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启蒙教育,除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传授入门的物理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各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进行预先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预习阶段应要求学生:①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维过程;②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③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等. 在实施过程中,可分两步走:首先,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一些指导,如介绍以前学生学好物理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如何进行课前预习等.并在前几章的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让学生在教师预先给定的预习提纲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预习,并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以便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在这期间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作及时的辅导,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提供适当的帮助.在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以及预习提纲的基础上,结合备课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渐掌握预习的一些方法和策略.第二步,一段时间以后,让学生在完全脱离教师的预习提纲的情况下,自主预习,然后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如为学生指点一些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提供一些图书馆里的参考资料等,同时教师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
二、培养观察与动手实验能力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特别是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最后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同时,也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探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
1~2人一套装置最好)让学生自己独立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好方法.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实验操作规范化.
三、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过程,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凹面镜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凹面镜对太阳光聚焦作用的实验,并观察焦点处可点燃火柴,再让一个学生把手放到焦点处,他立即有灼烫的感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焦点处温度很高.进而引导学生,由此物理现象是否可联想:如果造一个大的凹面镜,它在太阳光下焦点处将会产生大量的热,那用这些热量将可以烧饭煮茶.这就是太阳灶发明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创造发明的思维过程并非是高不可攀的.
在密度一节的教学中,先采用实验的方法和数学的方法,求出各种物质的质量与体枳的比值m/v;再利用分析法分析m/v的物理意义是“单位体积中不同物质的质量”;进而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不同;相同物质的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是相同的.故指出这是物质的一种固有特性,每种物质通常情况下m/v的值是一个常数.由此,可利用归纳法总结出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或者,可顾名思义地理解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空间中所含物质分布的紧密程度.进而利用数学法归纳总结出密度的公式.由上可知,这里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在起作用,这里的思维方法教育并非每种方法都要教给学生,或要求学生掌握.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能一步步地听懂、理解、学会,就达到了物理知识的启蒙教育和物理方法的启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物理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仔细观察,特别是学生自己做实验时不能马马虎虎,否则要想准确描述一个物理实验现象几乎不可能,更不用说透过现象揭示物理本质了.其次,课堂教学要多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既能锻炼对物理问题的敏感度,又能锻炼学生从容陈述自己对物理问题看法的能力.教学时在物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的过程中,要巧妙设置讨论题,供学生讨论发言,以锻炼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讨论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题目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以至于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问题应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把问题表达清晰,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进行预先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预习阶段应要求学生:①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维过程;②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③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等. 在实施过程中,可分两步走:首先,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一些指导,如介绍以前学生学好物理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如何进行课前预习等.并在前几章的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让学生在教师预先给定的预习提纲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预习,并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以便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在这期间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作及时的辅导,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提供适当的帮助.在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以及预习提纲的基础上,结合备课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渐掌握预习的一些方法和策略.第二步,一段时间以后,让学生在完全脱离教师的预习提纲的情况下,自主预习,然后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如为学生指点一些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提供一些图书馆里的参考资料等,同时教师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
二、培养观察与动手实验能力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特别是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最后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同时,也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探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
1~2人一套装置最好)让学生自己独立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好方法.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实验操作规范化.
三、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过程,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凹面镜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凹面镜对太阳光聚焦作用的实验,并观察焦点处可点燃火柴,再让一个学生把手放到焦点处,他立即有灼烫的感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焦点处温度很高.进而引导学生,由此物理现象是否可联想:如果造一个大的凹面镜,它在太阳光下焦点处将会产生大量的热,那用这些热量将可以烧饭煮茶.这就是太阳灶发明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创造发明的思维过程并非是高不可攀的.
在密度一节的教学中,先采用实验的方法和数学的方法,求出各种物质的质量与体枳的比值m/v;再利用分析法分析m/v的物理意义是“单位体积中不同物质的质量”;进而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不同;相同物质的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是相同的.故指出这是物质的一种固有特性,每种物质通常情况下m/v的值是一个常数.由此,可利用归纳法总结出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或者,可顾名思义地理解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空间中所含物质分布的紧密程度.进而利用数学法归纳总结出密度的公式.由上可知,这里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在起作用,这里的思维方法教育并非每种方法都要教给学生,或要求学生掌握.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能一步步地听懂、理解、学会,就达到了物理知识的启蒙教育和物理方法的启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物理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仔细观察,特别是学生自己做实验时不能马马虎虎,否则要想准确描述一个物理实验现象几乎不可能,更不用说透过现象揭示物理本质了.其次,课堂教学要多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既能锻炼对物理问题的敏感度,又能锻炼学生从容陈述自己对物理问题看法的能力.教学时在物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的过程中,要巧妙设置讨论题,供学生讨论发言,以锻炼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讨论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题目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以至于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问题应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把问题表达清晰,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