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基础薄弱生,提高课堂实效性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n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基础薄弱生,他们学习成绩差,受同学歧视,家长的讽刺,老师的指责、批评成了家常便饭,时间长了,表面上变得麻木,满不在乎,其实,他们内心深处很痛苦。他们对赞美的渴望如同久旱的禾苗盼甘露,所以,我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赞美”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我班金达同学,入学时学习成绩很差,习惯很不好,语文基础很弱。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采用了表扬鼓励法。在表扬之前,我先了解金达的学习态度,他告诉我说:“老师,我也想学习,但同学在课下不是抢我的本,就拿我的笔,有的同学还借机打我几下,我觉得学习没意思,这样学习也学不好,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总欺侮我。得此信息之后,我继续向班内同学了解,金达老实,同学们都拿他开心,因为他学习不好,他不敢给我们告诉老师。所以,谁都敢来欺侮她。根据以上的情况,我总结一点,只要让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金达在老师的心目中有地位,金达自然会有学习自信心,不会有自卑感。于是就在课上我们发生了这一幕: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从《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一课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金达在后面左顾右盼,好像要举手,我感觉这是一次好机会。于是,我声音响亮的叫了一声“金达,你回答,无论对错,你是第一个举手回答,值得表扬。”他站起来,手挠一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同学们,别笑我,我认为是专心”。 我此时向金达挑起大拇指,全班同学都向她送去异样的目光,时间好像在瞬间停止,我紧接着说:“太棒了,同学们,给点掌声。”同学们掌声热烈,这一堂课、热烈、和谐、积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下课了,金达跑到我跟前,老师您叫我回答,答错了他们又该笑我了。我很肯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会给你创造课上回答问题的机会,就看你的表现了。一周的时间过去了,金达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每次上交的作业越来越及时。作业本上,我都会印上“好、加油”,这种无声的力量使金达一天天进步。学生言谈话语中,流露出的都是金达的变化。孩子们看到这样一个学习薄弱生都在努力进取,他们也在课上争先恐后,使课堂气氛活跃、积极,获得了学习的时效性。
  在每一次测试之后的巨大进步,我都公布于众。尤其,向金达这样的学生,我会更夸张的表扬,让他们在同学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课堂上的表现,我认为教师的调动、认可、很重要,不在于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而是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在乎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到受宠,在老师眼里,他们个个都很棒。课堂上也就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在课堂上把知识扎实掌握。
  赞美和欣赏,使基础薄弱生有了自信心,树立了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我的实践证明:基础薄弱生得到赞赏更会让他们珍惜,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浓厚同样能够带动其他学生,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落后。
  由此可见,关注基础薄弱生,哪怕是学生微小的进步,哪怕是学生偶然的一个亮点,老师要抓住这个微弱的火花,把它煽成熊熊大火。靠什么?靠欣赏,靠赞美。一定不要让他自生自灭,更不能无意中把它扑灭。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赞美是调动积极性的好办法,因为赞美是人的心理需要,是除了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之外的高级需要。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和同学的赞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基础薄弱生的关爱主要是赞美、欣赏,而且是创造机会赞美,把赞美留在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上、留在每一次精彩回答的背后。帮助他们召回自尊、自信。激发学习动机,使他们逐步赶上来,切实提高课堂时效性。
  关爱基础薄弱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艺术,爱的方式要适当,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保证优差生齐头并进,切实提高课堂时效性。
其他文献
关于人的发展的现实可能性,中国古代就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说法。然而,“完人逻辑”的思维方式在教育活动中却并未彻底消亡,目前教育评价中的“全优发展观”就是“完人逻辑”的变异。其表现在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评价中屡见不鲜,新课程改革后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全优发展观”是对全面发展思想的扭曲和异化  关于人的发展性,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先哲给予了关注。古希腊
期刊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特质,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灵魂,这个民族与国家才能传承和繁衍。中华诗词,无疑是这种特质文化中最绚烂和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诗词对中学生的意义:  首先,诗词继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而对有生命力的爱国诗词的传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诗以言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教师,充当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积极推广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为什么呢?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语言不尽相同,甚至于千差万别。积极推广普通话,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经济日益全球化、
期刊
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享受精神的洗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使学生体悟人生的经验与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一、阅读小组的划分  每学期,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作文能力不强、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惧怕作文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他们以引导,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厌弃作文、甚至厌弃学习语文的心理。那么该如何给他们正确引导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作文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说白了,也就是把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用文字清楚地表述出来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写错别字、字写得不规范的中小学生已经为数不少,特别是初中学生的书写水平很不乐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汉语的规范书写被忽视,乱写乱画、潦草、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美和丑、规范与否也分辨不清,学生的书写确实令人担忧。  一、写字教学的现状  学生为什么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少纸、无纸时代。现在的
期刊
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课文。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只要学习得法,学生自己学习自读课文是完全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  读提示。现在的语文课本,不论是讲读课文(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略读课文),在每篇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一个导入框,框内的内容就是“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我们就可以以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首先认真研读提示。“提示”一
期刊
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的:  提问随意化: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的性不强,对朗读的认识不足;朗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缺乏正確的朗读指导;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  朗读是把
期刊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学生以教师设计的“活动单”为媒介,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自主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然而有时学生的探究并不能如课前预设的那样完整全面,那样准确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机智的衔接过渡。  在教学《幽径悲剧》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被毁之前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根据提出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努力地寻找着那些符合要求的句子。徘徊在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