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教育部等部门在德育大纲、加强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均提到学校和班主任要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进行界定,通过明确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对笔者学校班主任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现状分析,找到班级职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所在,进而提出在班级建设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四大策略。
一、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
“职业指导”这个名词,最早是由美国的弗兰克·帕森斯教授提出,其所著的《职业选择》中也首次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一般来说,当下人们倾向于简单地认为职业指导就是职业规划或者就业指导,但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应该更为广泛。
在廖轶涵发表的《职业与职业指导概念探究》中提到,“职业指导”的内涵是社会职业指导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査访谈、心理测试等方法和手段,按照社会求职者和学生的个人条件、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等提供咨询与指导,帮助社会求职者和学生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职业结构和有关人事、劳动政策法规,了解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的职业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最终获得职业的成功并实现人—职科学匹配的过程。
二、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在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修订)中提到,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
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中,进一步对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做了详细的归纳:除了需要关注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和沟通协调工作外,还特别提到了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五大工作职责之一,不可或缺。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分布在十五至十八岁,还处于经历较少、思想不够成熟、缺乏自我效能感的阶段,对自己未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容易缺乏信心。另外,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普及与发展,社会各行业对劳动者自身素质和能动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边是信心欠缺的学生,另一边是要求提高的社会,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现实差距,中职班主任作为组织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清晰自身职业定位,提升职业选择和坚持的能力。这样学校才能不断培养符合以及紧跟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迎接越来越大的用人挑战。
综上,无论是国家对于培养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是社会对人才对劳动者的需求,或是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都凸显出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三、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以笔者学校进行的班主任职业指导工作情况调查为例,问卷主要调查班主任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度、班主任进行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以及班主任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等。共113人完成问卷,具体结果如下。
(一)中职班主任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有待提高
首先,中职班主任对职业指导缺乏全面的重视。在《意见》中提到,中职班主任要从与学生接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学生往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方向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当下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来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笔者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3.72%的班主任认为“职业指导工作属于班级管理的范畴”;有69.03%的班主任认为“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是传递学校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只有66.37%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持续进行职业指导;有的班主任认为,职业指导应该由学校专职教师负责。另外,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晚,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部分班主任对职业指导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簡单地认为职业指导就是职业规划或者就业指导,甚至认为职业指导就是推荐就业、保证就业率。
综上,能明确职业指导工作是班主任的职责以及持续进行职业指导的班主任人数占比不足70%,因此班主任要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工作重心除了班级日常管理外,还要加入职业指导的元素,增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活力。
(二)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足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78.76%、70.8%的班主任分别在“树立班级目标”“班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过职业指导,其余在“物质文化建设”“班级主题活动”“班级管理制度”等方面人数占比不足70%。在班级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有88.5%、61.06%、54.87%的班主任分别集中采用“主题班会”“课堂渗透式讲授与培养”“师生探讨”的途径开展指导工作。由此可见,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主要是在班会课的时候进行,课堂中采取传统地教授理论知识的方式,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另外,班主任也较少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实践。因此,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需要提升实践性和创新性。
(三)中职班主任融合职业指导和班级建设的能力有待加强
问卷将“觉得自己在职业指导工作方面需要得到的帮助”设计为开放问题,从调查结果看,有的班主任认为班级建设耗尽心血,职业指导是常规工作外的任务;有的班主任则认为职业指导带给班级建设的积极影响并不明显;还有的班主任缺乏勇气和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承担起职业指导工作。因此,如果可以将职业指导和班级建设进行融合运用,就能做到将职业指导寓于建设工作,班级建设寓于指导工作,这样不仅减轻班主任的心理负担,还能满足两项工作同时进行的需要,进而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关于“班级文化”,在刘晓云发表的《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初探》中,其定义是: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班级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共同构成“班级文化体系”。笔者主要围绕教室布置、辅导活动、管理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职业指导的策略探讨。
(一)將“职业元素”引入教室布置
对于学生而言,教室是一天当中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它具有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班主任需要主动创建具有职业元素的班级环境,师生不断共建有特色、有温度的教室,使之成为师生共长的理想园地。
教室布置一般包括墙壁、墙报、展板、动植物、班级图书角等内容。为使教室的布置更具亲和力,班主任可以先提出建设的主题,然后由学生提供各种建议,最后大家采用合理有效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落实。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可以张贴和职业形象与态度、职业道德与技能、职业理想与路径等有关的具有“职业元素”的作品;在公告栏上,班主任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的科任老师提供教学内容摘要、课外延伸知识、中职生成功成才的案例等,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职业内涵;在展板方面,以会计专业为例,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专业特色制作相对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图(见图1),以及展示会计企业的文化理念、用人需求、行业发展等内容;在班级图书角,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购置相关专业以及职业指导的书籍,或者将学生有示范性的作业、设计出的作品等摆放在图书角,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并使其辛勤的付出被更多人看到以及学习;设立职业区角,作为表达情感、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学生在这里可以把自己关于对职业的困惑、喜欢的职业座右铭、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等写下来,或寻求帮助,或相互鼓励,或分享所知所想。
(二)将“三级指导模式”引入辅导活动
关于职业指导工作,根据笔者学校“班主任职业指导工作情况调查”分析显示,有88.5%、61.06%、54.87%的班主任分别会采用班会课、课堂渗透式讲授与培养、师生探讨的方式进行班级职业指导。因此,班主任主动去构建分层级、分问题类别的指导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本文开篇提到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班主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界定职业指导的内容。根据原劳动部印发的《职业指导办法》(劳部发〔1994〕434号)第6条规定,涉及可在学校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有以下内容:“开展对劳动者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结合以上内容,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可开展的职业指导内容为职业内驱力、自我认知、职业能力、专业认知、职业规划、升学指导、求职准备等。
另外,需要界定职业指导的途径。根据职业指导目标,可分为“普及与发展”“预防与平衡”“干预与修正”三个层次,其对应的指导对象分别是全体学生、部分有一定发展性问题的学生、个别有特殊发展需要和问题的学生。面对各类别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堂渗透、课程包、主题讲座、实践活动、团体辅导活动、个体辅导活动等途径开展相关的职业指导。另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发展现状,分年级制定详细的职业指导课程和活动内容体系。
综上,笔者初步构建了学校“班主任职业指导三级指导模式”(见表1)、职业指导课程和活动内容体系(见表2)。
(三)将“职业经理人”理念引入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一般表现为在班集体中共同形成、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规章制度、纪律公约等行为准则。班级制度不仅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推动班级文化建设、正向引导学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实现班级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班主任需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制定完善具有班级特色的制度体系。
而班级管理制度属于班级制度体系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管理流程、操作规范、纪律要求、奖惩条件等。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可以采用“职业经理人”理念推动班级管理制度的创新。关于职业经理人的定义,刘新明在发表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标准化建设研究》中提到,受雇于企业,在充分授权范围内依靠专业的管理知识、技能和经验,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在班级里,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学生,拥有较好的管理艺术和组织才能,他们与班主任类似聘请以及指导的关系;同时他们的“奖励”以及“风险”将与班级的管理效果结合起来,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
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班级职业经理人,班主任可以邀请科任老师、学生家长、毕业校友等作为协助与支持的力量。例如,邀请出色校友,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也可借助家长的力量,开展“家校互联、走近职业”等活动,例如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就各自的工作内容、行业前景、职场注意事项等为学生进行全面介绍,在提升学生职业认知水平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家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指导的责任。
综上,笔者初步设计出学校班级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见图2)。
(四)将“发展指数”引入评价机制
关于学生评价,为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测评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笔者学校一直在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构建以及制定实施方案。笔者参与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撰写工作,从德育素质到学业表现,从文艺及体育素质表现到社团及社会活动表现,四个方面逐层递进、多个科室参与评价,努力达成测评指标不仅是评价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导向目标。表3是笔者学校提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简要说明。
此外,结合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以上测评基础上,班级评价制度可以引入“发展指数”,以引导学生关注职业指导的教育和效果。美国职业心理咨询大师马可﹒L.萨维科斯(Mark L.Savickas)认为个体生涯适应力将沿着四个维度发展,分别为生涯关注(career concern)、生涯控制(career control)、生涯好奇(career curiosity)和生涯自信(career confidence)。每一个维度都需要学生回答一个核心的问题,即“我有未来吗”“谁拥有我的未来”“未来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做吗”。在此维度上,班主任可以尝试转化“学生发展指数”,例如4个一级指标(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下设立3个二级指标(态度与信念、能力、执行力),每个二级指标分为5个等级(视程度各计1~5分),以此对学生的生涯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这种方式,以具体直观的指数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当前发展情况,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另外,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发展指数及时开展并实施相应的学生发展指导举措,不断激发学生发展动力,优化学生生涯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一、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
“职业指导”这个名词,最早是由美国的弗兰克·帕森斯教授提出,其所著的《职业选择》中也首次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一般来说,当下人们倾向于简单地认为职业指导就是职业规划或者就业指导,但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应该更为广泛。
在廖轶涵发表的《职业与职业指导概念探究》中提到,“职业指导”的内涵是社会职业指导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査访谈、心理测试等方法和手段,按照社会求职者和学生的个人条件、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等提供咨询与指导,帮助社会求职者和学生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职业结构和有关人事、劳动政策法规,了解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的职业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最终获得职业的成功并实现人—职科学匹配的过程。
二、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在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修订)中提到,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
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中,进一步对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做了详细的归纳:除了需要关注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和沟通协调工作外,还特别提到了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五大工作职责之一,不可或缺。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分布在十五至十八岁,还处于经历较少、思想不够成熟、缺乏自我效能感的阶段,对自己未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容易缺乏信心。另外,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普及与发展,社会各行业对劳动者自身素质和能动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边是信心欠缺的学生,另一边是要求提高的社会,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现实差距,中职班主任作为组织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清晰自身职业定位,提升职业选择和坚持的能力。这样学校才能不断培养符合以及紧跟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迎接越来越大的用人挑战。
综上,无论是国家对于培养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是社会对人才对劳动者的需求,或是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都凸显出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三、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以笔者学校进行的班主任职业指导工作情况调查为例,问卷主要调查班主任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度、班主任进行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以及班主任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等。共113人完成问卷,具体结果如下。
(一)中职班主任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有待提高
首先,中职班主任对职业指导缺乏全面的重视。在《意见》中提到,中职班主任要从与学生接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学生往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方向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当下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来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笔者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3.72%的班主任认为“职业指导工作属于班级管理的范畴”;有69.03%的班主任认为“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是传递学校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只有66.37%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持续进行职业指导;有的班主任认为,职业指导应该由学校专职教师负责。另外,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晚,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部分班主任对职业指导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簡单地认为职业指导就是职业规划或者就业指导,甚至认为职业指导就是推荐就业、保证就业率。
综上,能明确职业指导工作是班主任的职责以及持续进行职业指导的班主任人数占比不足70%,因此班主任要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工作重心除了班级日常管理外,还要加入职业指导的元素,增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活力。
(二)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足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78.76%、70.8%的班主任分别在“树立班级目标”“班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过职业指导,其余在“物质文化建设”“班级主题活动”“班级管理制度”等方面人数占比不足70%。在班级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有88.5%、61.06%、54.87%的班主任分别集中采用“主题班会”“课堂渗透式讲授与培养”“师生探讨”的途径开展指导工作。由此可见,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主要是在班会课的时候进行,课堂中采取传统地教授理论知识的方式,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另外,班主任也较少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实践。因此,班主任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需要提升实践性和创新性。
(三)中职班主任融合职业指导和班级建设的能力有待加强
问卷将“觉得自己在职业指导工作方面需要得到的帮助”设计为开放问题,从调查结果看,有的班主任认为班级建设耗尽心血,职业指导是常规工作外的任务;有的班主任则认为职业指导带给班级建设的积极影响并不明显;还有的班主任缺乏勇气和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承担起职业指导工作。因此,如果可以将职业指导和班级建设进行融合运用,就能做到将职业指导寓于建设工作,班级建设寓于指导工作,这样不仅减轻班主任的心理负担,还能满足两项工作同时进行的需要,进而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关于“班级文化”,在刘晓云发表的《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初探》中,其定义是: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班级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共同构成“班级文化体系”。笔者主要围绕教室布置、辅导活动、管理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职业指导的策略探讨。
(一)將“职业元素”引入教室布置
对于学生而言,教室是一天当中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它具有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班主任需要主动创建具有职业元素的班级环境,师生不断共建有特色、有温度的教室,使之成为师生共长的理想园地。
教室布置一般包括墙壁、墙报、展板、动植物、班级图书角等内容。为使教室的布置更具亲和力,班主任可以先提出建设的主题,然后由学生提供各种建议,最后大家采用合理有效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落实。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可以张贴和职业形象与态度、职业道德与技能、职业理想与路径等有关的具有“职业元素”的作品;在公告栏上,班主任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的科任老师提供教学内容摘要、课外延伸知识、中职生成功成才的案例等,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职业内涵;在展板方面,以会计专业为例,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专业特色制作相对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图(见图1),以及展示会计企业的文化理念、用人需求、行业发展等内容;在班级图书角,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购置相关专业以及职业指导的书籍,或者将学生有示范性的作业、设计出的作品等摆放在图书角,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并使其辛勤的付出被更多人看到以及学习;设立职业区角,作为表达情感、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学生在这里可以把自己关于对职业的困惑、喜欢的职业座右铭、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等写下来,或寻求帮助,或相互鼓励,或分享所知所想。
(二)将“三级指导模式”引入辅导活动
关于职业指导工作,根据笔者学校“班主任职业指导工作情况调查”分析显示,有88.5%、61.06%、54.87%的班主任分别会采用班会课、课堂渗透式讲授与培养、师生探讨的方式进行班级职业指导。因此,班主任主动去构建分层级、分问题类别的指导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本文开篇提到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班主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界定职业指导的内容。根据原劳动部印发的《职业指导办法》(劳部发〔1994〕434号)第6条规定,涉及可在学校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有以下内容:“开展对劳动者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结合以上内容,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可开展的职业指导内容为职业内驱力、自我认知、职业能力、专业认知、职业规划、升学指导、求职准备等。
另外,需要界定职业指导的途径。根据职业指导目标,可分为“普及与发展”“预防与平衡”“干预与修正”三个层次,其对应的指导对象分别是全体学生、部分有一定发展性问题的学生、个别有特殊发展需要和问题的学生。面对各类别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堂渗透、课程包、主题讲座、实践活动、团体辅导活动、个体辅导活动等途径开展相关的职业指导。另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发展现状,分年级制定详细的职业指导课程和活动内容体系。
综上,笔者初步构建了学校“班主任职业指导三级指导模式”(见表1)、职业指导课程和活动内容体系(见表2)。
(三)将“职业经理人”理念引入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一般表现为在班集体中共同形成、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规章制度、纪律公约等行为准则。班级制度不仅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推动班级文化建设、正向引导学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实现班级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班主任需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制定完善具有班级特色的制度体系。
而班级管理制度属于班级制度体系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管理流程、操作规范、纪律要求、奖惩条件等。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可以采用“职业经理人”理念推动班级管理制度的创新。关于职业经理人的定义,刘新明在发表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标准化建设研究》中提到,受雇于企业,在充分授权范围内依靠专业的管理知识、技能和经验,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在班级里,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学生,拥有较好的管理艺术和组织才能,他们与班主任类似聘请以及指导的关系;同时他们的“奖励”以及“风险”将与班级的管理效果结合起来,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
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班级职业经理人,班主任可以邀请科任老师、学生家长、毕业校友等作为协助与支持的力量。例如,邀请出色校友,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也可借助家长的力量,开展“家校互联、走近职业”等活动,例如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就各自的工作内容、行业前景、职场注意事项等为学生进行全面介绍,在提升学生职业认知水平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家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指导的责任。
综上,笔者初步设计出学校班级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见图2)。
(四)将“发展指数”引入评价机制
关于学生评价,为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测评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笔者学校一直在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构建以及制定实施方案。笔者参与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撰写工作,从德育素质到学业表现,从文艺及体育素质表现到社团及社会活动表现,四个方面逐层递进、多个科室参与评价,努力达成测评指标不仅是评价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导向目标。表3是笔者学校提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简要说明。
此外,结合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以上测评基础上,班级评价制度可以引入“发展指数”,以引导学生关注职业指导的教育和效果。美国职业心理咨询大师马可﹒L.萨维科斯(Mark L.Savickas)认为个体生涯适应力将沿着四个维度发展,分别为生涯关注(career concern)、生涯控制(career control)、生涯好奇(career curiosity)和生涯自信(career confidence)。每一个维度都需要学生回答一个核心的问题,即“我有未来吗”“谁拥有我的未来”“未来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做吗”。在此维度上,班主任可以尝试转化“学生发展指数”,例如4个一级指标(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下设立3个二级指标(态度与信念、能力、执行力),每个二级指标分为5个等级(视程度各计1~5分),以此对学生的生涯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这种方式,以具体直观的指数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当前发展情况,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另外,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发展指数及时开展并实施相应的学生发展指导举措,不断激发学生发展动力,优化学生生涯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