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感悟: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诉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的方式。但这种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的对话,只有做到彼此理解,相互悦纳,感悟共享,教学才能有效。然而,当前作为课堂常态的对话教学,明显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低效现状:学生的感悟常常处于肤浅、零散状态。
  究其原因,一是限于阅读能力,学生本身对课文的理解肤浅、片面,甚而错误;二是学生表述不清或不到位,内容零碎;三是学生发言中,好像课文内容该理解的都已交流了,其实许多方面并未彼此理解,相互接纳;四是学生对话,虽能彼此理解,但未经整合内化,渐而多有淡忘;五是教师穿插其中的点拨、评点与讲解,未能着眼整体,失之繁琐;六是课堂无效的旁逸现象,教师引导不及时或不恰当。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消减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而,整合感悟也就必然性地成为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诉求。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整合感悟呢?教学设计是前提,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在整套教材内容的纵向关联和单元课文的横向联系中,确定具体课文所要实施的课程内容,科学制定三维度具体目标;并据之对课文内容再度分析研究,合理增删取舍,以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是关键。要紧扣目标,着眼整体,努力启发学生尽可能把问题想清楚,说明白;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彼此理解。相互悦纳,共享对话中的文本感悟,实现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与建构。现举出以下三种实用方法;
  
  一、提炼深化法
  
  这种方法侧重于言语内容的感悟整合,主要是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整体把握。一般是设计提炼深化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提炼深化中整合感悟,在感悟整合中提炼深化,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在品味细节、感受父亲的形象之后,我设计的问题是: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堂交流。谈谈你对当时农村父亲生活历程的理解。要求发言层次清晰。现整理一位学生的发言如下:
  他们生活在经济贫穷的农村,过着困苦的生活,抽旱烟,穿草鞋,食不果腹。他们地位低下,老实厚道,善良谦卑,有着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他们是家庭的脊粱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负。为了一家的生活,长年累月,起早贪黑,劳作不息。他们坚忍,在极度贫穷的境况下,为了盖一座新房,起五更,睡半夜;上高山,走海滩。平时省吃俭用,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着。如此毕其一生精力,以致衰老不堪。他们困苦的生活命运,诚然可怜可叹,而顽强的奋斗精神,更可敬可佩。因为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该生对课堂交流中的多种感悟和多元理解。在提炼深化过程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合,进而对父亲的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并且对当时的农村父亲有了较为深刻的普遍性的认识。
  
  二、梳理总结法
  
  这种方法侧重于言语形式的感悟整合,主要是对课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的整体把握。如朱白清先生的《春》,这是一篇经典美文,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在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欣赏后,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梳理总结:遣词的生动、修辞的形象、句式的精致、想象的自然、思路的清晰。现仅以课文描写春花的一段文字为例:
  1.遣词的生动。如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两个“不让”、一个“赶”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百花争妍、竟相开放的春之生机。“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用叠词“嗡嗡”拟声。“飞来飞去”状行,又着一拟人化的“闹”字,描绘出一派活泼、繁忙、喧闹的气象,“蜂争粉蕊蝶分香”,更从侧面写出了花开之盛之艳之香,更显生机勃发。
  2.修辞的形象。语段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把春天描绘得生机盎然。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令人感到春花盛开,五彩缤纷,鲜艳灿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连用,写出了微风吹拂下,草丛里缤纷的野花,明亮闪烁而娇美活泼的动人景象。
  3.句式的精致。课文短句居多,且多整饬,如下列句子划线部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主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些短句间以长句,整散结合,句式十分精致。其笔调轻松明快,音韵和谐动听,读来抑扬顿挫。不仅春之勃勃生机得到了更充分的艺术表现,作者的钟爱之情也得到了自然流露。
  4.想象的自然。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以虚写实,想象之景乃由眼前景象自然激发;虚写满树果实丰硕,乃实写花开之繁密、鲜艳、甜美。
  5.思路的清晰。语段依树上、花下、地上的顺序展开有动有静的描写,不仅层次分明,更使景物富有立体感、动态美,令人觉得春之盎然生机无所不在。
  通过这一番梳理,再引导学生整体回味,熟读成诵。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整合对话中丰富多彩的感悟,对课文形成全面而深刻的整体把握;还可以学得语用知识,积累言语经验,学会因文悟道、缘道释文,提高语感水平,提升欣赏能力。
  
  三、学以致用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言语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感悟的整合,主要是对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艺术特色的整体把握。常用的方式是,进行具有整合、提炼、迁移性的书面表达。宋代学者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脱透,此是出书法。盖不能人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所谓“用得脱透”的“出书法”,即能把对课文的阅读感悟,内化为自我心得,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正确认识和价值判断,并能以一定的形式熟练地表达出来。
  为此,学生必须全面整合感悟,深刻领悟课文,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包括内容方面的文事、文理、文情,形式方面的文路、文技、文辞),化为自己的灵魂和血肉。这样,才能“用得脱透”。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学生在师生对话中基本理解课文后,我让学生给《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写一封信,慰勉其落寞凄凉的心灵。要求:不拘朝代限制,结合两篇课文的阅读感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现抄录一位学生的信如下:柳宗元先生:
  您好!近来拜读了您的大作《小石潭记》,甚觉清莹透澈,锵鸣金石,文辞动人。无论竹树翠蔓,抑或游鱼溪流,其描绘皆能动静相宜,姿态万 千,清新可目。能与您一起分享永州胜景,甚觉如餐珍馐。
  然而。您的文章也禁不住流露出了凄凉之意,尤其是您所抒写的坐潭上的感觉,不免令人感伤。您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中流露的情绪,实为孤独寂寞而悲凉凄怆。
  研究了有关您的资料,我知道,您有以民为本的思想,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能给予无情的抨击和揭露。您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革新,任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大事。革新失败,您竟遭贬为永州司马,虽有名而无权,抱负难以施展,这确是世道的不公。
  但这又何必情郁于中,难以释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自古以来,宦海沉浮,乃为官者常态,您应该看开点儿。况且,生活有着太多的美好,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您的后辈东坡居士也曾力图革新,政治上屡遭挫折,然却能以旷达的胸襟淡然处之,随缘自适。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且不得“签书公事”,虽有职而无权,却能赏明月,品人生,享受生命的另一番情趣,并作《记承天寺夜游》。您看,“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何等的自在,何等的雅趣,此正乃无官一身轻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何其夸人神往。这无异于伟大的发现。只是惟有心灵澄明、心境安宁的人,才能有此奇遇,有此享受。所以,他忍不住慨叹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的,有多少人沉溺于宦海,难以自拔,而不幸错过了许多美好的生活。也是在一个月夜,他以豁达的心胸,竟悟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台,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您也一定能感同身受吧。
  若果如此,则望您能努力走出被贬官之阴影,去发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让生命在豁达开朗的自由王国里,诗意地栖居吧。
  最后,愿您善自珍重!
  您的晚辈
  2010年于楚水校园
  这位学生在信中整合了许多同学的发言,包括教师的评点与讲解,乃至相关背景介绍。对柳文的文辞生动、情景交融的特色,孤独寂寞、凄凉悲怆的情感,对苏文深蕴于叙述、写景、抒情之中的安闲自得、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情怀,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表现出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价值观。这种整合感悟的方法,也是考察阅读这种内隐思维活动的收获和外化阅读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以上几种方法,也可穿插在教学片段之中,用以对课文局部感悟的整台。
其他文献
伴随着语文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实验的进行,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走进中小学课堂,无论什么样的课,教师或多或少都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往“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客观地说,“合作学习”的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大面积参与的热情,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见识,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在合作中得到发展或提升。但是,很多合作学习只
在一个经济学课堂上,老师讲有关私有制的问题,奇怪的是同学们并没有听到“私有制”这个词,而听到的都是“西游记”,为什么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师却一再说起与课程毫无相关的“西游记”呢?其实这是一个有关古代汉语、现代方言的问题。  在普通话中,“私有制”和“西游记”读音相差很大。尤其是“私”与“西”,“制”与“记”。这两组字的声母和韵母都是不相同的。然而在某些方言中,两组字的读音却完全相同。如在广州方言中。 
中学文言文教学历来困难重重,一是因为文言文历史久远、行文简练、典故众多,与现代汉语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别,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二是因为应试的需要,教师基本上是串讲到底,文言文学习给学生的印象便是枯燥的翻译、背诵、默写,学生完全被“牵着鼻子走”,他们的主体意识被冻结,不能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久而久之,兴趣荡然无存。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原本温暖平和朴素可亲的文言经典,似乎已变成冰冷的高阁之物,学生们不得
本统计期内(2月6日至2月12日),A股强势反弹,沪深指数均录得五连阳,创业板更是创下近3年的新高。从资金结构上看,央行維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内资做多更积极,而外资则呈现时进时出的态势。  本期获资金净买入的行业有6个,分别为计算机、有色金属、农林牧渔、电子、综合、电气设备,除了前二的计算机和有色金属以分别净买入54.38亿元、18.37亿元的金额之外,其它行业均较小。流出的22个行业中,居然多
鹿门书院,肇光绪之学宫,历百代之杏坛。蓄鸾藏凤。大成殿之楠木;腾龙跃蚊,状元桥之泮池。世纪汤汤,厚德载物,书香致远。卓闻遐迩……  这是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更是教育承载之所在。正是承载着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湖北襄樊五中才得以张扬自己独特的生命内涵。这所创建于1902年的历史名校,从早期的襄阳府中学堂、湖北省立十中、省立第五中学、省立襄阳中学……发展到今天的中国百强中学、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内容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虚构的、想象性的写作,二是事实性的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缺少辨析,尤其在事实性记叙文写作中充斥以假为真’、虚饰矫情的现象。  鲁迅先生在《怎么写——夜记之—》中认为,文学“是创作,即是他个人的创作”,允许而且必然要有幻想和虚构。不能向文学要求“新闻记事”那样的“真实”。鲁迅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意见:“一般的幻灭的悲哀,我以为不在假,而在以假为真。” 学生的作
高考备考应该强化教师的超前备考意识,只有我们备考的意识超前了,我们备考方略才可能击中要害,备考的对策才可能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反复研究前几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笔者以为有如下方面在2009年高考备考中应该强化与提高。    一、加强对湖北近五年高考题的研究,找出湖北自主命题的规律,提升高考指导的预测性与科学性    深入研究前几年的高考试题,总能找到湖北省自主命题的总体思想与基本思路,也就
在中学的古诗文中,涉及到有关盛器之类的名称的篇目还是较多的。在此,我们集纳了其中一部分,并略加说明,以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箪(dān)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孟子·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  瓢(piáo):用来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剖开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例句同上)  钵(bō):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和尚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著名作家林语堂就尖锐地批评了我们的课堂:“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老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趣挤出,使之变得枯燥乏味。”这句话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反省。语文课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语文学习不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情,学生不愿学;语文课堂充斥着分析和理性总结,教师不好教;语文学习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不满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语文教学就一直处于一种被批评和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07年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增加了第六层级(F),即“探究能力”的考查,于是“探究题”应运而生,当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高考卷都在现代文阅读中设置了“探究性试题”。作为新课标“培养探究能力”目标的评价形式,新高考“探究题”正在成为命题专家、中学语文界师生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探究题的呈现形式    探究试题在现代文阅读中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赋分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