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3日,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启动了整车产能二期扩建项目,计划到2011年底,其整车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年产30万辆提升至51万辆,升幅达70%。
作为国内第一家年产销量超百万辆的单一微车企业,上海通用五菱的此番举动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大兴土木”。
车企发力乘用车市场
对于上汽通用五菱的产能扩张计划,其青岛分公司总经理梅胜军称,青岛分公司将在未来新乘用车业务和海外事业推进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
据报道,今年初,上汽通用五菱就在实施将整车产能从59万量提升至80万量的计划,下半年将正式发布全新的乘用车品牌,首款乘用车将主攻中级车市场,并将于年内正式面世。预计到2012年,整车产能将达到131万辆,三年内净增近五成。
素以“微车”主打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为何开始在乘用车市场大做文章?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杰说,公司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接近50%。企业在单一产品已经触碰了天花板的时候积极谋划产品结构调整与转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独立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五菱汽车已经具备了转型的条件。五菱汽车早在2003年就开始探索乘用车市场领域,其标志就是2003年乐驰上市,至今已经积累了7年成熟的乘用车经验,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都比较完善,形成了独立的乘用车体系。
事实上,看好乘用车市场前景的并非上汽通用五菱一家。一位接近中兴汽车的传媒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透露,中兴汽车为进军乘用车市场,已在长春投资20亿元新建一家工厂,基础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建成后规划总产能达20万辆。
新进入者能否获利
就像上汽通用五菱那样,车企进军乘用车市场蓄谋已久。但对于那些早已在乘用车领域打出天下的车企来说,它们顶多算是后起之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它们能否顺利转型?
“消费者有先入为主的心理驱使,一旦领先车厂的车型已经占据了某个细分市场,那么其它的车型再想进入该细分市场就困难了。”中国理特管理咨询北京办公室的董事经理吴从坚曾公开发表言论并举例说,通用的GL8作为商务用车,多年来因为先进入市场,就一直占据领先位置,即使许多其它公司的产品其实要比GL8性能更好,价格更低。
他还认为,新进入者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方面也存在障碍。新进入者的供应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生产不够稳定;国内的领先车厂已经向二三线市场渗透,新进入者如何赶上是一个问题;领先车厂的保有量高,售后的服务已经可以支撑起4S店的业务,同时也为车厂贡献较多的利润,而新进入者的售后业务及贡献在短时间内很难凸显。
此外,新进入者在二手车业务及汽车金融方面也面临不少困难。领先车厂保有量高,得到新车业务的支持也比较充分,其置换活动开展也较为有力,而新进入者车龄新,保有量小,不足以支撑二手车业务;领先者销量大,足以支撑其相应的汽车金融公司,在与银行和保险公司谈判时,会得到优惠贷款和保险的支持,优势将会更大。
但Global Insight汽车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曾志凌认为,中国市场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捷达、桑塔纳的销量依然很大,两代同堂、三代同堂的现象在中国存在,这都说明中国市场的兼容性还是很强的。在这样一个需求多元化、多样化的市场上,新进入者只要能有合适的产品与现在的产品竞争,还是有机会的。
车企战略待提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整个汽车市场的成长空间也越来越小了,新进入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新进入者如何在日益细分的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益普索大中华区汽车研究部总经理蒋琦公开表示,新进入者需要抓住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的机会。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就是赶上一轮新技术的变革之后,踩准了这个节奏,品牌一步一步被全世界认可。像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都在考虑新能源汽车这个方向,让消费者的用车成本降低。
业内专家认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机会,关键是找到该细分市场的空白点。比如,通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就找到了中国中、高档乘用车市场还没有国产车这个空白,后来它的凯越,也是填补了中国中低端车市场没有一款车身比较大的车的空白;当初吉利能有发展,是因为占据了低价车的市场空白点;奇瑞的QQ能有发展,是因为在低价上还引入了新颖的设计;比亚迪F3能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功能和外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价格上也具备足够优势。
“需要适应中国的特色,在市场进入初期销量小、营销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采取类似农村包围城市和游击战的思路,把产品推向经销商和消费者,并通过不断滚动建立稳固渠道。”吴从坚公开表示,产品销售出去之后,下一步就是提供相关的各种服务,如果每一步都能做对,新进入者还是有机会的。
据了解,国际汽车企业从90年代开始便大力推行产品平台战略,现在500-600万辆规模的汽车公司,只需要5-6个产品平台,就能形成上百个品种的产品系列。
“因此五菱的产品转型应该以平台战略为指导,一开始就明确整体的产品型谱和平台规划,为今后更加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贾新光认为,只有整体的提升,才能实现品牌的提升,这是进入乘用车市场的一个门槛。
作为国内第一家年产销量超百万辆的单一微车企业,上海通用五菱的此番举动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大兴土木”。
车企发力乘用车市场
对于上汽通用五菱的产能扩张计划,其青岛分公司总经理梅胜军称,青岛分公司将在未来新乘用车业务和海外事业推进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
据报道,今年初,上汽通用五菱就在实施将整车产能从59万量提升至80万量的计划,下半年将正式发布全新的乘用车品牌,首款乘用车将主攻中级车市场,并将于年内正式面世。预计到2012年,整车产能将达到131万辆,三年内净增近五成。
素以“微车”主打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为何开始在乘用车市场大做文章?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杰说,公司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接近50%。企业在单一产品已经触碰了天花板的时候积极谋划产品结构调整与转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独立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五菱汽车已经具备了转型的条件。五菱汽车早在2003年就开始探索乘用车市场领域,其标志就是2003年乐驰上市,至今已经积累了7年成熟的乘用车经验,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都比较完善,形成了独立的乘用车体系。
事实上,看好乘用车市场前景的并非上汽通用五菱一家。一位接近中兴汽车的传媒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透露,中兴汽车为进军乘用车市场,已在长春投资20亿元新建一家工厂,基础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建成后规划总产能达20万辆。
新进入者能否获利
就像上汽通用五菱那样,车企进军乘用车市场蓄谋已久。但对于那些早已在乘用车领域打出天下的车企来说,它们顶多算是后起之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它们能否顺利转型?
“消费者有先入为主的心理驱使,一旦领先车厂的车型已经占据了某个细分市场,那么其它的车型再想进入该细分市场就困难了。”中国理特管理咨询北京办公室的董事经理吴从坚曾公开发表言论并举例说,通用的GL8作为商务用车,多年来因为先进入市场,就一直占据领先位置,即使许多其它公司的产品其实要比GL8性能更好,价格更低。
他还认为,新进入者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方面也存在障碍。新进入者的供应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生产不够稳定;国内的领先车厂已经向二三线市场渗透,新进入者如何赶上是一个问题;领先车厂的保有量高,售后的服务已经可以支撑起4S店的业务,同时也为车厂贡献较多的利润,而新进入者的售后业务及贡献在短时间内很难凸显。
此外,新进入者在二手车业务及汽车金融方面也面临不少困难。领先车厂保有量高,得到新车业务的支持也比较充分,其置换活动开展也较为有力,而新进入者车龄新,保有量小,不足以支撑二手车业务;领先者销量大,足以支撑其相应的汽车金融公司,在与银行和保险公司谈判时,会得到优惠贷款和保险的支持,优势将会更大。
但Global Insight汽车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曾志凌认为,中国市场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捷达、桑塔纳的销量依然很大,两代同堂、三代同堂的现象在中国存在,这都说明中国市场的兼容性还是很强的。在这样一个需求多元化、多样化的市场上,新进入者只要能有合适的产品与现在的产品竞争,还是有机会的。
车企战略待提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整个汽车市场的成长空间也越来越小了,新进入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新进入者如何在日益细分的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益普索大中华区汽车研究部总经理蒋琦公开表示,新进入者需要抓住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的机会。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就是赶上一轮新技术的变革之后,踩准了这个节奏,品牌一步一步被全世界认可。像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都在考虑新能源汽车这个方向,让消费者的用车成本降低。
业内专家认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机会,关键是找到该细分市场的空白点。比如,通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就找到了中国中、高档乘用车市场还没有国产车这个空白,后来它的凯越,也是填补了中国中低端车市场没有一款车身比较大的车的空白;当初吉利能有发展,是因为占据了低价车的市场空白点;奇瑞的QQ能有发展,是因为在低价上还引入了新颖的设计;比亚迪F3能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功能和外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价格上也具备足够优势。
“需要适应中国的特色,在市场进入初期销量小、营销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采取类似农村包围城市和游击战的思路,把产品推向经销商和消费者,并通过不断滚动建立稳固渠道。”吴从坚公开表示,产品销售出去之后,下一步就是提供相关的各种服务,如果每一步都能做对,新进入者还是有机会的。
据了解,国际汽车企业从90年代开始便大力推行产品平台战略,现在500-600万辆规模的汽车公司,只需要5-6个产品平台,就能形成上百个品种的产品系列。
“因此五菱的产品转型应该以平台战略为指导,一开始就明确整体的产品型谱和平台规划,为今后更加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贾新光认为,只有整体的提升,才能实现品牌的提升,这是进入乘用车市场的一个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