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常艳春
导语:
“亲情作业”,即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或为父母递上一双拖鞋、为父母整理一次房间等。
一项德育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在家里经常从事家务劳动的不到70%,有20%左右的学生不知父母的生日、爱好、生活习惯,不体谅父母的辛苦。当许多学生完成“亲情作业”之后,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体会到了许多以前不太懂、不太在意、因而也没有太珍惜的东西。”
【家长方队发言】
“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张蓉(小学校长,女儿上初二)
不少中小学校都给学生们布置了“亲情作业”,有的要求学生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写下“孝敬日记”;有的则提出具体要求,比如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为父母递上一双拖鞋、为父母整理一次房间、替父母拖一次地,每星期为父母洗一次脚等等。据我了解,80%的同学做“亲情作业”都很认真,许多孩子通过完成“作业”,缓解或消除了过去与家长的矛盾,密切了与父母的关系,我女儿也是这样。
可是,我也听到一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完成“亲情作业”时却遭到了家长的“阻挠”:孩子给父母洗衣服,家长不让,说“你写作业去吧,别浪费时间。”孩子要给爸爸洗脚,爸爸却对他说,“好好学习,长大后出人头地,比给我洗一辈子脚要强得多。”
王显生(社科院研究员,儿子上六年级)
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学习好就是对父母的孝敬,父母就很满足,就心甘情愿替他们包办一切。以至于很多孩子认为,享受家长照顾是天经地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业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一直享受着父母的精心照顾,却不理解父母的艰辛。我儿子第一次完成的“亲情作业”是给我冲杯咖啡,虽然调的味道并不怎么样,但我非常激动——因为他知道关心父母了。于是,我一边感谢他,一边教他调咖啡的技巧。从那以后,每个双休日,他就会给我冲咖啡。今年母亲节和父亲节,他还给他妈妈和我送了鲜花。后来我才知道,为了买花,他当天一大早出去批了几十份报纸沿街叫卖。尤其让我欣慰的是,他越来越懂事了,心和我们贴得更近了。
戚国锐(国企管理者,儿子上初二)
说实话,第一次儿子说要给我洗脚,我感到别扭。当时,我不知道他是在完成“作业”,心想:我既不是七老八十,又不是有病在身,何必让他洗脚呢?于是拒绝了他。第二次他又提出了这个要求,见他那诚恳的样子,我觉得他是实心实意的,就答应了。洗的时候,我心里很激动,还流泪了。这次洗脚好像对儿子触动很大,从此,他更懂事了,有什么心里话能主动和我们交流了。
杨小波(房地产老板,女儿上四年级)
我觉得这“亲情作业”太形式主义。孩子为了完成“作业”,勉强做了,就能证明他有孝心了?我看未必。其实,改变孩子冷漠、自私以及自我中心的现状,不是靠一两次“亲情作业”就能行的。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当然这话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把孩子的孝心通过“作业”的形式转化为行动。其实,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父母的义务、责任,是自愿,无须回报;反过来,孩子对父母的孝敬是良心、是道义,也是自愿。何必巧立名目,变着法儿让孩子孝敬父母呢?
李树枝(网络工程师,女儿上一年级)
我认为,孩子是否孝敬父母,还有一个言传身教、自幼培养的因素。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孝敬老人,也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孝心。在我看来,“亲情作业”完全是哗众取宠。所以,我拒绝女儿完成“亲情作业”,我只告诉她:“你看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学生方队发言】
窦苗(高二学生)
不少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很重,我老爸也是这样。从我上学时起,每次我要学着干点家务事,他都不让。上学期,老师让我们给家长洗脚。我回去一说,妈妈没表态,爸爸反应十分强烈,带着愤怒的语气说:“你们老师是不是想把你们都培养成浴池的搓背工、削脚工啊?没出息!”我吓得不敢再提洗脚的事,便每天给爸妈泡杯茶。谁知不到一星期,老爸又发火了:“不好好学习,搞什么假孝心?考试时保不住前三名,我饶不了你!”
就这样,爸爸逼着我收回了孝心。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她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三位妈妈,拎着很沉的袋子,满头大汗地边走边聊自己的孩子。第一个妈妈自豪地说:“我儿子可有学问了,他是个大学老师。”这时,恰巧她儿子经过她们身边,对三人彬彬有礼地点点头,便扬长而去,而他那满头大汗的妈妈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一见这情形,第二个妈妈也不示弱地夸起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可有力气了,是个大力士,还拿过举重冠军呢!”这时,一个很壮实的青年经过,跟这三位母亲打了声招呼,也走了。第二位妈妈一脸喜悦,原来,刚才路过的那位青年就是她的儿子。第三个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我儿子很普通……”她的话刚出口,一个小伙子从后面赶上来,气喘吁吁地说:“妈,这么沉的东西,让我来提。”说着,小伙子在另外两位母亲鄙视的目光中,抢过妈妈手中的袋子,搀扶着妈妈的手臂,一起向前走去……
我不明白,家长们为什么宁愿要不孝的成才,却不要不成才的孝心?这是父母的无私吗?
耿建国(职高学生)
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我们就是应该多学习,长大后,能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当父母的也开心。所以,眼下做不做“亲情作业”都无所谓,到那时再孝敬也不迟。为什么学校要通过安排作业的方式来强制呢?
方程(高一学生)
放暑假时,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亲情作业”。乍一听,我也觉得没意思,甚至觉得是 “做秀”,可是做了感触特深。记得,当我把菜夹到妈妈的碗里时,妈妈愣住了,她一个劲儿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
我爸今年45岁,患末稍神经炎好几年了。直到我给他洗脚那天才发现,原来爸爸脚上的肌肉明显有萎缩的迹象,一双脚干瘦干瘦的,简直就是一个古稀老人的脚。当我的手在热水盆中触摸到爸爸的脚板,我哭了,爸爸也流泪了。我知道,爸爸的病只要坚持治疗就会好,可每次妈妈劝他,他总是推辞说:“工作脱不开手。”其实根本原因是妈妈单位效益不好,我上学又要花好多钱……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惹父母生气了,学习更加刻苦。“亲情作业”的体验让我懂得了亲情,懂得了怎样回报父母。
文彩(初二学生)
孩子是否孝敬父母不是孩子单方面的事,还要看父母是不是值得孝敬。我们班有位女同学父母离婚了,她跟着爸爸生活。她爸爸是刑满释放人员,仍然有许多恶习,几乎每星期都无端地打她。其实,他女儿在班里非常优秀。更让人气愤的是,她因为要完成“作业”,提出给爸爸洗脚,竟挨了一顿打。这样的爸爸,值得孝敬吗?
【专家观点】
应区别对待,不必千篇一律
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孝敬长辈、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确需要感恩教育,需要培养亲情观念、孝敬意识,但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比如说,父母年龄大了或身体有病,行动不便,子女给他们洗洗脸、洗洗脚,都是应该的;父母下班回来非常疲惫,孩子给他们冲杯咖啡、泡杯茶也应该;如果父母闲着没事或是在跟别人打麻将、打牌,而孩子正忙着写作业,再叫孩子给他们拿烟倒茶,就不合适了。
【本刊观点】
“亲情作业”需要逐步完善,并长期融入教育、生活中。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这种“作业”转化成孩子们的一种习惯,长期、自觉地做下去?让学生明确要爱父母、爱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孝敬意识和“崇孝”的美德。具体做法分为四个步骤:
1.“学孝”——注重讲故事
要求同学们积极开展大阅读活动,自己收集有关“孝”的古今中外故事及名人名言,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的美德。
2.“行孝”——注重立规矩
要求孩子做到以下8条:①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②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嘴、不乱发脾气。③平时出入家门要和父母打招呼。④吃饭时要等父母一起吃,为父母盛饭。⑤记住父母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⑥父母不舒服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药。⑦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⑧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3.“教孝”——注重亲体验
“教孝”让学生在以下活动中亲身体验:①围绕“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开展“孝“的教育活动。②介绍父母的职业、业绩,讲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③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待。④调查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讲自己的体会。⑤开展古今孝敬父母童话、故事讲述活动。⑥我给爸妈洗次脚。⑦家长会上读子女给自己的一封信。
4.“评孝”——注重树榜样
①制定《孝星标准》——“行孝八心”:
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忌盲从,不迁就,鉴父母真心;重感恩,孝父母,铸社会爱心。
②设置《行孝考核单》,请学生父母打分。
③设立“孝星榜”,树立学生身边的新榜样。
有位心理学专家说过:“亲情是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亲情应早日回归到生活中。希望‘亲情作业’能够唤起孩子心中的亲情意识,继而形成长期的、自觉的孝敬行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人格。”
(责编丁可)
导语:
“亲情作业”,即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或为父母递上一双拖鞋、为父母整理一次房间等。
一项德育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在家里经常从事家务劳动的不到70%,有20%左右的学生不知父母的生日、爱好、生活习惯,不体谅父母的辛苦。当许多学生完成“亲情作业”之后,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体会到了许多以前不太懂、不太在意、因而也没有太珍惜的东西。”
【家长方队发言】
“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张蓉(小学校长,女儿上初二)
不少中小学校都给学生们布置了“亲情作业”,有的要求学生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写下“孝敬日记”;有的则提出具体要求,比如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为父母递上一双拖鞋、为父母整理一次房间、替父母拖一次地,每星期为父母洗一次脚等等。据我了解,80%的同学做“亲情作业”都很认真,许多孩子通过完成“作业”,缓解或消除了过去与家长的矛盾,密切了与父母的关系,我女儿也是这样。
可是,我也听到一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完成“亲情作业”时却遭到了家长的“阻挠”:孩子给父母洗衣服,家长不让,说“你写作业去吧,别浪费时间。”孩子要给爸爸洗脚,爸爸却对他说,“好好学习,长大后出人头地,比给我洗一辈子脚要强得多。”
王显生(社科院研究员,儿子上六年级)
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学习好就是对父母的孝敬,父母就很满足,就心甘情愿替他们包办一切。以至于很多孩子认为,享受家长照顾是天经地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业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一直享受着父母的精心照顾,却不理解父母的艰辛。我儿子第一次完成的“亲情作业”是给我冲杯咖啡,虽然调的味道并不怎么样,但我非常激动——因为他知道关心父母了。于是,我一边感谢他,一边教他调咖啡的技巧。从那以后,每个双休日,他就会给我冲咖啡。今年母亲节和父亲节,他还给他妈妈和我送了鲜花。后来我才知道,为了买花,他当天一大早出去批了几十份报纸沿街叫卖。尤其让我欣慰的是,他越来越懂事了,心和我们贴得更近了。
戚国锐(国企管理者,儿子上初二)
说实话,第一次儿子说要给我洗脚,我感到别扭。当时,我不知道他是在完成“作业”,心想:我既不是七老八十,又不是有病在身,何必让他洗脚呢?于是拒绝了他。第二次他又提出了这个要求,见他那诚恳的样子,我觉得他是实心实意的,就答应了。洗的时候,我心里很激动,还流泪了。这次洗脚好像对儿子触动很大,从此,他更懂事了,有什么心里话能主动和我们交流了。
杨小波(房地产老板,女儿上四年级)
我觉得这“亲情作业”太形式主义。孩子为了完成“作业”,勉强做了,就能证明他有孝心了?我看未必。其实,改变孩子冷漠、自私以及自我中心的现状,不是靠一两次“亲情作业”就能行的。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当然这话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把孩子的孝心通过“作业”的形式转化为行动。其实,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父母的义务、责任,是自愿,无须回报;反过来,孩子对父母的孝敬是良心、是道义,也是自愿。何必巧立名目,变着法儿让孩子孝敬父母呢?
李树枝(网络工程师,女儿上一年级)
我认为,孩子是否孝敬父母,还有一个言传身教、自幼培养的因素。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孝敬老人,也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孝心。在我看来,“亲情作业”完全是哗众取宠。所以,我拒绝女儿完成“亲情作业”,我只告诉她:“你看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学生方队发言】
窦苗(高二学生)
不少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很重,我老爸也是这样。从我上学时起,每次我要学着干点家务事,他都不让。上学期,老师让我们给家长洗脚。我回去一说,妈妈没表态,爸爸反应十分强烈,带着愤怒的语气说:“你们老师是不是想把你们都培养成浴池的搓背工、削脚工啊?没出息!”我吓得不敢再提洗脚的事,便每天给爸妈泡杯茶。谁知不到一星期,老爸又发火了:“不好好学习,搞什么假孝心?考试时保不住前三名,我饶不了你!”
就这样,爸爸逼着我收回了孝心。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她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三位妈妈,拎着很沉的袋子,满头大汗地边走边聊自己的孩子。第一个妈妈自豪地说:“我儿子可有学问了,他是个大学老师。”这时,恰巧她儿子经过她们身边,对三人彬彬有礼地点点头,便扬长而去,而他那满头大汗的妈妈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一见这情形,第二个妈妈也不示弱地夸起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可有力气了,是个大力士,还拿过举重冠军呢!”这时,一个很壮实的青年经过,跟这三位母亲打了声招呼,也走了。第二位妈妈一脸喜悦,原来,刚才路过的那位青年就是她的儿子。第三个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我儿子很普通……”她的话刚出口,一个小伙子从后面赶上来,气喘吁吁地说:“妈,这么沉的东西,让我来提。”说着,小伙子在另外两位母亲鄙视的目光中,抢过妈妈手中的袋子,搀扶着妈妈的手臂,一起向前走去……
我不明白,家长们为什么宁愿要不孝的成才,却不要不成才的孝心?这是父母的无私吗?
耿建国(职高学生)
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我们就是应该多学习,长大后,能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当父母的也开心。所以,眼下做不做“亲情作业”都无所谓,到那时再孝敬也不迟。为什么学校要通过安排作业的方式来强制呢?
方程(高一学生)
放暑假时,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亲情作业”。乍一听,我也觉得没意思,甚至觉得是 “做秀”,可是做了感触特深。记得,当我把菜夹到妈妈的碗里时,妈妈愣住了,她一个劲儿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
我爸今年45岁,患末稍神经炎好几年了。直到我给他洗脚那天才发现,原来爸爸脚上的肌肉明显有萎缩的迹象,一双脚干瘦干瘦的,简直就是一个古稀老人的脚。当我的手在热水盆中触摸到爸爸的脚板,我哭了,爸爸也流泪了。我知道,爸爸的病只要坚持治疗就会好,可每次妈妈劝他,他总是推辞说:“工作脱不开手。”其实根本原因是妈妈单位效益不好,我上学又要花好多钱……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惹父母生气了,学习更加刻苦。“亲情作业”的体验让我懂得了亲情,懂得了怎样回报父母。
文彩(初二学生)
孩子是否孝敬父母不是孩子单方面的事,还要看父母是不是值得孝敬。我们班有位女同学父母离婚了,她跟着爸爸生活。她爸爸是刑满释放人员,仍然有许多恶习,几乎每星期都无端地打她。其实,他女儿在班里非常优秀。更让人气愤的是,她因为要完成“作业”,提出给爸爸洗脚,竟挨了一顿打。这样的爸爸,值得孝敬吗?
【专家观点】
应区别对待,不必千篇一律
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孝敬长辈、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确需要感恩教育,需要培养亲情观念、孝敬意识,但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比如说,父母年龄大了或身体有病,行动不便,子女给他们洗洗脸、洗洗脚,都是应该的;父母下班回来非常疲惫,孩子给他们冲杯咖啡、泡杯茶也应该;如果父母闲着没事或是在跟别人打麻将、打牌,而孩子正忙着写作业,再叫孩子给他们拿烟倒茶,就不合适了。
【本刊观点】
“亲情作业”需要逐步完善,并长期融入教育、生活中。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这种“作业”转化成孩子们的一种习惯,长期、自觉地做下去?让学生明确要爱父母、爱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孝敬意识和“崇孝”的美德。具体做法分为四个步骤:
1.“学孝”——注重讲故事
要求同学们积极开展大阅读活动,自己收集有关“孝”的古今中外故事及名人名言,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的美德。
2.“行孝”——注重立规矩
要求孩子做到以下8条:①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②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嘴、不乱发脾气。③平时出入家门要和父母打招呼。④吃饭时要等父母一起吃,为父母盛饭。⑤记住父母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⑥父母不舒服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药。⑦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⑧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3.“教孝”——注重亲体验
“教孝”让学生在以下活动中亲身体验:①围绕“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开展“孝“的教育活动。②介绍父母的职业、业绩,讲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③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待。④调查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讲自己的体会。⑤开展古今孝敬父母童话、故事讲述活动。⑥我给爸妈洗次脚。⑦家长会上读子女给自己的一封信。
4.“评孝”——注重树榜样
①制定《孝星标准》——“行孝八心”:
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忌盲从,不迁就,鉴父母真心;重感恩,孝父母,铸社会爱心。
②设置《行孝考核单》,请学生父母打分。
③设立“孝星榜”,树立学生身边的新榜样。
有位心理学专家说过:“亲情是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亲情应早日回归到生活中。希望‘亲情作业’能够唤起孩子心中的亲情意识,继而形成长期的、自觉的孝敬行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人格。”
(责编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