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数学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 然而,由于当前人们功利化的因素促使,教师往往担心学生的成绩,不敢进行课堂改革. 有的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却抓不住课堂改革的精神实质,导致课堂效率低. 因此本文从当前数学课堂的现状出发,结合案例分析了当前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继而结合实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高效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是不是真正主动起来,是不是真正取得实效.
一、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
二、数学课堂改革设计模式化
曾听过这样一堂课,这位教师讲的是代数式,上课时,老师先讲代数式的概念,然后出示这样案例:小明的身高用A表示,小明身高的2倍再加5厘米就是爸爸的身高,(2A 5)就是爸爸的身高. 小明的身高是86厘米,爸爸的身高应该多少?这时学生举手回答:2 × 86 5 = 177(厘米). 老师继续设计问题:如果小明的身高是80厘米,爸爸的身高应该是多少学生又进行了回答. 看到这种情况后,感觉这个情境创设对学生的思维锻炼没起到多大的作用. 创设情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让非数学信息弱化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境创设,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
那么数学教学中的这些现象,必须加以改进,才能有利于当前的数学教学.
三、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建议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数学老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活”起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心动.
案例:在学习概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故事: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 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朝下,你可获得十元,否则你给我五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 ”过路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朝下,我们可获得十元,输了只给对方五元,嘿,有门!”这时同学下面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还有看热闹等着瞧的. 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调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和动手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快乐地学习数学.
案例:在教学“展开与折叠”一课时,我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得出结论的做法,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要求每一名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把剪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先组内展示,后派代表把组内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的方法,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不一会各小组的学生都在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相互学习着,争论着,比较着,不时还发出热烈的掌声. 更令我惊讶的是各小组的代表在黑板上的作品已经分了类. 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为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精神所鼓舞. 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名学生积极参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我也找到了数学的无限乐趣.
(三)鼓励质疑,让学生灵起来
古人云:“学起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学生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不敢提问到想问,由不会提问到善问,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性因素和想象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案例:在“角”一节的教学中,引进概念之后,针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在学生思考之余提出问题:射线绕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还能怎样表示角?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1]解永显.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 2011(53).
[2]杨达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
[3]夏玉钦.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大要领[J].课程.教材.教法,2009(12).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是不是真正主动起来,是不是真正取得实效.
一、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
二、数学课堂改革设计模式化
曾听过这样一堂课,这位教师讲的是代数式,上课时,老师先讲代数式的概念,然后出示这样案例:小明的身高用A表示,小明身高的2倍再加5厘米就是爸爸的身高,(2A 5)就是爸爸的身高. 小明的身高是86厘米,爸爸的身高应该多少?这时学生举手回答:2 × 86 5 = 177(厘米). 老师继续设计问题:如果小明的身高是80厘米,爸爸的身高应该是多少学生又进行了回答. 看到这种情况后,感觉这个情境创设对学生的思维锻炼没起到多大的作用. 创设情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让非数学信息弱化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境创设,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
那么数学教学中的这些现象,必须加以改进,才能有利于当前的数学教学.
三、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建议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数学老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活”起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心动.
案例:在学习概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故事: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 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朝下,你可获得十元,否则你给我五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 ”过路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朝下,我们可获得十元,输了只给对方五元,嘿,有门!”这时同学下面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还有看热闹等着瞧的. 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调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和动手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快乐地学习数学.
案例:在教学“展开与折叠”一课时,我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得出结论的做法,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要求每一名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把剪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先组内展示,后派代表把组内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的方法,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不一会各小组的学生都在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相互学习着,争论着,比较着,不时还发出热烈的掌声. 更令我惊讶的是各小组的代表在黑板上的作品已经分了类. 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为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精神所鼓舞. 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名学生积极参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我也找到了数学的无限乐趣.
(三)鼓励质疑,让学生灵起来
古人云:“学起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学生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不敢提问到想问,由不会提问到善问,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性因素和想象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案例:在“角”一节的教学中,引进概念之后,针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在学生思考之余提出问题:射线绕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还能怎样表示角?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1]解永显.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 2011(53).
[2]杨达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
[3]夏玉钦.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大要领[J].课程.教材.教法,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