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美,绘制美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课堂上,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学前教育美术课堂教学相对于普通美术课堂教学的特殊之处,使学前教育学生掌握幼儿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整教学中专业内容的难易程度,最后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能力,让学生掌握欣赏美、绘制美的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 美术课程 创新策略 教学手段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教育理念已经由应试教育全面转向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当中,美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创新化发展分析如下。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
  1.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从应试教育全面转向了素质教育。市场对于人才界定的标准也不再局限于成绩上面,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建树。在这个社会环境中,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主要以实用性为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当中,美术是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学习绘画的技能,练就扎实的绘图基本功,从而为将来的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美术教学的目标不是把他们培养成在美术领域中专业化的人才,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熟练的绘画技能,多注重对于即兴绘画能力的培养,以及培養学生的简笔画能力。这些都有别于普通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美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要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再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2.慎选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方面,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科的特点,要综合学生的素质水平,要结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首先考虑到美术学科具有艺术性的特点,教学的内容中要加入一些艺术鉴赏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审美水平来考虑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延伸性,既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要兼顾能力突出的学生的发展。接着是根据教学的目标融入一些与教师培养方面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很好的进入到教师的角色当中。最后,要求在美术教学内容上面加入素质培养内容。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储备力量,高素质是一个必备的要素,想要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随时随地的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综合以上内容,再结合本校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全新的整合,继而实现创新化的发展。
  3.注意站在教师的角度来传授教学的技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美术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以及一些绘画方面的练习,然后精通简笔画的技巧。二是要注重对于教师教学技巧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幼儿的教师,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要融入教学技巧。不光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美术技巧,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将美术技巧传授给他人,教会学生将美术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将美术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工作当中去。只有这样,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学习才能够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起到更大的帮助。才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教师的角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能力。
  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育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课堂中还是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在这种模式当中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一个明确化的定位,这种定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教师课堂上教学效率的提高。虽然在美术的学习中会用到很多的审美元素,但是学生对于美术这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学习上还是会觉得较为的吃力,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会使得学生失去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信心。这样就会使得美术课程的学习进度停滞不前,教学过程中也很难找到突破口。
  2.学生的美术功底参差不齐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都主要以就业为学习目的,所以在美术技巧与水平上就会存在个体差异,这对于美术教学来说非常的不利。有的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在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许多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时间,对于整个学期课程的进度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在练习上面也会显得更加吃力,很多美术功底差的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够达到课程的学习要求。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对于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加的苛刻,也需要教师给予更为耐心的指导和孜孜不倦的反复教学。
  3.教育团队中缺乏创新化的力量
  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能够在教学上面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自信和从容。但是光有经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注入更多的新鲜力量,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美术专业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比较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和年轻化的力量,使得教学上面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念当中。在进修方面机会也非常有限,不能及时地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这些都制约了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教学发展。
  4.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不够新颖
  美术教学中过分的守旧,依照传统的模式与其他学科一样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没有充分的利用美术学科的趣味性特点,使得教学的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一个能够坚持下去的兴趣点。这样周而复始的练习让学生的注意力逐渐的开始分散,课堂气氛也逐渐的走向沉闷,学生不能很好的紧跟教师的教学脚步,最后只剩下老师一人在进行空谈。教学内容的传统化会限制住学生的发展和发散思维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三、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创新化的教学手段   1.重视团队学习带来的无穷力量
  美术学习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很多学生来说还很抽象。美术的学习和练习就成为了相对枯燥的过程,不熟悉的知识和不顺畅的画风,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学习倦怠,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比起单独的进行自我思考和练习的方式,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会有明显的提高。小组的形式可以调动学习的气氛,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交流的过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重点知识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指出不同意见的地方,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统一化的讲解。这种方式能够在互助的情况下加快进步的速度,能够对于不好的习惯进行有效的规避,学生美术技能的掌握会更加地熟练。
  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绘画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上的锻炼。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都非常有好处。
  2.让高科技走进我们的美术课堂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在现代的教学当中,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是无处不在,要让这些高科技技术进入到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来,让多元化的元素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
  视频微课是一个很好的多媒体教学例子,在五分钟左右的视频中,能够很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在学习上面就会有所侧重。
  3.教学中要注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文化水平问题。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不同学生的领悟和理解程度都大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的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以整体化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集体课的形式,将相同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来进行分组教学,每隔一段时间再根据进步的程度来进行重新分组。这样的教学形式更具有针对性,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的明显。同时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会更加主动和热情的投入到课程当中去。4.兴趣是美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兴趣引导教学在现阶段是一种最为直接性的教学手段。教师要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元素或事件来作为一节课的导入方式,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美术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将其添加到课堂的教学设计当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教学内容。
  5.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
  美術的教学场所可以是多样化的,不要让教室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要经常带着学生走入自然的环境中去写生,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比起静态的事物,动态的环境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与创作水平。
  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将来的工作打基础,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制造一些能够接触到学前儿童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入到一个教师的角色当中,去多多体验一下作为学前美术教师来进行授课的过程。能够让他们更好的运用美术课当中学习到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更加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发展。
  四、结语
  美术教学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及幼教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却因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对薄弱而存在诸多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要不断的在实践当中摸索经验,多多的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上的改革,从而为我国的学前美术教育事业不断地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丽芳.后现代视阈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思考——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04):61.
  [2]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04):35-37.
  [3]孙波,高海霞.高职美术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J].家教世界,2012,(14):55.
  [4]陈仙都.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73.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必备的,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对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起着整体监控与提升作用,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与学生的沟通技巧、营造课堂氛围、学生的表扬与批评、批改作业方式、召开家长会等方面,摸索教书育人的方法和策略,总结出成功的教学经验,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经验,为
构建开放性的课堂能够有效提升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高中英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包括开展开放性课堂活动、运用开放性课堂提问以及应用开放性课堂评价等,以便能够让高中学生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充分发展个性与发挥潜能。  英语课堂课堂构建开放性教学开放性课堂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一项重要理念,为了构建开放课堂,教师应注重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高校开始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慕课、微课等资源。以《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浅谈如何构建微课辅助传统教学。  【关键词】微课 信息化 教学  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课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及教学对象不同,多媒体教学凸显不足:(1)课程教学多以宣读PPT为主,重点难点难以把握且内容过多;(2)课程内容及方式过于单一,易显枯燥;(3)
长期以来,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大多集中在城市、公办、非寄宿制等范畴,为深入了解江西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广大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江西省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4~6年级51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后,进一步梳理出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语文老师要增强认识,把握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加强朗读教学,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目标的要求。  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对策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向来重视朗读,也有人把朗读称为第一教法和第一学法。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朗读却遭到许多农村学校语文老师的漠视,甚至摒弃,令人对语文教学及朗读教学的现状深感担忧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多元化办学局面正在形成。新形势的发展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机制和培养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亟需提升其职业能力,以应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阐述了应用型大学人才职业化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初步探讨了提升我国应用型大学人才职业化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方略。 
摘要: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在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中运用广泛,课堂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法律诊所教学、法学实践基地教学和法学实验室教学都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各有特色,互相配合,共同提高环境保护法案例库的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 环境保护法 案例库  环境保护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其不仅综合了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基础法律学科的法学知识,而且还以环境学、生态学、社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都处于成长阶段,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尚显稚嫩,部分大学生潜意识里只喜欢被认可接受,对质疑、反驳较为抵触。这些弱点,容易被境外宗教势力利用,使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受蒙蔽,迷失政治方向。  【关键词】御境 宗教 少数民族大学生 渗透  宗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的自然压迫和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宗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终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有效方式,在大外软件学院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将先进的“翻转课堂”模式融入Java项目实训课程中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创建内容丰富以及具有实战意义的微视频和案例资源,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之前通过微视频对课程内容有所掌握之后,然后将可能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中,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深化对企业级项目开发流程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满足软
摘要:美国大学中的共同治理(Shared Governance)一词,源于1966年美国教授协会(AAUP)、美国教育理事会(ACE)美国大学与学院董事会协会(AGB)联合发布的《学院与大学治理声明》(简称《声明》)。共同治理作为美国大学民主的体现,一般理解为大学董事会(理事会)、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等大学各类成员共同参与大学治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美国大学管理决策的原则,20世纪美国大学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