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自主探究 培养
  
  过去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视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一双被岁月磨损的拖鞋……都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机问题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作全面的剖析,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在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时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高思维的层次。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树立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英雄事迹,这些英雄常常有不同与常人的壮举。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是描述英雄人物邱少云的。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启发学生回忆被火柴梗或蜡烛烧着时的感觉。再出示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即那些描述邱少云再烈火中烧却仍然一动不动的情节。为什么邱少云能忍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烈火焚烧之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以物作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出示被选答案:A专门写人;B专门写物;C既写人也写物;D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从而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答案的根据,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三、自主选择,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四、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1.围绕矛盾处质疑。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2.扣住情境点换位。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为了使学生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我们要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佳切入点。
  4.抓住模糊点探究。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文中的模糊点、交代不明处去探究,去探索,直抒己见。如何让学生确切地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中心句,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那些模糊点进行讨论,甚至进行辩论,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性意识。
  5.挖掘定势点创新。思维定势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定势点,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寓言故事叫《滥竽充数》。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都是南郭先生的错呢?让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明白:如果齐宣王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如果其他人出于善意,给予指出……南郭先生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所以,可以指导学生从逆向的角度分析课文,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其他文献
会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做事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作文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都知道,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作文教学的任务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课存在着畏难的情绪,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声
摘 要: 语文常态课可以移植优秀课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互动平台,通过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激活人物形象,借助恰当的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境的换位体验,实现入情入境的有感情朗读。  关键词: 有感情朗读 情境 意境 语境 心境    声情并茂的有感情朗读,建立在理解内容、了解表达的基础上,是将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融通后的声音造型,是阅
在锥度量空间中不要求映射的非减性条件下, 获得了c-距离意义下映射对的公共不动点定理; 另外在不要求锥的正规性和映射的连续性的条件下, 证明了c-距离下映射对公共不动点的
该文利用TJ-INSIGHT知识系统编制R/C房屋在地震发生后危险性鉴定的专家系统,根据以往对该类房屋震害调查的内容和主要要求以及工程抗震专家的经验,提取知识,用产生式规则构造知识
针对《现代物流管理》在地方性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课程教学采用的包括案例教学等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参与式教学虽很受欢
构建了在两种货币政策下和受风险偏好程度不同的影响下, 旅行社采取不同融资策略的收益纳什均衡模型. 还构建了包含收益效用与融资效用的效用函数. 通过探究在不同的融资策略