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7-0152-01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虽已经存在多年,在小学中也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学科,但就课程教育成效以及社会反响而言,此课程教学仍旧存在诸多弊端。因信息技术在当社会当中占重要地位,这一课程应被小学教育者高度重视。但在现实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认为信息技术是可有可无且作用不明显的副科,小学生们在课堂中注意力较低,时常运用计算机进行娱乐化互动,教师也常常欠缺工作积极性,此课程展示出杂乱无章的情况,且教育成效偏低。基于此,学校应强化教育者积极性,呼吁其变革教育模式,以此提升教学成效。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
(1)学校与教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重视度不足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下文简称“信息课”)教学对于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应知识具有一定意义,但因受应试教育制约,部分小学并未注重信息技术课的实施,在教育内容层面也存在随意性。对于信息课而言,不但应使小学生理解知识内容,而且还应掌握相关技能。但是,当前小学信息课教师多将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其仅注重学生是否掌握理论内容,忽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同时,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应试教育理念展开工作,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内容的记忆程度。而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与教师对于信息课教学重视程度较低,认为这一课程并不在升学考试范围内,不具备爱教育必要性。
(2)无法发挥教育环境优势
信息课教育工作在信息环境中展开,信息技术不仅对教育工作带来一定诱惑与高要求,也需要具备一定软件环境与充足的硬件资源。但在信息课实际教育中,多数教师并未切实使用优质教学资源,仅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展开教育。而在课程教育中,多数课程由于不具备对应的教育环境而无法践行新的教育模式。但是信息课教育中,不但拥有将多媒体作为代表的教育环境可供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而且还具备多媒体教室等供学生们展开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信息课教师在自身教育工作中,不但未充分使用此优质资源,而且还将此优质资源转变成自身教育工作的劣势,变成学生分散注意力的诱因,而非学习助手。
2.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模式革新的有效对策
(1)创新原有教育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改变社会群体生产与生活形式,而且也改变学生们学习模式,其在小学中的使用也推动着教育模式的变革。在我国小学信息课中,教师应革新原有教育模式,注重新型教育模式的使用。信息课不仅应依据教育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还应重视信息环境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造成的影响。对信息课而言,教師可将翻转课堂与慕课等引进教学中,在满足当今小学生们多元化需要的同时,切实解决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的难题。另外,新教育模式的引导下,小学信息课教育形式也会产生变革,例如,任务驱动教育手段的运用,可使学生在任务当中学习知识,进而促使小学生可全方面发展,切实发挥信息课功能。
(2)营造趣味性教育情景
小学信息课教学中,教育者应基于课堂教育内容,精准掌握知识内容难易程度,营造趣味性教学情景,调动学生们兴趣,继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例如,在“文字编辑”教学中,教师可融合这一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育情景,为学生讲述文字编辑多元化特征,使学生对于文字编辑存在准确认知,并意识到文字编辑在自身生活中具备的重要价值。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文字编辑易更改等特征,并讲述文字编辑在商务通和手机短信中的应用,切实加强学生对此章节内容学习的主动性,为日后课程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信息课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信息技术,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对信息技术形成学习兴趣。例如,在“画笔”一章教学中,在学生们理解相应理论内容后,教师可以多维度指引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独立设计新年贺卡与节日祝福卡等各种卡片,并可将制作完成的卡片赠送给朋友、家人与同桌。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可加深学生们对画笔知识的掌握,还可在制作活动中激发其兴趣,在实践中了解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其所学理论内容,有效突破教育内容重难点。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课教育中,教师应明确生本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落实学习者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基于多视角变革教育模式,以此来促使小学生切实掌握理论内容与实践技能,为学生未来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琼,王家全.基于MOOCs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1):121-122+137
[2]董计霞.试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行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