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反映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校风教风学风,广大师生可以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共同理想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提出“三个倡导”,这些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纲领。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从而探讨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素质教育水平
党的十八大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这对提升高职生整体素质、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不仅有利于引领多种社会思潮,团结和凝聚社会大众,同时还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追求,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普惠。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要响应党的号召,“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帮助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引领地位不够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多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不少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消极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通过虚拟网络大肆渲染,虚拟文化对高职生负面影响越来越凸显。同时,西方一些国家通过虚拟网络等载体不断宣传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观,严重冲击和影响高职生价值观的形成,甚至部分高职生由于认知所限,对一些复杂形势难以正确地加以分析和理解、把握,从而产生从众行为、消极情绪。从上述行为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没有得到大家的足够重视。
2.引领内容不够全面
从一定程度上看,目前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过于片面,出现了失衡现象:第一,继承与创新失衡。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校园文化,必须找准继承和创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方面仅仅追求表面效果,忽视传统文化,这既影响学院定位与发展,也影响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凝聚力。第二,管理与建设失衡。学院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两条平行线,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直接导致文化建设成为“装饰品”。第三,软硬件的失衡。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得到了校方的足够重视,但软件建设即文化建设则显得不足。
3.引领力度不够大
高职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但从思想意识方面看,这个群体还过于年轻化,对各种事物和问题的认知、分析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文化价值观整体上存在一些偏差。经过前期教育,这个群体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存在不全面、不系统的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也缺乏深入理解和掌握。加之繁重的专业学习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学生不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4.引领实效性欠佳
“90后”高职生更多追求的是新和异,当前种类繁多的网络语言等流行文化正迎合其口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终端广泛覆盖,为这些流行元素提供了便捷渠道,高职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地掌握社会上出现的新奇事物,并广泛流传。从目前高职生整体素质发展来看,他们中大部分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是健康向上的,但也不能排除部分学生受外在环境影响,而出现思想意识“西化倾向”,通常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文化价值取向趋于实用性,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抽象性又不易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接受那些通俗易懂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相对滞后且单一,使部分学生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这种文化盲从状态,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欠佳。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1.共同传承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的精神就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教育价值追求的综合,是对学院发展过程中所呈现根本问题的看法,是学院意识和文化观念的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不仅包括思想观念,还包括提炼后所形成的文字表述,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形成的风气,所有这些围绕学校理念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学院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风、学风建设方面,通过校园内各种文化渠道及其行为主体表现出来,让师生切实感受到它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自然而然地净化人的心灵。目前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促进大学生形成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院校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其中,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等因素,对其予以提炼和升华,最终达成师生的一致认同和共识。采取“在宏观上引领、微观上渗透、文化上熏陶、实践上积淀”的总原则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第一,“学理论用理论”,鼓励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第二,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竞赛,展开讨论和交流,提高思想境界;第三,激励教师进行价值观方面的理论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提高学院管理水平;第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奠定诚信基石,培育包容品质,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 2.共同铸造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是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有形载体,是凝聚精神文化的物质存在形式,是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物化形式存在的总称。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它的建设状况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整体文化的质量和水平。丰富的物质文化内涵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发挥物质文化育人功能,同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融入到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核心价值观和学院办学理念固化于物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之凸显师生的集体智慧、力量、精神等内涵,同时还要体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广大师生积极进取,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3.共同建设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院各种规章制度中,使之成为各项政策和制度精神的内核和强有力的支撑,将价值观转化为具有刚性的规章制度,用制度体系权威性来规范师生思想、行为,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做到强化制度管理,淡化人为管理,最终树立制度权威性,就要制订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健全协调统一机制、责任与奖罚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使这些制度成为校园文化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变成具体可操作的现实因素。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之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言行的关键环节,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让文化育人的理念融入职业院校管理、服务、教育各个环节,让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日常管理制度的外在约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4.共同打造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落脚点,是一项长期系统且复杂的工程。但是,一些不文明、不和谐行为在职业院校中仍旧时有发生。比如课堂吃零食、随意践踏花草、上课玩手机、食堂浪费等现象。让校园行为文化成为一种信仰、一种习惯,其关键还是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这就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完善。职业院校在今后的办学中,应更加重视行为文化建设,创设具有文化内涵的高品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形式。比如以一些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演讲等,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同时,要把德育工作总目标具体化、生活化、层次化,使之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信息化方式,向学生宣传先进思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把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等内容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增强其震撼作用,提升文化活动的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巧芝,陈 明,曹雪亚.传承 创新 提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 2010,(2).
[2]黄新建,许湘琴,姚欣妤,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3]宫晓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青年社会,2013,(10).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素质教育水平
党的十八大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这对提升高职生整体素质、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不仅有利于引领多种社会思潮,团结和凝聚社会大众,同时还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追求,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普惠。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要响应党的号召,“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帮助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引领地位不够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多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不少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消极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通过虚拟网络大肆渲染,虚拟文化对高职生负面影响越来越凸显。同时,西方一些国家通过虚拟网络等载体不断宣传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观,严重冲击和影响高职生价值观的形成,甚至部分高职生由于认知所限,对一些复杂形势难以正确地加以分析和理解、把握,从而产生从众行为、消极情绪。从上述行为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没有得到大家的足够重视。
2.引领内容不够全面
从一定程度上看,目前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过于片面,出现了失衡现象:第一,继承与创新失衡。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校园文化,必须找准继承和创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方面仅仅追求表面效果,忽视传统文化,这既影响学院定位与发展,也影响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凝聚力。第二,管理与建设失衡。学院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两条平行线,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直接导致文化建设成为“装饰品”。第三,软硬件的失衡。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得到了校方的足够重视,但软件建设即文化建设则显得不足。
3.引领力度不够大
高职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但从思想意识方面看,这个群体还过于年轻化,对各种事物和问题的认知、分析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文化价值观整体上存在一些偏差。经过前期教育,这个群体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存在不全面、不系统的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也缺乏深入理解和掌握。加之繁重的专业学习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学生不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4.引领实效性欠佳
“90后”高职生更多追求的是新和异,当前种类繁多的网络语言等流行文化正迎合其口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终端广泛覆盖,为这些流行元素提供了便捷渠道,高职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地掌握社会上出现的新奇事物,并广泛流传。从目前高职生整体素质发展来看,他们中大部分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是健康向上的,但也不能排除部分学生受外在环境影响,而出现思想意识“西化倾向”,通常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文化价值取向趋于实用性,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抽象性又不易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接受那些通俗易懂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相对滞后且单一,使部分学生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这种文化盲从状态,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欠佳。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1.共同传承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的精神就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教育价值追求的综合,是对学院发展过程中所呈现根本问题的看法,是学院意识和文化观念的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不仅包括思想观念,还包括提炼后所形成的文字表述,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形成的风气,所有这些围绕学校理念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学院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风、学风建设方面,通过校园内各种文化渠道及其行为主体表现出来,让师生切实感受到它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自然而然地净化人的心灵。目前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促进大学生形成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院校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其中,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等因素,对其予以提炼和升华,最终达成师生的一致认同和共识。采取“在宏观上引领、微观上渗透、文化上熏陶、实践上积淀”的总原则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第一,“学理论用理论”,鼓励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第二,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竞赛,展开讨论和交流,提高思想境界;第三,激励教师进行价值观方面的理论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提高学院管理水平;第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奠定诚信基石,培育包容品质,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 2.共同铸造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是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有形载体,是凝聚精神文化的物质存在形式,是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物化形式存在的总称。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它的建设状况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整体文化的质量和水平。丰富的物质文化内涵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发挥物质文化育人功能,同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融入到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核心价值观和学院办学理念固化于物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之凸显师生的集体智慧、力量、精神等内涵,同时还要体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广大师生积极进取,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3.共同建设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院各种规章制度中,使之成为各项政策和制度精神的内核和强有力的支撑,将价值观转化为具有刚性的规章制度,用制度体系权威性来规范师生思想、行为,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做到强化制度管理,淡化人为管理,最终树立制度权威性,就要制订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健全协调统一机制、责任与奖罚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使这些制度成为校园文化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变成具体可操作的现实因素。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之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言行的关键环节,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让文化育人的理念融入职业院校管理、服务、教育各个环节,让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日常管理制度的外在约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4.共同打造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落脚点,是一项长期系统且复杂的工程。但是,一些不文明、不和谐行为在职业院校中仍旧时有发生。比如课堂吃零食、随意践踏花草、上课玩手机、食堂浪费等现象。让校园行为文化成为一种信仰、一种习惯,其关键还是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这就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完善。职业院校在今后的办学中,应更加重视行为文化建设,创设具有文化内涵的高品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形式。比如以一些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演讲等,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同时,要把德育工作总目标具体化、生活化、层次化,使之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信息化方式,向学生宣传先进思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把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等内容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增强其震撼作用,提升文化活动的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巧芝,陈 明,曹雪亚.传承 创新 提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 2010,(2).
[2]黄新建,许湘琴,姚欣妤,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3]宫晓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青年社会,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