与乐趣,这岂非是“抓住了现实便抓住了永恒”、“一霎那之间留住了永恒”吗?外在的时间,化作了内在的时间,川流不息“逝水”般的时间,化作了静止不动的空间,从而获得精神的永恒。因此,结论是“而又何羡乎”明确地告诉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仅不必要,而且完全是杞人之忧、自寻烦恼。既然“物我一致”,既“一瞬”又“无穷”,那么,“吾生须臾”不仅不能成为“哀”的原因,相反,却更应该成为珍惜生命的理由。这里,应该蕴含着时不我待、珍惜生命之意。为此,在“物各有主”亦即生命活动受到严重限制,无法“自由扩张”的情况下,人们必须正视“物各有主”的现实,不纠缠于这种现实给自己带来的苦闷,不做不自量力的挣扎和无谓的牺牲,抛弃虚妄与焦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未取”——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才能倍感“造物者之无尽藏”之美好。一句话,才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和理解生活。
  由此可见,作者的世界观并非是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而是站在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站在了宇宙的高度,努力地从宇宙天地中,从自然规律中思考探索生命规律和人生真谛。可以说苏轼在黄州完成了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次大超越,大彻悟。苏轼通过《赤壁赋》表现了人生的大智慧。“苏轼建立起了不求形骸长存,转而追求精神永恒的人生准则,他完全摆脱了外在功业的追求,整个灵魂都沉浸在对人生的感受和对生命的领悟中”此时苏轼已于宇宙混而为一,他的精神已超越时空,令人感到博大无碍,辽阔无垠,更让人感受他的宇宙人生天地境界。
   《赤壁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关于时间、空间的的思考,关于宇宙本体意义的思考,对于生命意义的体悟以及那种旷达的宇宙人生天地境界的探索,既不是关起门来“内省”的结果,也不是在一次畅游长江赤壁之后所能完成的。据记载,苏轼因“乌台诗案”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贬往黄州,自这年起至元丰五年的三年间,游赤壁有案可稽者凡七次②。正是蓄天地之灵气、化万物之精魂,潮涨潮落、涌动不息的大自然一次又一次暗示给作者以生命的真谛,给了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育了他旷达的胸怀和高远的情志。他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同宇宙的对话中完成这种伟大而艰难的超越的。
  完成超越后的苏轼获得精神的高度自由,苏子便在这精神的大自由中放任旷达、无所忧虑了,“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在苏子的这番言论下,客人终于破涕为笑了,解愁为乐了。至此,“客”与“苏子”合二为一,新的苏轼诞生了。这是一个肉体和灵魂都得到再生和提升的苏轼;是一个无比自由无比欢乐无比自然的苏轼;是一个获得人生大境界——宇宙人生天地境界的苏轼。
  阅读《赤壁赋》,再阅读《赤壁赋》,让我们穿越千年,了解诗人彼时的情感,透视诗人的精神家园,体味诗人的宇宙人生天地境界,感受诗人的崇高与伟大。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智慧与启迪;让我们仰视历史星空,仰视千古圣人。我们崇敬千古圣人!
  
  收稿日期:2011-04-04
其他文献
聯合办学是职业教育和企业协调配合、共同发展的一种办学模式,其中,人才培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发展的关键,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确保联合办学不断发展。在提高人才质量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三点。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职业学校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
期刊
所谓“理解”,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心心相印,懂得学生的所做所想,所好所求,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所谓“尊重”,就是教师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  1.教师要理解学生   师生之间的理解,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就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特征和个人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为了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要善于进行“心理移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
期刊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值得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浅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The shallow argument stir up th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Qi Jin-lian  【Abstract】how to stimulate stud
期刊
【摘要】本文以研究“隔代监护”在家园共育的最有效方式,加强家园共育,提高隔代监护人监护能力、强化幼儿园的教育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重要视角,通过家园共育的研究,争取幼儿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亲子活动,逐渐地改变其教育观念,使他们逐步与幼儿园达成了共识。研究成果中,跟踪实验对象——幼儿睿睿,转变其行为表现及家长教育观念典型案例。研究结果证明,作为教师需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孩子形成
期刊
【摘要】数学不仅仅是一门高考学科,它本身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在学校课程乃至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怎样教好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数学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方法态度、教师的引导作用等方面着手探讨数学教与学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兴趣;方法态度; 正确引导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生学习数学中的各种困难,尤其是文科班的
期刊
【摘要】新課改实施以来,教学中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依据,对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发展;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诸多弊端日渐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从整体看来,教师的教学“满堂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相互并存的,家园共育已成为时代的一大课题,教师的社交能力在家园共育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提高教师与不同家长沟通的社交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家园共育的实施。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师;社交能力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eacher's sociability in Home-Kindergarten Joint Education 
期刊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到课堂,并且也应该深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作业的创新自然不会例外。作业训练与批改可深化概念、规则的理解,应当成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手段,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環节。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目前在作业布置的各种类型中,书面练习作业占绝大多数,偶尔有阅读型作业、实验型作业
期刊
【摘要】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和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的培养目标,是能否得到社会认同的关键,在校的职业素质培养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而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则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素质;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我国法律所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制约和决定未成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的。笔者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心理、生理对未成人违法犯罪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因分析;防范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未成年人是指年满面14周岁不满18岁的人。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