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的分类发展与改革,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立科学高效的高等学校体系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由路径。自1978年至今,我国高校已经走过了规模与空间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过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建立科学的高校分类体系。高等学校的发展应该呈现百花齐放的竞争式、开放式、多元化发展格局,既要鼓励以研究为主的大学竞争创新,也要推动以应用技术为主的大学深入发展,还要兼顾支持高职培训类院校在对接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服务上发挥重要作用。史秋衡教授的著作《高校分类发展与质量卓越机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正是对完善高校分类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路径探索的又一力作。作者对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高校分类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高校分类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如何有效地促进高校分类发展并取得卓越质量有着独到的研究与见解。综合分析,该书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该书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避免了只谈概念或理论或者只专注于某个实例以点概面的片面分析。作者运用全人教育理论、供给侧改革理论、三角协调模型等科学理论,结合翔实的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高校品牌管理策略、人才培养实践思路、教育改革转型等现实问题,使得高校分类发展理论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能够让读者清晰地领悟到作者從理论到实践应用的研究思路。
二是研究视野开阔。该书从创新驱动下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的视角出发,宏观地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高校分类发展所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从促进高等学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如何在知识、工程、技术等领域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从组织视角分析了高校品牌的特性与管理策略,这是高校实现自身定位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教育理论视角解析了工科建设的现实意义,这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促进产业结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风险管理视角思考了如何开展高校的文化安全管理;从供给侧视角分析了如何培养特色创新人才等。除此以外,该书还从横向上比较了国内高校与英美高校在综合素质评价与民办营利性高校管理上的方法,从中获得了相应对策启示,并以国内不同类型的高校为对象,深入分析了不同高校在服务基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竞争上采取的有效策略,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当前高校分类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内在联系。
三是实证研究充分。该书立足高校现实问题和困境,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以有效的分类发展模式为研究牵引,对促进高校分类发展与质量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高等学校分类研究实际上是一项技术性、方法性都很强的实践应用研究,例如如何把握传统性与现代性,如何平衡不同学校管理的刚性与弹性,如何在实际中既保持稳定又能够创新发展,这都是极具操作性的技术问题。作者以南昌航空大学在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上的实例,重点论证了教学研究型大学深化特色教育的发展路径;以西安外事学院作为一所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重点阐述了其在教育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和具体举措;以高校大学排名上升的驱动力为研究对象,介绍和分析了香港城市大学在创新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有益经验。
四是对策有效可行。高校分类发展的目的是找到高校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最优路径,激发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提高研究的指导性与前瞻性,该书分别从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创业型高校以及远程教育管理等角度,论述了如何促进教育质量改革、构建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科学规划课程设置等问题,综合描绘了我国未来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与治理改革上的结构路线图,并针对我国高校分类体系构建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如应用技术型大学应该如何向产业发展靠拢,高职院校如何促进地区的学习型社会构建),提出了高校分类体系建设的相关指导原则。该书对我国高校分类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行了建设性的、系统的思考,对于更好地建立我国科学化的高校分类体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系吉林大学博士生)
一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该书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避免了只谈概念或理论或者只专注于某个实例以点概面的片面分析。作者运用全人教育理论、供给侧改革理论、三角协调模型等科学理论,结合翔实的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高校品牌管理策略、人才培养实践思路、教育改革转型等现实问题,使得高校分类发展理论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能够让读者清晰地领悟到作者從理论到实践应用的研究思路。
二是研究视野开阔。该书从创新驱动下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的视角出发,宏观地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高校分类发展所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从促进高等学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如何在知识、工程、技术等领域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从组织视角分析了高校品牌的特性与管理策略,这是高校实现自身定位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教育理论视角解析了工科建设的现实意义,这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促进产业结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风险管理视角思考了如何开展高校的文化安全管理;从供给侧视角分析了如何培养特色创新人才等。除此以外,该书还从横向上比较了国内高校与英美高校在综合素质评价与民办营利性高校管理上的方法,从中获得了相应对策启示,并以国内不同类型的高校为对象,深入分析了不同高校在服务基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竞争上采取的有效策略,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当前高校分类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内在联系。
三是实证研究充分。该书立足高校现实问题和困境,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以有效的分类发展模式为研究牵引,对促进高校分类发展与质量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高等学校分类研究实际上是一项技术性、方法性都很强的实践应用研究,例如如何把握传统性与现代性,如何平衡不同学校管理的刚性与弹性,如何在实际中既保持稳定又能够创新发展,这都是极具操作性的技术问题。作者以南昌航空大学在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上的实例,重点论证了教学研究型大学深化特色教育的发展路径;以西安外事学院作为一所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重点阐述了其在教育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和具体举措;以高校大学排名上升的驱动力为研究对象,介绍和分析了香港城市大学在创新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有益经验。
四是对策有效可行。高校分类发展的目的是找到高校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最优路径,激发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提高研究的指导性与前瞻性,该书分别从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创业型高校以及远程教育管理等角度,论述了如何促进教育质量改革、构建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科学规划课程设置等问题,综合描绘了我国未来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与治理改革上的结构路线图,并针对我国高校分类体系构建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如应用技术型大学应该如何向产业发展靠拢,高职院校如何促进地区的学习型社会构建),提出了高校分类体系建设的相关指导原则。该书对我国高校分类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行了建设性的、系统的思考,对于更好地建立我国科学化的高校分类体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系吉林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