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品质”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一般认为是指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长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科思维以教材为载体,以师生双边活动为桥梁,发掘思维训练的各种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向来是离不开思维训练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看出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自觉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多方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四点看法。
一、训练语言思维
认识事物、发展思维是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不能为了“突出思维训练”,置文字训练于不顾,应当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指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等思维方法,把词用得更准确,句子说得更具体,一段话写得更有条理,一篇文章写得更好。进行思维训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更好地表达。理解、表达是出发点,是归宿,思维训练只是手段、途径。比如:让学生读课文后说说对文章的理解,句子、段落之间衔接的关系,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我教《詹天佑》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到全篇的中心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一句一句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感悟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课堂主线,引人入胜。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思维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字、词、句、段、篇的知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就以概念而言,各门科学都是通过形成专门的概念而构建起来的,是概念体系。思维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用词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和语言文字的密切联系,首先表现在概念和词的不同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字词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扩大、深化、精确的过程。教师要深刻地理解这种内在联系,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把思维训练同知识传授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训练阅读思维
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语言文字表面内容和情节上,很难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其规律。这时,教师就可围绕自己的思维目标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教学《凡卡》这篇课文时,提问:凡卡写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他的愿望能实现吗?通过交流马上知道他的愿望是不能实现的。因为他信封上的地址写得不详,又没有贴上邮票,爷爷是不会收到他的信的。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这个认识基础上追问:如果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明白: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想过“快乐的日子”的愿望也是不能实现的。因为爷爷是在地主家守夜的,自身难保,哪会有能力带他回家过“快乐的日子”?如果有能力养活他当初也不会把他送到鞋匠那儿当学徒了。像凡卡这样的穷孩子,要过好日子,就必须推翻那吃人的社会制度,这就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认识也就更深刻了。
三、训练思维维度
深入地挖掘教材是多元化解读的前提。教师只有从作者、编者、文章中心人物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才能深入地挖掘教材,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达到一种科学、高效的解读,从而获得学生思维的维度发展。只有这样,多元化解读才能成为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我深入挖掘文本的整体意涵,寻求学生思维发展的“点”,将孩子的思维发展融入文本,融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获得放飞。师:“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想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文件?(出示一段话,师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他想着。”)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师:“这一夜,我们的总理到底想了哪些问题,请你们有感情地读读。要注意这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所考虑的问题。”生1:“他想着哪些地方没有粮食。”生2:“他想怎样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生3:“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生4:“他想怎样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离穷苦的面貌。”生5:“他想着灾区人民的生活过得怎样。”生6:“他想着如何使人民生活有保障,国家更加富强。”生7:“他想着老百姓吃得饱吗,有衣服穿吗。”生8:“他想着山区的孩子能读上书吗,有多少失学儿童。”在这个片断中,我们看到,正是我创设的良好的对话氛围,正是基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充分挖掘,才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每个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的发展。
四、训练思维创新
独到的见解属于创造性思维,创造的实质就是求异标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他们别出心裁,用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之间的差异,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是培养思维独特性的有效方法。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无疑到有疑,是提出问题的过程;从有疑到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当学生还不善于提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通过示范,具体指导他们怎样发问,怎样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怎样捕捉问题的关键,怎样分清哪些是表面的、次要的,哪些是内在的、主要的。当学生已经会提问题以后,要鼓励他们展开争论,因为课堂上的争论,能激起思维活动的高峰,能导致新异的思维成果。对于能从新异的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已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和赞扬。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上最珍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学生就会种一粒、绿一片、收一筐的。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将会为每个学生所拥有。
一、训练语言思维
认识事物、发展思维是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不能为了“突出思维训练”,置文字训练于不顾,应当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指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等思维方法,把词用得更准确,句子说得更具体,一段话写得更有条理,一篇文章写得更好。进行思维训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更好地表达。理解、表达是出发点,是归宿,思维训练只是手段、途径。比如:让学生读课文后说说对文章的理解,句子、段落之间衔接的关系,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我教《詹天佑》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到全篇的中心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一句一句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感悟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课堂主线,引人入胜。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思维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字、词、句、段、篇的知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就以概念而言,各门科学都是通过形成专门的概念而构建起来的,是概念体系。思维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用词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和语言文字的密切联系,首先表现在概念和词的不同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字词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扩大、深化、精确的过程。教师要深刻地理解这种内在联系,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把思维训练同知识传授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训练阅读思维
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语言文字表面内容和情节上,很难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其规律。这时,教师就可围绕自己的思维目标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教学《凡卡》这篇课文时,提问:凡卡写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他的愿望能实现吗?通过交流马上知道他的愿望是不能实现的。因为他信封上的地址写得不详,又没有贴上邮票,爷爷是不会收到他的信的。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这个认识基础上追问:如果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明白: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想过“快乐的日子”的愿望也是不能实现的。因为爷爷是在地主家守夜的,自身难保,哪会有能力带他回家过“快乐的日子”?如果有能力养活他当初也不会把他送到鞋匠那儿当学徒了。像凡卡这样的穷孩子,要过好日子,就必须推翻那吃人的社会制度,这就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认识也就更深刻了。
三、训练思维维度
深入地挖掘教材是多元化解读的前提。教师只有从作者、编者、文章中心人物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才能深入地挖掘教材,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达到一种科学、高效的解读,从而获得学生思维的维度发展。只有这样,多元化解读才能成为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我深入挖掘文本的整体意涵,寻求学生思维发展的“点”,将孩子的思维发展融入文本,融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获得放飞。师:“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想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文件?(出示一段话,师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他想着。”)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师:“这一夜,我们的总理到底想了哪些问题,请你们有感情地读读。要注意这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所考虑的问题。”生1:“他想着哪些地方没有粮食。”生2:“他想怎样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生3:“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生4:“他想怎样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离穷苦的面貌。”生5:“他想着灾区人民的生活过得怎样。”生6:“他想着如何使人民生活有保障,国家更加富强。”生7:“他想着老百姓吃得饱吗,有衣服穿吗。”生8:“他想着山区的孩子能读上书吗,有多少失学儿童。”在这个片断中,我们看到,正是我创设的良好的对话氛围,正是基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充分挖掘,才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每个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的发展。
四、训练思维创新
独到的见解属于创造性思维,创造的实质就是求异标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他们别出心裁,用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之间的差异,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是培养思维独特性的有效方法。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无疑到有疑,是提出问题的过程;从有疑到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当学生还不善于提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通过示范,具体指导他们怎样发问,怎样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怎样捕捉问题的关键,怎样分清哪些是表面的、次要的,哪些是内在的、主要的。当学生已经会提问题以后,要鼓励他们展开争论,因为课堂上的争论,能激起思维活动的高峰,能导致新异的思维成果。对于能从新异的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已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和赞扬。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上最珍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学生就会种一粒、绿一片、收一筐的。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将会为每个学生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