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
【关键词】语文课程 词句理解 阅读能力
掌握一定的词汇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读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实际运用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但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朗读、概括、思维能力等也都得不到全面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阅读能力,必须加强词句理解的训练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类工具书及生活积累,理解词句意思,并运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用词恰当的句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词语训练更有效果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1)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2)要与课文及文章理解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写文时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逐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大胆地说,也就是运用,学生会用了,自然也就理解了。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教会学生大胆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时候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学会质疑,逐渐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人常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这句话告诉我们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时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进行恰当的引导,这样不断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尽可能地启发他们讨论解答。如果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做讲解。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激发学生,并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优秀读物让学生课外自读,这样学生的知识积淀才能不断增加。在教学中,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解答时,可是,如果发动学生就会把疑难解决,这就是学生广泛阅读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书上许多比较新颖的、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那是因为孩子们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收益多多。所以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
四、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进行有关阅读操作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为学生创设氛围,极其重要。
第一,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第二,诱导阅读的渴望。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興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学生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学生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学生,多向学生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有智慧的引导学生阅读兴趣,将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
總之,只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激发兴趣、教给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训练,加强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关键词】语文课程 词句理解 阅读能力
掌握一定的词汇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读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实际运用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但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朗读、概括、思维能力等也都得不到全面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阅读能力,必须加强词句理解的训练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类工具书及生活积累,理解词句意思,并运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用词恰当的句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词语训练更有效果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1)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2)要与课文及文章理解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写文时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逐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大胆地说,也就是运用,学生会用了,自然也就理解了。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教会学生大胆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时候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学会质疑,逐渐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人常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这句话告诉我们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时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进行恰当的引导,这样不断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尽可能地启发他们讨论解答。如果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做讲解。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激发学生,并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优秀读物让学生课外自读,这样学生的知识积淀才能不断增加。在教学中,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解答时,可是,如果发动学生就会把疑难解决,这就是学生广泛阅读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书上许多比较新颖的、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那是因为孩子们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收益多多。所以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
四、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进行有关阅读操作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为学生创设氛围,极其重要。
第一,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第二,诱导阅读的渴望。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興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学生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学生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学生,多向学生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有智慧的引导学生阅读兴趣,将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
總之,只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激发兴趣、教给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训练,加强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