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重大意义,但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对课程、教材、教学、教师以及评价等进行统筹规划,科学有序地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唯物辩证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美籍华人李政道先生曾说,一个抛弃祖先的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五千年的黄土文化值得华夏子孙骄傲。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得出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汲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在当代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一、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1.熟知历史文化,增进民族认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学生熟知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文化命脉。民族情感不能凭空产生,它要以熟知民族历史文化为基础,没有了解,就没有认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处世哲学,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诗经》《离骚》、唐诗宋词,中国瓷器、丝绸、古建筑……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传统文化宝藏。中小学生通过学习并感受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中华文化的厚重与持久生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增进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2.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
  人的性格并非完全由先天决定,后天的教育十分重要。中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思想、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中华传统文化蕴涵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如忠诚爱国、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友爱谦让、律己宽人、自尊自爱、勤奋励志等,都是当代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因此,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
  3.增长智慧,濡染心灵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从音乐美术到医学农林等,可以说无所不包。这些古代文化都饱含着朴素的道理,充满哲思,对现代人的生活、学习依然有着较大指导作用,使人们得以增长智慧、启发思维、濡染心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是6~15岁,这一时期,识记速度最快,也最牢固。所以,在小学到初中阶段,让学生适当地阅读、背诵一些传统经典,无异于在其脑海中建立一个智慧库。或许现在他们并不能理解这些知识、智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认知的提升,古人的知识、智慧会一点点地内化為他们思想认识的一部分,启发其思维,濡染其心灵。
  二、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十七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后,由于国家的重视,媒体的宣传,传统文化教育陆续走进中小学课堂,一时呈现出了“国学热”,应该说,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热闹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无序与盲动,不少地方由于对传统文化缺乏理论指导与科学设计,内容不加甄别等原因,致使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更有甚者还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缺乏理论指导与科学设计
  传统文化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被认为与现代化教育不相符。现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开展,以什么思想为指导,怎样科学设计等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还不够清楚,只是为开展而开展。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中小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简单地等同于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戏曲表演等。
  2.教学内容不加甄别,教学方法亟需改进
  中华传统文化十分广博,有精华,也有糟粕。如广为人知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包含着敬老孝亲、宽容有爱、诚实守信、勤奋励志等仍有积极意义的道德思想,但其中也不乏尊君、愚孝、男尊女卑等糟粕。然而,一些学校或教育机构对传统文化内容并未加以甄别,而是全盘皆收;教学方法上,一味强调死记硬背,不注重方法的改变。近几年就频频曝出一些蒙学馆、私塾、国学堂不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一味强行要求学生背诵经书的例子。
  3.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尚须提升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教师的职前教育从总体上缺失传统文化教育的部分,以致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先天不足。而当前的教师职后培训在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又未及时跟进或补救。职前、职后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教师无法胜任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研发工作。可以说,这已是制约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唯物辩证法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运用
  究竟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材、教学、教师以及评价等诸多方面,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对各环节进行科学地统筹规划,从而做到科学有序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而这其中最为核心之处,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充分运用到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1.内容选择应批判继承
  如何选择内容是开展教育涉及的首要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照单全收,而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为此,应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整理。对在当代依然有着积极意义的内容应加以继承,如诚信、爱国、孝亲、友善、励志等;对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夹杂着封建糟粕的内容要坚决摒弃,如三纲五常、封建迷信等。
其他文献
<正>多年来,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一直把特色课程建设作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即立足传统,采用解构与重构的手段,探究课程建设逻辑,注重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是由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和丰台区第三中学合并而成,校名源于《易经·兑卦》中对“丽泽”二字的注解,取其“两泽相连、两水相通,相互润泽、相互滋养,共生共长”。从“丽泽”校名诞生之日起,“丽泽人”就踏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之路,时至今日,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从初中到高中,从单一学科到学科综合,从学科教学到班级管理,呈现出多支点、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状格局。  一、强调渗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统领学校各个方面的战略性文化建设,其本身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力。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应该对校园文化中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着眼于校园文化的内在发展和塑造过程,全面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深度拷问,  摭谈目前校园文化的“表面”现象  校园文化
介绍了一种高均匀性W3Re热电偶合金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并探讨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电特性。分析了掺杂和退火制度等因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利用TEM、SEM及EDS等方法分析评价了合
介绍了目前炼镁还原罐的结构、材质、工作环境、耐热机理和失效形式;探讨了延长还原罐寿命的各种措施,包括新的结构设计、应用新材质、改进铸造焊接工艺等;最后分析了未来延长还
种苗繁育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步骤,秧苗质量高低决定栽培效益高低。随着日光温室的逐步发展,蔬菜产业化步伐的加速,利用现代化温室开展育苗工作乃至工厂化育苗,成为当前实施种
针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微观、抽象、操作困难的实验内容或环节,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相整合的方式,有效呈现探究性学习情景,提供记录思维方式的工具,展示思维过程,落实了教学重
由于相变材料具有改善建筑材料热工性能的特点,研究了高熔点石蜡渗透到建筑外贴面砖后其热调节能力的变化。将处理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热源强度下,分别测试贴面砖的表面温度和背
在新环境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职教学中还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聚苯胺/石墨烯双层复合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AX)对涂层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并采用电化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