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i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变废为宝,让生活更美好》。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人类与所有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存、生命的延续、创建美好的未来……一切都离不开地球上的资源。而人们为了自己日后的幸福正不断地摧残着地球上所剩不多的资源,有些资源还可以再生,但像石油、泥碳、煤、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已经在日益减少,我们离不开它们,但我们可以节约它们,做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废物利用,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譬如洗完脸的水可以用来冲卫生间;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喝完的饮料瓶可以做成笔筒;喝完的茶叶可以做养花的肥料;旧毛巾、旧衣服可以改做成抹布、拖把或布娃娃;椰子壳可以被工艺师傅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等等一些平常生活中的小举动都能变废为宝。当你因为喝完罐装饮料就随手一丢、当你因为自行车坏了就把它扔在一旁、当你因为玻璃碎了而不去捡起,但是你知道吗?这些物品其实都是宝啊。据专家测算,回收23万吨废铁可以建造36个埃菲尔铁塔;回收6000吨废铝可以生产74架空中客机,回收120吨玻璃可以建造254个罗浮宫玻璃金字塔。那么请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对废旧物品懒于去分拣,那随手扔掉的,将浪费我们人类多少宝贵的财富啊!
  变废为宝,从自我做起。在家里,我就是一个爱提问、爱动脑筋、爱动手的“三爱”小酷男,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又是他们的捣蛋鬼,我常常提出一些古怪而又搞笑的问题,使他们难以解答,感到头疼。我又经常将家里的电器或废旧物品拆拆装装、修修补补,改制成自己喜欢的玩意儿。我忘不了,去年那次“威马逊”台风给我家带来的损失。我爸爸除了上班,还喜欢种植花草,他投入了不少,别的损失不说,单单爸爸在家院子里养花种草受到的损失就有几千块钱,爸爸好一段时间愁眉不展。想当初,小院里一排排盆景,绿叶青秀,香气扑鼻,煞是好看。可一场台风过后,满院狼藉,花苗倒的倒,死的死;已经开花的盆栽,支零破碎,花瓣全无,花盆破碎了许多,全家人上上下下看在眼里,谁不心疼啊!我记得,在抗灾自救的过程中,我安慰爸爸不要气馁,我们还有办法,一起把剩下的花草移栽好,爸爸一听有了办法,迫不及待地跟我一起干。我提出用废塑料桶、破脸盆、编织袋、旧瓦罐等,把那些残余的花草转移,保住了他们的生命。事后,爸爸笑着对我说,还是儿子你有心眼儿,会想办法,夸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家里,我还用矿泉水瓶为妈妈做漏斗,用废弃的礼品盒做台灯,用废弃的钓鱼竿做能够伸缩的鸡毛掸子。
  变废为宝,利国利民。废物利用,不仅能创造财富,还可以培养我们中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这里我要倡导所有中小学生,从珍惜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积极参与到变废为宝的队伍中来,为支援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变废为宝,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张济国)
其他文献
摘 要: 李煜的作品中常表现出避世隐逸的思想。纵观李煜生平经历,可见他一生各个时期表现出的避世思想有着不同的意图:早期其避世是为躲避猜忌与斗争,专心于艺术创作;为帝时他面对焦灼痛苦的局面,便以抽离逃避的方式寻求内心安宁;被俘后他则是通过抒写避世归去之意来向往自由,并希望以此保全自身。此外,避世更是他追求自由清静本性与佛家遁世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李煜 避世思想 隐逸  南唐后主李煜,人生颇为坎坷
摘 要: 《樱桃之远》 《水仙已乘鲤鱼去》 《茧》作为张悦然不同时期的三部作品,均体现了弗洛伊德所谓“恋父情结”。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分析,揭示张悦然小说中“恋父情结”的体现;并分析此一“恋父”模式背后展现的作者意图以及张悦然笔下“恋父情结”的特征所在;最后通过与现代作家张爱玲《心经》此一文本的比较,阐释张悦然小说中“恋父情结”背后的“成长”主题。  关键词:张悦然 恋父情结 成长叙事  “
抹不掉的一些画面,如云似雾。   潮湿的风从海边吹来,掠过被磨砺了千万年的砂粒,跃过海岸上新生或老去的花纹贝壳,飘过散发着乌黑机油气味的岸边旧船舶。穿过大片大片黑黝黝的密林,被大群胖鸭子的白羽毛抖落,与打滚的肥猪碰个面,小村子被雾笼罩了,池塘里总是泛着白色泡沫,孩子与成熟的椰子一同跳进水里溅起水花,劳作不息的南方女人抬起又低下隐忍困惑的脸,再穿过一条路边开满含羞草的石子路,路边大朵大朵的花开
摘 要: 《段太尉逸事状》中,柳宗元从三件逸事刻画了段太尉的人物形象,突显了段太尉的“仁义爱民”“聪明睿智”“勇毅笃行”“廉洁奉公”等性格特点。段太尉的性格特征和柳宗元的写作目的,都对如今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仁爱 睿智 勇毅 廉洁 现实意义  《段太尉逸事状》是柳宗元艺术成就极高的一篇散文,用客观写实的态度、对比烘托的手法、丰富的语言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段
摘 要: 传统神话题材一直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热点,在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和程式化愈发明显的今天,网络人气作家尾鱼以其别出机杼的“神话书写”在海量网络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对我国神话的利用与转化成为其叙事的重要手法,也成为吸引读者的关键要素。本文分析我国传统神话在尾鱼小说叙事中的投射与架构,探讨其独特的“神话书写”模式,进而阐释其在网络文学发展中连接文学传统与当代文学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叙事
摘要:20世纪20年代初的歌谣界,婚礼歌谣还未获得真正独立的学术地位:婚礼歌谣界的一批研究者,还暂未获得民间文化批评界的关注,直到《歌谣婚姻专号》的创立,使得婚礼歌谣研究作為一个独立的歌谣门类,有了真正发展的学术平台。《歌谣·婚姻专号》聚集了一批民俗学家,开启了学人办刊的新思路,有力地推进了婚礼歌谣研究的发展,也为新式婚姻观的现代启蒙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学人办刊 《歌谣·婚姻专号》婚礼歌谣 爱
摘要:《蘑菇圈》是少数民族作家阿来创作的“生态三部曲”之一。小说以清新、质朴的笔触,围绕着“机村”和“蘑菇圈”展开铺叙,透过机村几十年间的“改造”过程,反思这种变化背后的生态与社会文化的“异化”。在愈发重视环境保护的当代,这种反思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同时作为一位藏族作家,阿来笔下的人物具有独特的宗教色彩,对于物质社会中被异化的“我们”,始终保持着一份神性的悲悯与关怀。本文从文本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
摘 要: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采集编纂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两本民歌集,忠实记录了吴地民众的衣食住行和民风民俗,保持了吴歌特有的情调。民歌情感丰富,情景交融,充满浓厚的乡土风情,民歌的语言通俗自然,富有生气,极具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冯梦龙 《挂枝儿》 《山歌》 艺术特色  冯梦龙是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明代末年,明王朝统治逐渐衰败,由于吏治黑
摘 要:南翔的文学创作已经有四十年之久,在其文学创作历程中,他一直坚持着“求变”,这种求变一方面表现在其创作题材的多样化上,既有铁路生活题材、南方叙事题材,也有历史叙事(民国书写和“文革”书写)与生态写作,还有域外生活及非虚构写作。南翔的“求变”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叙事技巧和手法的多变上,“抒情主人公”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  关键词:南翔 历史 生态 底层 求变  自1981年9月在 《福建文学》
摘 要: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以王昭君作为主题和形象的诗词却远远超过其他三位。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王昭君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还因为其多舛的命运。我国古代的诗词中,描写王昭君的数量非常之大,据《青冢志》记载,与王昭君诗词有关的书籍就有两百多部,细化到相关的诗词,数量更是惊人。但是从王昭君诗词中可以发现,“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通过对王昭君诗词中的“怨”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王昭君当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