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每天的餐点时间轻松、愉快,牛奶搭配各式糕点、饼干,丰富了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怎样让寻常的餐点“吃出”新意?让每天重复的餐点时间充满神秘与期待?方方的面包、圆圆的米饼,咬上一口,好香、好甜!再咬上一口……再咬上一口……咦,还是原来的形状吗?像什么呢?想变成什么呢?其实,餐点可以是好吃的,更能成为好玩的!
活动目标
1.能借助方形面包、圆形米饼咬过的形状,大胆想象、拼摆组成各种造型。
2.在边吃边想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喜欢创意玩美活动。
活动准备
范例:黑夜中的猫头鹰、唱歌的小女孩、散步的小狗。
展示画架。
食材:多种口味的方形面包与圆形米饼,各种形状的辅助食物(海苔、手指饼干、长条格力高饼干、爆米花、牛奶片、小馒头、M豆、QQ糖、菜园小饼、薯片、小蛋卷等);巧克力笔和加热暖水杯。
白色方形餐盘、温馨桌布、遮布。
摄像机同传大屏幕。
活动过程
1.破形——改变物体原有的形。
①看一看,美食诱惑。
师:孩子们,点心时间到喽!今天我们吃什么呢?
师:盘子里装了什么?什么形状的?小手洗过了吗?找一个座位,尝尝你想吃的。
②咬一咬,无意破形。
师:大口大口地咬,尝一尝,味道怎么样?
③想一想,有意想象。
师:你的咬了3口,拿起来看看还是原来的形状吗?看起来像什么呢?
【评析】面包和米饼都有自己固有的形状,方形、圆形,比较规整,通过孩子们随意地咬,一口、两口、三口,原先规整的形状都在无意间被“打破”,这时的“借形想象”就变得灵动稚拙、富于变化了。
2.欣赏——感知想象本有的逻辑。
师:边吃边想象真有意思,现在我也想来尝一尝。
师:我想吃面包。啊呜!我大大地咬了一口,还是原来的样子吗?现在像什么?嗯,看看我咬了一口的地方像什么?我把它变成了什么?
①缺口向上(猫头鹰)(见图1)。
师:我咬过一口的地方在哪儿?变成了什么?脑袋上啊呜一口,凸出来的变成了猫头鹰的什么?
②缺口向右(小朋友)(见图2)。
师:我再转一下,现在的面包像什么?
师:我把面包变成了什么呢?我咬过一口的地方在哪儿?变成了什么?男孩女孩?从哪里看出来的?头发用什么做的?小女孩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音符用什么变的?能变成小男孩吗?还能变成什么?
③缺口向下(小狗)(见图3)。
师:面包又要变了,怎么转?现在又像什么了?
师:我把它变成了什么?我咬过一口的地方在哪儿?变成了什么?除了能变小狗,还能变成其他动物吗?怎么变?
小结:老师的面包片变出了什么?(猫头鹰、小女孩、小狗)同样的一块咬过的面包片,不一样的角度就变成了不一样的身体部分。原来转换不同的方向,你就会有新的发现的!记住这个小秘诀了吗?
师:“M豆”可以变成音符,还能变成什么?一样的“M豆”能根据不同的想法变成不同的对象。
师:“眼睛”除了M豆能变,其他东西能变吗?要变出同一个对象,也可以寻找很多不同的东西来替代哦!
【评析】想象并不是毫无方向的天马行空,它也是有章可循的,适时的范例欣赏就是孩子们攀高的“阶梯”。咬过的缺口不断旋转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就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与联想。“一物多用”“以物代物”更是将“借形想象”发挥到了极致。
3.创造——表现对象独有的特征。
师:这是我的想象,接着要看你们的想象喽!
①说一说,形成初步设想。
师:你们咬过的面包、米饼能变成什么呢?现在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
师:老师还准备了好多美味的食物,现在打开?(还是不打开,先来问问吧!)
②变一变,表现个性特征。
师:你想变成什么?为你打开一扇窗,你可以变了。
师:你呢?想变成什么?看一看,想一想。转转盘子,换个方向再想想。(逐个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吃一吃、想一想吧。如果你觉得中间盘子里的食物太大,可以怎么变小呢?对哦,可以吃哦!
师:根据想到的样子选择其他你需要的食物拼一拼、摆一摆,将想象变得更丰富。
【评析】儿童内心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块天地,我们应极力鼓励幼儿在作品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画面表达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所以在欣赏范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逐个再来“说一说”自己的自由联想,会让孩子们感觉到创意与新奇随时都在身边召唤,大脑就变得非常活跃而富有创造力,思维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变得异常灵活。再者,这个环节中的“看一看”,不光是要用眼细细观察,更主要的是要用脑“看”,它伴随着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幼儿“变一变”的重要源泉。
4.分享——朝向无时不有的创意。
师:还在想的孩子要加油喽,我们开始倒计时,等我们数到零,请你放下手中的工作。
师:开心玩美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奇思妙想有些什么,看看伙伴们想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认真听哦,说不定有一天她的想法就变成你的了。(逐个自我点评)
师:边吃边想有意思吗?生活中想象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下一次我们再一起喝喝牛奶,去寻找牛奶中藏着的乐趣,愿不愿意?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现在我们一起分享美食吧!
【評析】艺术教育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美感经验给人的感受。良好的美术活动教学引导在促进幼儿个性化创意思维发展的同时,更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天地,因此孩子对于作品的自我点评也是其自圆其说、自我补充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幼儿对形象的概述表达能力,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画面和心中的感受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餐点活动是幼儿每天的生活活动之一,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就能为儿童创造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机会,这样每天的餐点就变得既好吃也好玩了。同时我们坚信,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只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为幼儿创造用眼观察事物的机会,就能达到开阔眼界、发展感官、增长知识、丰富想象的目的。
每天的餐点时间轻松、愉快,牛奶搭配各式糕点、饼干,丰富了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怎样让寻常的餐点“吃出”新意?让每天重复的餐点时间充满神秘与期待?方方的面包、圆圆的米饼,咬上一口,好香、好甜!再咬上一口……再咬上一口……咦,还是原来的形状吗?像什么呢?想变成什么呢?其实,餐点可以是好吃的,更能成为好玩的!
活动目标
1.能借助方形面包、圆形米饼咬过的形状,大胆想象、拼摆组成各种造型。
2.在边吃边想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喜欢创意玩美活动。
活动准备
范例:黑夜中的猫头鹰、唱歌的小女孩、散步的小狗。
展示画架。
食材:多种口味的方形面包与圆形米饼,各种形状的辅助食物(海苔、手指饼干、长条格力高饼干、爆米花、牛奶片、小馒头、M豆、QQ糖、菜园小饼、薯片、小蛋卷等);巧克力笔和加热暖水杯。
白色方形餐盘、温馨桌布、遮布。
摄像机同传大屏幕。
活动过程
1.破形——改变物体原有的形。
①看一看,美食诱惑。
师:孩子们,点心时间到喽!今天我们吃什么呢?
师:盘子里装了什么?什么形状的?小手洗过了吗?找一个座位,尝尝你想吃的。
②咬一咬,无意破形。
师:大口大口地咬,尝一尝,味道怎么样?
③想一想,有意想象。
师:你的咬了3口,拿起来看看还是原来的形状吗?看起来像什么呢?
【评析】面包和米饼都有自己固有的形状,方形、圆形,比较规整,通过孩子们随意地咬,一口、两口、三口,原先规整的形状都在无意间被“打破”,这时的“借形想象”就变得灵动稚拙、富于变化了。
2.欣赏——感知想象本有的逻辑。
师:边吃边想象真有意思,现在我也想来尝一尝。
师:我想吃面包。啊呜!我大大地咬了一口,还是原来的样子吗?现在像什么?嗯,看看我咬了一口的地方像什么?我把它变成了什么?
①缺口向上(猫头鹰)(见图1)。
师:我咬过一口的地方在哪儿?变成了什么?脑袋上啊呜一口,凸出来的变成了猫头鹰的什么?
②缺口向右(小朋友)(见图2)。
师:我再转一下,现在的面包像什么?
师:我把面包变成了什么呢?我咬过一口的地方在哪儿?变成了什么?男孩女孩?从哪里看出来的?头发用什么做的?小女孩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音符用什么变的?能变成小男孩吗?还能变成什么?
③缺口向下(小狗)(见图3)。
师:面包又要变了,怎么转?现在又像什么了?
师:我把它变成了什么?我咬过一口的地方在哪儿?变成了什么?除了能变小狗,还能变成其他动物吗?怎么变?
小结:老师的面包片变出了什么?(猫头鹰、小女孩、小狗)同样的一块咬过的面包片,不一样的角度就变成了不一样的身体部分。原来转换不同的方向,你就会有新的发现的!记住这个小秘诀了吗?
师:“M豆”可以变成音符,还能变成什么?一样的“M豆”能根据不同的想法变成不同的对象。
师:“眼睛”除了M豆能变,其他东西能变吗?要变出同一个对象,也可以寻找很多不同的东西来替代哦!
【评析】想象并不是毫无方向的天马行空,它也是有章可循的,适时的范例欣赏就是孩子们攀高的“阶梯”。咬过的缺口不断旋转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就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与联想。“一物多用”“以物代物”更是将“借形想象”发挥到了极致。
3.创造——表现对象独有的特征。
师:这是我的想象,接着要看你们的想象喽!
①说一说,形成初步设想。
师:你们咬过的面包、米饼能变成什么呢?现在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
师:老师还准备了好多美味的食物,现在打开?(还是不打开,先来问问吧!)
②变一变,表现个性特征。
师:你想变成什么?为你打开一扇窗,你可以变了。
师:你呢?想变成什么?看一看,想一想。转转盘子,换个方向再想想。(逐个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吃一吃、想一想吧。如果你觉得中间盘子里的食物太大,可以怎么变小呢?对哦,可以吃哦!
师:根据想到的样子选择其他你需要的食物拼一拼、摆一摆,将想象变得更丰富。
【评析】儿童内心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块天地,我们应极力鼓励幼儿在作品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画面表达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所以在欣赏范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逐个再来“说一说”自己的自由联想,会让孩子们感觉到创意与新奇随时都在身边召唤,大脑就变得非常活跃而富有创造力,思维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变得异常灵活。再者,这个环节中的“看一看”,不光是要用眼细细观察,更主要的是要用脑“看”,它伴随着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幼儿“变一变”的重要源泉。
4.分享——朝向无时不有的创意。
师:还在想的孩子要加油喽,我们开始倒计时,等我们数到零,请你放下手中的工作。
师:开心玩美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奇思妙想有些什么,看看伙伴们想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认真听哦,说不定有一天她的想法就变成你的了。(逐个自我点评)
师:边吃边想有意思吗?生活中想象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下一次我们再一起喝喝牛奶,去寻找牛奶中藏着的乐趣,愿不愿意?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现在我们一起分享美食吧!
【評析】艺术教育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美感经验给人的感受。良好的美术活动教学引导在促进幼儿个性化创意思维发展的同时,更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天地,因此孩子对于作品的自我点评也是其自圆其说、自我补充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幼儿对形象的概述表达能力,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画面和心中的感受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餐点活动是幼儿每天的生活活动之一,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就能为儿童创造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机会,这样每天的餐点就变得既好吃也好玩了。同时我们坚信,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只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为幼儿创造用眼观察事物的机会,就能达到开阔眼界、发展感官、增长知识、丰富想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