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终身体育是人们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是整体和长远的现代体育思想,也是我们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体育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教育要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打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等来培养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重要途径。
关键词: “绿色” 体育观 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体育在温饱型社会与小康型社会也有“质”的区别,前者只是一种求生存和延年益寿的概念,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体育,是一种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体育。后者则顾及享受、谋求发展、生理需求的概念,是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体育。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体育意识、体育需求都在发生根本的变化。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学校体育新理念也不断发展。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能否上好体育课,“绿化”体育课堂,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时代性课题。
目前,我国体育向发展社会体育、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与竞技运动职业化分轨并进转型。学校体育原始观念已经向重视健康教育、终身体育转变。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一方面,着眼于学校体育,使学生在校其间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且重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最终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终身受益。传统的体育课的内容枯燥单调,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鸭式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等更使体育课堂笼罩了一层浓浓的“灰色”。“绿色课堂”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重点课题,如何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贯彻“绿色”这一概念?如何在体育观中渗透绿色的教学理念、渗透终身体育的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呢?
一、绿色体育观的形成,终身体育概述
现代体育追求的目标是现代体育与健康的结合点,也是人类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以体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使现代体育在“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向前发展,这就是绿色体育观的实质。而终身体育思想是这一理念的进一步体现。终身体育是人们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的目的是要保持人的终身体质强壮,身心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通过绿色体育观形成的各个环节来实现。我们国家对终身体育概念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早在七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分管体育工作时就曾指出,中国体育的重点是要抓好群众体育。随后有许多专家学者先后出版发表了一些有关终身体育的书籍和论文。直到1994年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王则珊教授的《终身体育》一书才对终身体育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对体育锻炼的理念有了新的了解,也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联
1.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
体育锻炼活动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试想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的整体中,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从进入学校开始,学校体育教育就伴随他度过学生生涯。无论学生在进入学校时的体质状况如何,当他走出学校时,理应达到丰富知识和强健体质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2.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所能产生的作用体现的。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学习与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除了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学习、工作和从事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
3.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终结目标。
终身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随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学校体育目标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在学校体育总目标中,应特别强调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终身体育教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因此,学校体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导思想,立足于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应和长远效应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是推动终身体育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
1.培养学生各种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育思想上的变革,这样就着重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能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掌握一、两项感兴趣的、喜欢的能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终身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自我组织与管理的能力等,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另外,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这一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和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加强对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因认识提高的产生的强烈内在锻炼的动机,而且能使他们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能使他们随外因的变化,以及年龄的增长,合理调节体育锻炼的项目、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锻炼、终身受益的目的。
2.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养成体育锻炼活动习惯。
为了使学生以后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坚持从事体育锻炼,最关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体育是一种有趣的、有意的、有效的健身活动,体育活动的过程给人的欢愉的体验是强烈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为此要使学生掌握一两项有专长技能的锻炼方法和身体娱乐的方法,促使学生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自发、自主、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重要部分,应使学生具备相关的体育意识与锻炼方法,因此,学校应普及相关内容,特别是目前社会盛行的健身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力求更加贴近生活。
3.转变体育观念,保障体育课和两操、阳光活动等。
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能力,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传习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教师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因材施教,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教育要克服“重智育轻体育”片面追求文化学习效果及升学率,而忽视体育教学的课时和设施、器材保障。所以一定要保障正常的体育课、两操和阳光活动及大课间活动。
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终身体育思想的运用
學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运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具有终身保持和增进健康的意识,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自主选择体育项目。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的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2.传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体育心理学中说,动机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力量,它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愿望或意念,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传统的体育课更重视体育锻炼的效果,即身体能力的变化,而忽略了学生的意愿。这种观念使体育教师“压迫”学生参与大强度活动。这使得学生还未感觉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就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尽管学生知道体育活动的好处,他们也不再热衷于这些体育活动。因此,体育课应赋予学生主动权,有时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上课地点及活动时间。还要让学生自己制定活动规则,提高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
3.促使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所提出的最新理念。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学思想、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冲破传统的、封闭式体育课模式的束缚,这种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学期、季节等因素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按规定的模式进行活动,或者单纯追求练习顺序、练习方式。所以,我在上体育课时,从课程的设计到上课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将终身体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积极营造“绿色”体育课堂。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主动、愉快的教与学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激发上课热情,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的天地。
4.确实抓好阳光体育活动,巩固体育锻炼效果。
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可以提高和巩固体育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重要措施。我们可用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特色项目对学生进行熏陶和体育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对学习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倍增,并使之融合于整个体育社会之中,为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锻炼活动机会,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以巩固锻炼效果。
总之,体育教师除了不断进一步拓展“绿色”的终身体育外,还要使“绿色体育观”渗透到课堂,为“健康第一”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教学都应本着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用现代最新的体育理论和知识,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真正获得生理、心理协调发展,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朝军,葛春林.学校健康教育的“环保工程”.中国学校体育,2002.5.
[2]王豫,刘鹏启.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王则珊.终身体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12.
[4]俞哲锋.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2008.4.
[5]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体育科学,2004.1.
关键词: “绿色” 体育观 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体育在温饱型社会与小康型社会也有“质”的区别,前者只是一种求生存和延年益寿的概念,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体育,是一种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体育。后者则顾及享受、谋求发展、生理需求的概念,是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体育。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体育意识、体育需求都在发生根本的变化。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学校体育新理念也不断发展。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能否上好体育课,“绿化”体育课堂,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时代性课题。
目前,我国体育向发展社会体育、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与竞技运动职业化分轨并进转型。学校体育原始观念已经向重视健康教育、终身体育转变。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一方面,着眼于学校体育,使学生在校其间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且重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最终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终身受益。传统的体育课的内容枯燥单调,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鸭式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等更使体育课堂笼罩了一层浓浓的“灰色”。“绿色课堂”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重点课题,如何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贯彻“绿色”这一概念?如何在体育观中渗透绿色的教学理念、渗透终身体育的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呢?
一、绿色体育观的形成,终身体育概述
现代体育追求的目标是现代体育与健康的结合点,也是人类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以体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使现代体育在“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向前发展,这就是绿色体育观的实质。而终身体育思想是这一理念的进一步体现。终身体育是人们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的目的是要保持人的终身体质强壮,身心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通过绿色体育观形成的各个环节来实现。我们国家对终身体育概念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早在七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分管体育工作时就曾指出,中国体育的重点是要抓好群众体育。随后有许多专家学者先后出版发表了一些有关终身体育的书籍和论文。直到1994年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王则珊教授的《终身体育》一书才对终身体育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对体育锻炼的理念有了新的了解,也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联
1.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
体育锻炼活动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试想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的整体中,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从进入学校开始,学校体育教育就伴随他度过学生生涯。无论学生在进入学校时的体质状况如何,当他走出学校时,理应达到丰富知识和强健体质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2.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所能产生的作用体现的。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学习与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除了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学习、工作和从事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
3.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终结目标。
终身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随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学校体育目标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在学校体育总目标中,应特别强调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终身体育教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因此,学校体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导思想,立足于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应和长远效应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是推动终身体育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
1.培养学生各种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育思想上的变革,这样就着重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能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掌握一、两项感兴趣的、喜欢的能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终身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自我组织与管理的能力等,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另外,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这一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和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加强对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因认识提高的产生的强烈内在锻炼的动机,而且能使他们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能使他们随外因的变化,以及年龄的增长,合理调节体育锻炼的项目、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锻炼、终身受益的目的。
2.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养成体育锻炼活动习惯。
为了使学生以后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坚持从事体育锻炼,最关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体育是一种有趣的、有意的、有效的健身活动,体育活动的过程给人的欢愉的体验是强烈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为此要使学生掌握一两项有专长技能的锻炼方法和身体娱乐的方法,促使学生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自发、自主、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重要部分,应使学生具备相关的体育意识与锻炼方法,因此,学校应普及相关内容,特别是目前社会盛行的健身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力求更加贴近生活。
3.转变体育观念,保障体育课和两操、阳光活动等。
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能力,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传习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教师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因材施教,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教育要克服“重智育轻体育”片面追求文化学习效果及升学率,而忽视体育教学的课时和设施、器材保障。所以一定要保障正常的体育课、两操和阳光活动及大课间活动。
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终身体育思想的运用
學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运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具有终身保持和增进健康的意识,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自主选择体育项目。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的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2.传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体育心理学中说,动机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力量,它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愿望或意念,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传统的体育课更重视体育锻炼的效果,即身体能力的变化,而忽略了学生的意愿。这种观念使体育教师“压迫”学生参与大强度活动。这使得学生还未感觉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就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尽管学生知道体育活动的好处,他们也不再热衷于这些体育活动。因此,体育课应赋予学生主动权,有时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上课地点及活动时间。还要让学生自己制定活动规则,提高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
3.促使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所提出的最新理念。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学思想、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冲破传统的、封闭式体育课模式的束缚,这种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学期、季节等因素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按规定的模式进行活动,或者单纯追求练习顺序、练习方式。所以,我在上体育课时,从课程的设计到上课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将终身体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积极营造“绿色”体育课堂。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主动、愉快的教与学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激发上课热情,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的天地。
4.确实抓好阳光体育活动,巩固体育锻炼效果。
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可以提高和巩固体育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重要措施。我们可用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特色项目对学生进行熏陶和体育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对学习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倍增,并使之融合于整个体育社会之中,为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锻炼活动机会,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以巩固锻炼效果。
总之,体育教师除了不断进一步拓展“绿色”的终身体育外,还要使“绿色体育观”渗透到课堂,为“健康第一”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教学都应本着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用现代最新的体育理论和知识,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真正获得生理、心理协调发展,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朝军,葛春林.学校健康教育的“环保工程”.中国学校体育,2002.5.
[2]王豫,刘鹏启.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王则珊.终身体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12.
[4]俞哲锋.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2008.4.
[5]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体育科学,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