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自主化、个性化的特征满足了幼儿个别化的发展需求,但其活动内容也显得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主题活动目标的制定和活动内容的选取更多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其学习规律,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但因其统一的要求和标准难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个别化学习需求。两种教育形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较强,合作化学习开始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同时幼儿个体的兴趣差异化加大。如何有效发挥两种活动形式的优势,弥补两种活动形式的不足,既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要,又能把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系统、深入地开展下去?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家湾中心幼儿园利用大三班作为试验班,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主题化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
角色转化,协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主题化区域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活动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根据不同群体幼儿的兴趣,同时开展和推进2-3个主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一个或多个主题活动。
识别幼儿兴趣,引发主题。观察、识别是实现主题化区域活动的基础。教师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要首先观察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认知发展以及個体差异;然后观察班级的环境是否能够支持幼儿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否能满足不同幼儿探索的需要,材料数量、层次是否适宜等;再次要挖掘幼儿自发游戏的价值。通过观察,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幼儿兴趣,梳理线索,思考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方法,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提供方法和材料的支持。
例如我们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到幼儿用科学区的磁铁去吸引磁接类玩具中的铁珠,而且能够把几个铁珠依次连接成一串。抓住这一自发的游戏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评价中,让幼儿把自己用磁铁进行的游戏演示给小朋友看,并提出疑问:磁铁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吸引相同数量的磁珠吗?幼儿进行猜想,然后验证,对探索磁铁产生了兴趣。教师又提出:哪种磁铁的磁力更大?什么部位磁力最大,什么部位磁力最小?教师和幼儿设计了统计表格,开展了关于磁铁的主题探索活动。
隐性支持,推动主题。每一个主题的开展,教师都会请最感兴趣的幼儿为此主题活动的“领袖”人物,支持他们推进主题。例如在开展磁铁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回家搜集关于磁铁的游戏和实验,并把自己收集的游戏用图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大家安排好游戏的展示顺序,每天在区域游戏即将结束分享时,负责组织明天游戏内容的幼儿就会讲解自己的游戏内容,邀请大家在明天选择他所主持的区域,参与游戏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推进者,同时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任务意识。
分享环节,推广主题。主题化区域活动的开展主要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分享环节就成为幼儿经验分享、主题推进的重要环节。依据分享的范围,我们采取小组分享和集体分享两种形式。例如在分享科学区开展测量活动时,幼儿在测量一块积木时,使用已经测好的100克扑克牌代替砝码,然后再补充砝码测量。教师在观察到幼儿这一游戏方法后,组织幼儿进行了集体分享,使幼儿了解了等量替换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利用自然物尝试更多的测量方法,为测量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继续探索的可能性。
调整模式,提供充裕的游戏时间
聚零为整,增加幼儿自主游戏时间。我们把幼儿区域游戏时间和教育活动时间进行整合,把水吧加餐的形式融入幼儿的游戏中。调整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游戏的进度自主选择加餐时间,减少了加餐的组织时间,增加了幼儿游戏时间。
调整活动模式,提高教师组织活动的灵活性。把上午的集体活动时间调整成两个模式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把控。第一种活动模式是整段时间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教师有目的地针对一个主题的区域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第二种模式是前半段进行区域游戏,后半段教师组织集体活动或两组小组活动同时开展。教师可以根据第一天对幼儿游戏的观察,选择第二天的游戏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活动,增加幼儿的自主游戏时间。
多种选区方法,支持幼儿主动参与
我们抓住幼儿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的特点,除了保持幼儿继续做选区计划这一做法之外,还增加了挑战和招募的两种选区形式。
挑战式的选区形式,即教师或幼儿在区域中设置挑战的内容,幼儿自主报名接受挑战。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环节邀请挑战的队员进行游戏,也可以通过区域环境设置“我来挑战专栏”,鼓励幼儿报名。如大三班幼儿在科学区开展的“纸桌子大挑战”主题,幼儿每次挑战不同折叠方式的纸桌能够承受多少块小积木的重量,并把获得的经验进行展示和总结。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半个班的幼儿都参与了此次挑战活动。
招募形式的选区活动,主要针对幼儿长时间从事一个固定活动的需要。如表演区为了新年庆祝活动准备排练两个节目,教师和幼儿商讨节目内容,确定需要的演员及服装道具等,制作招募表格,向全班招募演员和服装制作人员。幼儿自主报名,认领任务,安排时间。这种形式不但尊重了幼儿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活动中,美工区的幼儿拿着做好的衣服去请演员试一试,征求意见,培养了服务他人的意识。
互动的环境,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幼儿是主题活动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主题活动的开展和推进模式为:幼儿个体的兴趣—拓展小组幼儿的兴趣—拓展更多幼儿的共同兴趣。如何让一个人的兴趣成为更多人的兴趣,互动性的支持环境十分重要。
预约式主题环境。把游戏的内容融入区域环境,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时间。例如磁铁游戏活动,幼儿把自己收集的磁铁游戏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布置在墙饰上,并安排好时间。幼儿对哪个游戏有兴趣,就可以在环境中进行预约,参与游戏。
招募式主题环境。根据主题的需要,幼儿把需要的人员及任务要求发布在环境中,让其他幼儿应招参与区域游戏。例如表演区需要表演童话剧《我是山大王》,幼儿招募好演员的角色,组织应招幼儿参与排练和演出。
挑战式主题环境。主要用于有一定挑战内容的区域。
除了上述环境的支持,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游戏状态,在环境中记录幼儿游戏的过程和收获、分享幼儿的游戏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游戏材料的多种玩法等,让环境真正成为支持幼儿游戏的有效途径。
主题化区域活动使幼儿的游戏自主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也有了飞跃式的提升。接下来,如何能够保证幼儿在不同的主题中获得全面发展,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家湾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较强,合作化学习开始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同时幼儿个体的兴趣差异化加大。如何有效发挥两种活动形式的优势,弥补两种活动形式的不足,既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要,又能把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系统、深入地开展下去?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家湾中心幼儿园利用大三班作为试验班,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主题化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
角色转化,协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主题化区域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活动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根据不同群体幼儿的兴趣,同时开展和推进2-3个主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一个或多个主题活动。
识别幼儿兴趣,引发主题。观察、识别是实现主题化区域活动的基础。教师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要首先观察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认知发展以及個体差异;然后观察班级的环境是否能够支持幼儿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否能满足不同幼儿探索的需要,材料数量、层次是否适宜等;再次要挖掘幼儿自发游戏的价值。通过观察,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幼儿兴趣,梳理线索,思考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方法,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提供方法和材料的支持。
例如我们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到幼儿用科学区的磁铁去吸引磁接类玩具中的铁珠,而且能够把几个铁珠依次连接成一串。抓住这一自发的游戏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评价中,让幼儿把自己用磁铁进行的游戏演示给小朋友看,并提出疑问:磁铁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吸引相同数量的磁珠吗?幼儿进行猜想,然后验证,对探索磁铁产生了兴趣。教师又提出:哪种磁铁的磁力更大?什么部位磁力最大,什么部位磁力最小?教师和幼儿设计了统计表格,开展了关于磁铁的主题探索活动。
隐性支持,推动主题。每一个主题的开展,教师都会请最感兴趣的幼儿为此主题活动的“领袖”人物,支持他们推进主题。例如在开展磁铁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回家搜集关于磁铁的游戏和实验,并把自己收集的游戏用图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大家安排好游戏的展示顺序,每天在区域游戏即将结束分享时,负责组织明天游戏内容的幼儿就会讲解自己的游戏内容,邀请大家在明天选择他所主持的区域,参与游戏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推进者,同时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任务意识。
分享环节,推广主题。主题化区域活动的开展主要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分享环节就成为幼儿经验分享、主题推进的重要环节。依据分享的范围,我们采取小组分享和集体分享两种形式。例如在分享科学区开展测量活动时,幼儿在测量一块积木时,使用已经测好的100克扑克牌代替砝码,然后再补充砝码测量。教师在观察到幼儿这一游戏方法后,组织幼儿进行了集体分享,使幼儿了解了等量替换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利用自然物尝试更多的测量方法,为测量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继续探索的可能性。
调整模式,提供充裕的游戏时间
聚零为整,增加幼儿自主游戏时间。我们把幼儿区域游戏时间和教育活动时间进行整合,把水吧加餐的形式融入幼儿的游戏中。调整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游戏的进度自主选择加餐时间,减少了加餐的组织时间,增加了幼儿游戏时间。
调整活动模式,提高教师组织活动的灵活性。把上午的集体活动时间调整成两个模式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把控。第一种活动模式是整段时间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教师有目的地针对一个主题的区域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第二种模式是前半段进行区域游戏,后半段教师组织集体活动或两组小组活动同时开展。教师可以根据第一天对幼儿游戏的观察,选择第二天的游戏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活动,增加幼儿的自主游戏时间。
多种选区方法,支持幼儿主动参与
我们抓住幼儿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的特点,除了保持幼儿继续做选区计划这一做法之外,还增加了挑战和招募的两种选区形式。
挑战式的选区形式,即教师或幼儿在区域中设置挑战的内容,幼儿自主报名接受挑战。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环节邀请挑战的队员进行游戏,也可以通过区域环境设置“我来挑战专栏”,鼓励幼儿报名。如大三班幼儿在科学区开展的“纸桌子大挑战”主题,幼儿每次挑战不同折叠方式的纸桌能够承受多少块小积木的重量,并把获得的经验进行展示和总结。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半个班的幼儿都参与了此次挑战活动。
招募形式的选区活动,主要针对幼儿长时间从事一个固定活动的需要。如表演区为了新年庆祝活动准备排练两个节目,教师和幼儿商讨节目内容,确定需要的演员及服装道具等,制作招募表格,向全班招募演员和服装制作人员。幼儿自主报名,认领任务,安排时间。这种形式不但尊重了幼儿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活动中,美工区的幼儿拿着做好的衣服去请演员试一试,征求意见,培养了服务他人的意识。
互动的环境,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幼儿是主题活动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主题活动的开展和推进模式为:幼儿个体的兴趣—拓展小组幼儿的兴趣—拓展更多幼儿的共同兴趣。如何让一个人的兴趣成为更多人的兴趣,互动性的支持环境十分重要。
预约式主题环境。把游戏的内容融入区域环境,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时间。例如磁铁游戏活动,幼儿把自己收集的磁铁游戏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布置在墙饰上,并安排好时间。幼儿对哪个游戏有兴趣,就可以在环境中进行预约,参与游戏。
招募式主题环境。根据主题的需要,幼儿把需要的人员及任务要求发布在环境中,让其他幼儿应招参与区域游戏。例如表演区需要表演童话剧《我是山大王》,幼儿招募好演员的角色,组织应招幼儿参与排练和演出。
挑战式主题环境。主要用于有一定挑战内容的区域。
除了上述环境的支持,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游戏状态,在环境中记录幼儿游戏的过程和收获、分享幼儿的游戏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游戏材料的多种玩法等,让环境真正成为支持幼儿游戏的有效途径。
主题化区域活动使幼儿的游戏自主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也有了飞跃式的提升。接下来,如何能够保证幼儿在不同的主题中获得全面发展,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家湾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